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歌賞析:選出對這首元曲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p>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路”這句勾畫了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xiàn)了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tài)。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D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詩歌賞析:選出對這首元曲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p>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路”這句勾畫了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xiàn)了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tài)。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江西省十一校聯(lián)盟九年級5月中考模擬語文卷(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16分)
畫晴
張曉風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
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xiàn)在晨窗中了。
我獨自微笑著、歡喜著。四下一個人也沒有,我就覺得自己也沒有了。天地間只有一團喜悅、一腔溫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氣,我走向田畦,就以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舉袂迎風,就覺得自己是一縷宛轉的氣流,我抬頭望天,卻又把自己誤以為明燦的陽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陳,就覺得非去拜訪她不可,可當我站在竹籬面前,
我獨自搖了半天門鈴才發(fā)現(xiàn)一個極小的銅鎖——她也出去了。
其實我并不那么渴望見她的。我只想消磨一個極好的太陽天,只想到鄉(xiāng)村里去看看
五谷六畜怎樣欣賞這個日子。
抬頭望去,遠處禾場很空闊,幾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著。頗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
我信步徐行,發(fā)現(xiàn)自己正走向一片廣場。黃綠不勻的草在我腳下伸展著,奇怪的大石在
草叢中散置著。我選了一塊比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覺得身下墊的,和身上蓋的都是灼
熱的陽光。我陶醉了許久,定神環(huán)望,才發(fā)現(xiàn)這景致簡單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場,幾
塊亂石。遠處惟有天草相粘,近只有好風如水。沒有任何名花異草,沒有任何仕女云集。
但我為什么這樣癡呆地坐呢?我是被什么吸引著呢?
頭頂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樹,葉子不多,卻都很青翠,太陽的影像從樹葉的微隙中篩
了下來。暖風過處一滿地圓圓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這樣溫柔的陽光,對于庸碌的人
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幾遇呢?
坐在這樣的樹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對人品的觀察。我常常覺得自己的浮躁和淺
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厭惡、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總不免暗暗地向往著一個
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卻毫不刺眼。是暖熱的,卻不致灼人。什么時候
我才能那樣含蘊,那樣溫柔敦厚而又那樣深沉呢?“如果你要我成為光,求你叫我成為
這樣的光。我不禁用全心靈禱求:“不是獨步中天,造成氣焰和光芒。而是透過灰冷的心,用一腔熱忱去溫暖一切僵坐在陰濕中的人!
漸近日午,光線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調開始變得濃重。記得讀過段成式的作品,
獨愛其中一句:“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毕氩坏轿乙灿芯夘I略這秋靜趣,其實我
所欣賞的,前人已經(jīng)欣賞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經(jīng)感受了。但是,為什么這些經(jīng)歷
依舊是這么深,這么新鮮呢?
一個人,在無垠的草場上,咀嚼著簡單的干糧,倒也是十分有趣。在這種景色里,不覺其餓,卻也不覺其飽。吃東西只是一種情趣,一種藝術。
我原來是帶了一本詞集子的,卻一直沒打開,總覺得直接觀賞情景,比間接的觀賞
要深刻得多。飯后有些倦了,才順手翻它幾頁。不覺沉然欲睡,手里還拿著書,人已經(jīng)
恍然踏入另一個境界。
等到醒來,發(fā)現(xiàn)幾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嚙著草,遠遠的有一個孩子蹺腳躺著,
悠然地嚼著一根長長的青草。我拋書而起,在草場上紆回漫步。難得這些靜的下午,我
的腳步聲和羊群的嚙草聲都清晰可聞;仡^再看看那曲臂為枕的孩子,不覺有點羨慕他
那種“富貴于我如浮云”的風度了。幾只羊依舊依頭擇草,恍惚間只讓我覺得它們嚼的
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發(fā)的綠意,以及草場上無邊無際的陽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輝卻仍舊不減,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愛這一刻。我知道有人
歌頌朝云,有人愛戀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慣受人們的鐘愛。唯有這樣
平凡的下午,沒有一點彩色和光芒的時刻,常常會被人遺忘。但我卻不能自禁地喜愛并
且瞻仰這份寧靜、恬淡和收斂。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
羊的孩子嗎?叫我們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頭,只見微云掠空,斜斜地排著,像一首短
詩,像一闋不規(guī)則的小令。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發(fā)出許多奇想。記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說
一個人不能寫信的理由:“不是無情思,過青江,買不得天樣紙。”而現(xiàn)在,天空的藍
箋已平鋪在我頭上,我卻又苦于沒有云樣的筆。其實即使有筆如云,也不過隨寫隨抹,
何嘗盡責描繪造物之奇。至于和風動草,大概本來也想低吟幾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總
愛反覆地更改著,叫風聲無從傳布。如果有人學會云的速記,把天上的文章流傳幾篇到
人間,卻又該多么好呢。
正在癡想之間,發(fā)現(xiàn)不但云朵的形狀變幻著,連它的顏色也奇異地轉換了。半天朱
霞,粲然如焚,映著草地也有三分紅意了。不仔細分辨,就像莽原盡處燒著一片野火似
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時已把他的羊聚攏了,村落里炊煙裊升,他也就隱向一片暮靄中
去了。
我站起身來,摸摸石頭還有一些余溫,而空氣中卻沁進幾分涼意了。有一群孩子走
過,每人抱著一懷枯枝干草。忽然見到我就停下來,互相低語著。
“她有點奇怪,不是嗎?”
“我們這里從來沒有人來遠足的。”
“我知道,”有一個較老成的孩子說:“他們有的人喜歡到這里來畫圖的!
“可是,我沒有看見她的紙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畫好了,藏起來了!
得到滿意的結論以后,他們又作一行歸去了。遠處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紅
墻,我望著他們各自走進他們的家,心中不禁憮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兩側壁
立的大廈,人行其間,抬頭只見一線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蔭的幽谷了。而這里,在這
不知名的原野中,卻是遍地泛濫著陽光。人生際遇不同,相去多么遠!
我轉身離去,落日在我身后畫著紅艷的圓。而遠處昏黃的燈光也同時在我面前亮起。
那種壯麗和寒傖成為極強烈的對照。
遙遙地看到陳的家,也已經(jīng)有了燈光,想她必是倦游歸來了,我遲疑了一下,沒有  
走過去搖鈴,我已拜望過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車站,總覺得手里比來的時候多了一些東西,低頭看看,依然是那一本舊書。
這使我忽然迷惑起來,難道我真的攜有一張畫嗎?像那個孩子所說的:“畫好了,
藏起來了!”
歸途上,當我獨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開始接觸那幅畫了。它是用淡墨染成晴
郊圖,畫在平整的心靈素宣上,在每一個陰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小題1】仔細閱讀本文,完成下面表格。(6分)

