分析 【實驗一】(1)根據(jù)酸石蕊遇到酸堿變色情況分析解答;
(2)據(jù)膠頭滴管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
(3)根據(jù)燒堿--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yīng)原理書寫化學方程式;
【實驗二】(1)要熟悉各種儀器的名稱、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錳酸鉀受熱時能夠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據(jù)此書寫方程式,反應(yīng)屬于固體加熱型,故選裝置A,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dǎo)管;
(3)實驗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yīng)制取二氧化碳,反應(yīng)不需要加熱,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和水反應(yīng)能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解答 解:【實驗一】(1)石蕊溶液遇酸變紅,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紫色石蕊溶液,振蕩后發(fā)現(xiàn)液體變紅,說明污水顯酸性,然后慢慢滴入燒堿--氫氧化鈉溶液,邊滴邊振蕩,直至溶液恰好變?yōu)樽?色,證明它們恰好完全反應(yīng);
(2)膠頭滴管使用時要垂直懸空,由圖示可知,這個同學在做實驗時,將滴管伸入了試管內(nèi);
(3)NaOH溶液與稀鹽酸反應(yīng)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
【實驗二】(1)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可以向反應(yīng)容器中注入液體藥品;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需要加熱,屬于固體加熱型,氧氣不易溶于水,所以選擇A裝置制取氧氣,高錳酸鉀受熱時能夠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實驗時發(fā)現(xiàn)水槽中的水變紅可能原因是試管口未放棉花,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水槽;
(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熱,屬于固液常溫型,應(yīng)選用的裝置是B,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時,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觀察到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瓶中已充滿二氧化碳;
(4)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小花干燥的一半無變化,濕潤的一半變?yōu)榧t色,此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H2O+CO2═H2CO3.由此說明二氧化碳可與水反應(yīng)生成酸;
故答案為:
【實驗一】(1)酸;紫;(2)膠頭滴管伸入試管內(nèi);(3)NaOH+HCl=NaCl+H2O;
【實驗二】(1)長頸漏斗;
(2)A;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試管口未放棉花;
(3)CaCO3+2HCl=CaCl2+H2O+CO2↑、燃著的木條熄滅;
(4)小花干燥的一半無變化,濕潤的一半變?yōu)榧t色;H2O+CO2═H2CO3;二氧化碳可與水反應(yīng)生成酸.
點評 本題考查了酸堿中和反應(yīng)、裝置選取、物質(zhì)的性質(zhì)等知識,實驗現(xiàn)象是物質(zhì)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要學會設(shè)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zhì)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zhì)奠定基礎(chǔ).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酸性 | B. | 堿性 | ||
C. | 中性 | D. | 有時酸性,有時堿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