時間
景致特征
作者的情思
上午
 
 
稍近中午
 
陶醉
日影稍稍西斜
 
 
暮色
 
畫晴郊圖
【小題2】我坐在樹下,有了怎樣的感悟?(3分)
【小題3】有人讀了本文后,覺得作者表面上是畫“晴”,實則是畫“情”,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寫出你的理解。(3分)
【小題4】讀完全文后,你感覺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請舉一例進行賞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西省十一校聯(lián)盟九年級5月中考模擬語文卷(解析版)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16分)

畫晴

張曉風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

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xiàn)在晨窗中了。

我獨自微笑著、歡喜著。四下一個人也沒有,我就覺得自己也沒有了。天地間只有一團喜悅、一腔溫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氣,我走向田畦,就以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舉袂迎風,就覺得自己是一縷宛轉的氣流,我抬頭望天,卻又把自己誤以為明燦的陽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陳,就覺得非去拜訪她不可,可當我站在竹籬面前,

我獨自搖了半天門鈴才發(fā)現(xiàn)一個極小的銅鎖——她也出去了。

其實我并不那么渴望見她的。我只想消磨一個極好的太陽天,只想到鄉(xiāng)村里去看看

五谷六畜怎樣欣賞這個日子。

抬頭望去,遠處禾場很空闊,幾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著。頗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

我信步徐行,發(fā)現(xiàn)自己正走向一片廣場。黃綠不勻的草在我腳下伸展著,奇怪的大石在

草叢中散置著。我選了一塊比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覺得身下墊的,和身上蓋的都是灼

熱的陽光。我陶醉了許久,定神環(huán)望,才發(fā)現(xiàn)這景致簡單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場,幾

塊亂石。遠處惟有天草相粘,近只有好風如水。沒有任何名花異草,沒有任何仕女云集。

但我為什么這樣癡呆地坐呢?我是被什么吸引著呢?

頭頂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樹,葉子不多,卻都很青翠,太陽的影像從樹葉的微隙中篩

了下來。暖風過處一滿地圓圓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這樣溫柔的陽光,對于庸碌的人

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幾遇呢?

坐在這樣的樹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對人品的觀察。我常常覺得自己的浮躁和淺

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厭惡、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總不免暗暗地向往著一個

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卻毫不刺眼。是暖熱的,卻不致灼人。什么時候

我才能那樣含蘊,那樣溫柔敦厚而又那樣深沉呢?“如果你要我成為光,求你叫我成為

這樣的光。我不禁用全心靈禱求:“不是獨步中天,造成氣焰和光芒。而是透過灰冷的心,用一腔熱忱去溫暖一切僵坐在陰濕中的人!

漸近日午,光線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調開始變得濃重。記得讀過段成式的作品,

獨愛其中一句:“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毕氩坏轿乙灿芯夘I略這秋靜趣,其實我

所欣賞的,前人已經(jīng)欣賞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經(jīng)感受了。但是,為什么這些經(jīng)歷

依舊是這么深,這么新鮮呢?

一個人,在無垠的草場上,咀嚼著簡單的干糧,倒也是十分有趣。在這種景色里,不覺其餓,卻也不覺其飽。吃東西只是一種情趣,一種藝術。

我原來是帶了一本詞集子的,卻一直沒打開,總覺得直接觀賞情景,比間接的觀賞

要深刻得多。飯后有些倦了,才順手翻它幾頁。不覺沉然欲睡,手里還拿著書,人已經(jīng)

恍然踏入另一個境界。

等到醒來,發(fā)現(xiàn)幾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嚙著草,遠遠的有一個孩子蹺腳躺著,

悠然地嚼著一根長長的青草。我拋書而起,在草場上紆回漫步。難得這些靜的下午,我

的腳步聲和羊群的嚙草聲都清晰可聞。回頭再看看那曲臂為枕的孩子,不覺有點羨慕他

那種“富貴于我如浮云”的風度了。幾只羊依舊依頭擇草,恍惚間只讓我覺得它們嚼的

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發(fā)的綠意,以及草場上無邊無際的陽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輝卻仍舊不減,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愛這一刻。我知道有人

歌頌朝云,有人愛戀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慣受人們的鐘愛。唯有這樣

平凡的下午,沒有一點彩色和光芒的時刻,常常會被人遺忘。但我卻不能自禁地喜愛并

且瞻仰這份寧靜、恬淡和收斂。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

羊的孩子嗎?叫我們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頭,只見微云掠空,斜斜地排著,像一首短

詩,像一闋不規(guī)則的小令。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發(fā)出許多奇想。記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說

一個人不能寫信的理由:“不是無情思,過青江,買不得天樣紙!倍F(xiàn)在,天空的藍

箋已平鋪在我頭上,我卻又苦于沒有云樣的筆。其實即使有筆如云,也不過隨寫隨抹,

何嘗盡責描繪造物之奇。至于和風動草,大概本來也想低吟幾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總

愛反覆地更改著,叫風聲無從傳布。如果有人學會云的速記,把天上的文章流傳幾篇到

人間,卻又該多么好呢。

正在癡想之間,發(fā)現(xiàn)不但云朵的形狀變幻著,連它的顏色也奇異地轉換了。半天朱

霞,粲然如焚,映著草地也有三分紅意了。不仔細分辨,就像莽原盡處燒著一片野火似

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時已把他的羊聚攏了,村落里炊煙裊升,他也就隱向一片暮靄中

去了。

我站起身來,摸摸石頭還有一些余溫,而空氣中卻沁進幾分涼意了。有一群孩子走

過,每人抱著一懷枯枝干草。忽然見到我就停下來,互相低語著。

“她有點奇怪,不是嗎?”

“我們這里從來沒有人來遠足的!

“我知道,”有一個較老成的孩子說:“他們有的人喜歡到這里來畫圖的!

“可是,我沒有看見她的紙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畫好了,藏起來了。”

得到滿意的結論以后,他們又作一行歸去了。遠處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紅

墻,我望著他們各自走進他們的家,心中不禁憮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兩側壁

立的大廈,人行其間,抬頭只見一線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蔭的幽谷了。而這里,在這

不知名的原野中,卻是遍地泛濫著陽光。人生際遇不同,相去多么遠!

我轉身離去,落日在我身后畫著紅艷的圓。而遠處昏黃的燈光也同時在我面前亮起。

那種壯麗和寒傖成為極強烈的對照。

遙遙地看到陳的家,也已經(jīng)有了燈光,想她必是倦游歸來了,我遲疑了一下,沒有  

走過去搖鈴,我已拜望過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車站,總覺得手里比來的時候多了一些東西,低頭看看,依然是那一本舊書。

這使我忽然迷惑起來,難道我真的攜有一張畫嗎?像那個孩子所說的:“畫好了,

藏起來了!”

歸途上,當我獨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開始接觸那幅畫了。它是用淡墨染成晴

郊圖,畫在平整的心靈素宣上,在每一個陰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1.仔細閱讀本文,完成下面表格。(6分)

時間

景致特征

作者的情思

上午

 

 

稍近中午

 

陶醉

日影稍稍西斜

 

 

暮色

 

畫晴郊圖

2.我坐在樹下,有了怎樣的感悟?(3分)

3.有人讀了本文后,覺得作者表面上是畫“晴”,實則是畫“情”,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寫出你的理解。(3分)

4.讀完全文后,你感覺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請舉一例進行賞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16分)
畫晴
張曉風
落了許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覺得似乎撿回了一批失落的財寶,天的藍寶
石和山的綠翡翠在一夜之間又重現(xiàn)在晨窗中了。
我獨自微笑著、歡喜著。四下一個人也沒有,我就覺得自己也沒有了。天地間只有一團喜悅、一腔溫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氣,我走向田畦,就以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舉袂迎風,就覺得自己是一縷宛轉的氣流,我抬頭望天,卻又把自己誤以為明燦的陽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陳,就覺得非去拜訪她不可,可當我站在竹籬面前,
我獨自搖了半天門鈴才發(fā)現(xiàn)一個極小的銅鎖——她也出去了。
其實我并不那么渴望見她的。我只想消磨一個極好的太陽天,只想到鄉(xiāng)村里去看看
五谷六畜怎樣欣賞這個日子。
抬頭望去,遠處禾場很空闊,幾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著。頗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
我信步徐行,發(fā)現(xiàn)自己正走向一片廣場。黃綠不勻的草在我腳下伸展著,奇怪的大石在
草叢中散置著。我選了一塊比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覺得身下墊的,和身上蓋的都是灼
熱的陽光。我陶醉了許久,定神環(huán)望,才發(fā)現(xiàn)這景致簡單得不可置信一—一片草場,幾
塊亂石。遠處惟有天草相粘,近只有好風如水。沒有任何名花異草,沒有任何仕女云集。
但我為什么這樣癡呆地坐呢?我是被什么吸引著呢?
頭頂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樹,葉子不多,卻都很青翠,太陽的影像從樹葉的微隙中篩
了下來。暖風過處一滿地圓圓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這樣溫柔的陽光,對于庸碌的人
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幾遇呢?
坐在這樣的樹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對人品的觀察。我常常覺得自己的浮躁和淺
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厭惡、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總不免暗暗地向往著一個
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卻毫不刺眼。是暖熱的,卻不致灼人。什么時候
我才能那樣含蘊,那樣溫柔敦厚而又那樣深沉呢?“如果你要我成為光,求你叫我成為
這樣的光。我不禁用全心靈禱求:“不是獨步中天,造成氣焰和光芒。而是透過灰冷的心,用一腔熱忱去溫暖一切僵坐在陰濕中的人!
漸近日午,光線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調開始變得濃重。記得讀過段成式的作品,
獨愛其中一句:“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想不到我也有緣領略這秋靜趣,其實我
所欣賞的,前人已經(jīng)欣賞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經(jīng)感受了。但是,為什么這些經(jīng)歷
依舊是這么深,這么新鮮呢?
一個人,在無垠的草場上,咀嚼著簡單的干糧,倒也是十分有趣。在這種景色里,不覺其餓,卻也不覺其飽。吃東西只是一種情趣,一種藝術。
我原來是帶了一本詞集子的,卻一直沒打開,總覺得直接觀賞情景,比間接的觀賞
要深刻得多。飯后有些倦了,才順手翻它幾頁。不覺沉然欲睡,手里還拿著書,人已經(jīng)
恍然踏入另一個境界。
等到醒來,發(fā)現(xiàn)幾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嚙著草,遠遠的有一個孩子蹺腳躺著,
悠然地嚼著一根長長的青草。我拋書而起,在草場上紆回漫步。難得這些靜的下午,我
的腳步聲和羊群的嚙草聲都清晰可聞。回頭再看看那曲臂為枕的孩子,不覺有點羨慕他
那種“富貴于我如浮云”的風度了。幾只羊依舊依頭擇草,恍惚間只讓我覺得它們嚼的
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發(fā)的綠意,以及草場上無邊無際的陽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輝卻仍舊不減,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愛這一刻。我知道有人
歌頌朝云,有人愛戀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慣受人們的鐘愛。唯有這樣
平凡的下午,沒有一點彩色和光芒的時刻,常常會被人遺忘。但我卻不能自禁地喜愛并
且瞻仰這份寧靜、恬淡和收斂。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我和那看
羊的孩子嗎?叫我們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頭,只見微云掠空,斜斜地排著,像一首短
詩,像一闋不規(guī)則的小令?粗粗,就忍不住發(fā)出許多奇想。記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說
一個人不能寫信的理由:“不是無情思,過青江,買不得天樣紙!倍F(xiàn)在,天空的藍
箋已平鋪在我頭上,我卻又苦于沒有云樣的筆。其實即使有筆如云,也不過隨寫隨抹,
何嘗盡責描繪造物之奇。至于和風動草,大概本來也想低吟幾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總
愛反覆地更改著,叫風聲無從傳布。如果有人學會云的速記,把天上的文章流傳幾篇到
人間,卻又該多么好呢。
正在癡想之間,發(fā)現(xiàn)不但云朵的形狀變幻著,連它的顏色也奇異地轉換了。半天朱
霞,粲然如焚,映著草地也有三分紅意了。不仔細分辨,就像莽原盡處燒著一片野火似
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時已把他的羊聚攏了,村落里炊煙裊升,他也就隱向一片暮靄中
去了。
我站起身來,摸摸石頭還有一些余溫,而空氣中卻沁進幾分涼意了。有一群孩子走
過,每人抱著一懷枯枝干草。忽然見到我就停下來,互相低語著。
“她有點奇怪,不是嗎?”
“我們這里從來沒有人來遠足的!
“我知道,”有一個較老成的孩子說:“他們有的人喜歡到這里來畫圖的!
“可是,我沒有看見她的紙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畫好了,藏起來了!
得到滿意的結論以后,他們又作一行歸去了。遠處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紅
墻,我望著他們各自走進他們的家,心中不禁憮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兩側壁
立的大廈,人行其間,抬頭只見一線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蔭的幽谷了。而這里,在這
不知名的原野中,卻是遍地泛濫著陽光。人生際遇不同,相去多么遠!
我轉身離去,落日在我身后畫著紅艷的圓。而遠處昏黃的燈光也同時在我面前亮起。
那種壯麗和寒傖成為極強烈的對照。
遙遙地看到陳的家,也已經(jīng)有了燈光,想她必是倦游歸來了,我遲疑了一下,沒有  
走過去搖鈴,我已拜望過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車站,總覺得手里比來的時候多了一些東西,低頭看看,依然是那一本舊書。
這使我忽然迷惑起來,難道我真的攜有一張畫嗎?像那個孩子所說的:“畫好了,
藏起來了!”
歸途上,當我獨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開始接觸那幅畫了。它是用淡墨染成晴
郊圖,畫在平整的心靈素宣上,在每一個陰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小題1:仔細閱讀本文,完成下面表格。(6分)
時間
景致特征
作者的情思
上午
 
 
稍近中午
 
陶醉
日影稍稍西斜
 
 
暮色
 
畫晴郊圖
小題2:我坐在樹下,有了怎樣的感悟?(3分)
小題3:有人讀了本文后,覺得作者表面上是畫“晴”,實則是畫“情”,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寫出你的理解。(3分)
小題4:讀完全文后,你感覺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請舉一例進行賞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汗血詩人》,完成后面的題目。(共17分)
汗血詩人
①在北師大念書時,我聽過著名“七月派”詩人牛漢的演講。他對詩歌的解讀生動形象,內容鮮活,能把人一下子帶回文學歷史的“現(xiàn)場”。牛漢的形象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高大的他,笑起來極天真,滿臉的燦爛,簡直就像個孩子。
②在一個天色晦暗的下午,我在北京圖書館看書,默誦著牛漢的長詩《鄂爾多斯草原》,想象著十八歲的牛漢,滿懷青春的夢想,投身革命。他被軍警用槍托砸傷過頭部,坐過國民黨的監(jiān)獄,但他的《鄂爾多斯草原》卻飽蘸青春的激情,讓你分明感到,作為蒙古族后裔,他體內流淌的,是強悍野性、豪邁奔騰的血液。
③很湊巧,我畢業(yè)后,幸運地成了牛漢的同事,對他的人生遭際與詩歌創(chuàng)作,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④文革一開始,牛漢就被關進了“牛棚”,在湖北五七干校勞動改造。軍代表看他人高馬大,就讓他干拉車運輸?shù)茸罘敝、最辛苦的活兒。在陰冷的雨季,他佝僂著高大的身軀,拉著裝載千斤以上的板車,艱難地掙扎在崎嶇顛簸的山路上,嶙峋的瘦骨如蒙古騎士的一張弓,負擔起壓在身上的全部苦難。三四年之后,絕大多數(shù)人都奉命返回了京城,牛漢與少數(shù)人卻仍然被留下來,與他相依為命的,只是兩條狗。他陷入了精神苦悶中,幾乎絕望。萬幸的是,久違的詩神,眷顧并拯救了他!他發(fā)現(xiàn)苦難的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詩意。他尋覓,為蕭索的枯草中繁星般開放的野菊花;他狂奔,為日漸空茫的山林里那一嘟嚕一嘟嚕的紅果子;他戰(zhàn)栗,為那參天大樹扭曲了的堅硬的樹根;他激動,為蚯蚓的血液、云雀的飛翔……他又開始了創(chuàng)作,像一匹蒸騰出血氣的汗血寶馬,翻越雪封的山坡,沖擊凝凍的云天。詩人在苦難中“再生”!在暴雨將臨之際,牛漢聽到天空傳來鷹的叫聲,寫下了《鷹的誕生》:
在雷鳴電閃的交響樂中,
可以聽見雛鷹激越而悠長的歌聲。
⑤面對著生活的苦難,詩人和詩一起振奮和勇敢起來,詩帶著他從政治壓迫、精神屈辱,甚至失語狀態(tài)之中超拔出來。他鄭重地以“汗血齋”未自己的陋室命名。就在“汗血齋”里,他創(chuàng)作了幾十首詩歌。在那些最沒有詩意的日子里,在一個最沒有詩意的地方,他卻用生命在創(chuàng)作,在歌唱……
⑥在度過了戰(zhàn)亂、流亡、迫害、囚禁之后,在經(jīng)歷了種地、建房、養(yǎng)豬、拉車的勞改歲月之后,在苦難錘砧的擊打下,他的人與詩,都日益成熟起來,愈加沉實而美麗。八六年,牛漢寫出了那首著名的《汗血馬》。該詩的最后一節(jié)這樣描寫汗血馬:
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還能飛奔一千里
汗血馬
撲倒在生命的頂點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⑦汗血馬就是這樣超越生命的極限,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和輝煌的。人如其詩,詩如其人。對于牛漢來講,被稱為“汗血詩人”再恰當不過了。
⑧在以后共事的十多年間,我們保持著忘年之交。在某個特殊時期,我曾陷入一場精神危機之中,極度頹唐、苦悶。牛漢察覺了,每次見面,都關切地問我最近在干什么。我回答:“我在混……”他馬上嚴肅起來,盯著我,認真地說:“我可不混!”我立刻感到羞愧,低下頭,不敢看他的眼睛。我明白他是希望我振作起來,做有意義的事。他的話,他的經(jīng)歷,不禁使我增添了振拔的勇氣。
⑨九九年十月中旬,北京秋意漸深,我到牛漢的寓所去看他。我對他說:“我特喜歡您的那首《酷夏,一個人在北京自言自語》!彼犃朔浅Ed奮,馬上從書架上取下《牛漢詩選》,翻開,大聲朗讀起來。他的眼睛在那一瞬間明亮了起來,神情像個孩子。這個經(jīng)歷了那么多生活摧折的詩人,仍然以這樣激昂的姿態(tài)詮釋著對詩歌、對生命的最質樸的熱愛。我也和他一起,放聲誦讀著。讀完,我們兩個人快意地相視,開懷大笑。
⑩這,就是詩人牛漢,蒸騰著“汗血氣”、被稱為“汗血詩人”的牛漢!
(取材于王培元《汗血詩人》)
小題1:本文回憶了“我”所認識的詩人牛漢,梳理文章第①—⑧段的行文思路,填寫下面表格。(4分)
回憶的過程
對牛漢的認識
①  
解讀詩歌水平高,單純率真
讀牛漢的《鄂爾多斯草原》

深入了解牛漢的遭遇和創(chuàng)作


具有使人增添勇氣的力量
 
小題2:根據(jù)文章內容,說明第⑧段的人物對話中兩處標點的作用。(4分)
(1)我在混……答:
(2)我可不混!答:
小題3:聯(lián)系上文,說說你對第⑨段畫線句的理解。(2分)
小題4:文章把“汗血詩人”牛漢的形象刻畫得生動感人,請以第④段相關內容為例,作簡要賞析。(不超過150字)(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七夕乞巧

蓋國梁

①隨著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深人人心,牛郎和織女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同情和尊敬。因為織女心靈手巧,是個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間時,曾把超群的織錦繡花技術傳授給大家。所以,每年到七月初七,我國許多地方的婦女在這一天要舉行別致的活動。少女少婦們趁著織女和牛郎相會團圓、心情愉快的時候,祭祀她,向她乞求靈巧,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女紅(ɡōnɡ)技藝。因此,人們又把七月初七稱為“女兒節(jié)”“姑娘節(jié)”或“乞巧節(jié)”。

②古代對“乞巧”這一活動很重視,節(jié)前要張燈結彩,搭乞巧樓,陳設瓜果,婦女兒童,皆著新衣。這種乞巧習俗,在漢代已初見端倪。到魏晉南北朝時,乞巧習俗已極為普遍。那時,有一種一端有七個針孔的特制“七巧針”,婦女們用彩線來回穿過它的針孔,誰穿得快就表明誰心靈手巧,也就是乞到“巧”了。到唐時,乞巧習俗更為盛行。崔顥的《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長安七夕節(jié)穿針乞巧的風俗。

③乞巧活動形式很多。還有一種是“卜巧”!堕_元天寶遺事》還記載:唐玄宗與妃子于是日良宵,在華清宮歌舞會宴。宴后讓宮女們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飾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結網(wǎng),以結網(wǎng)疏密、網(wǎng)形周正與否來確定是否得巧。如果蛛網(wǎng)結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

    ④乞巧風俗至宋代最盛,上至宮廷,下至庶民,無不爭相供迎。宋人錢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詩:“欲聞天語猶嫌遠,更結三層乞巧樓!《歲時雜記》說,宋代東京汴梁潘樓等處出現(xiàn)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物,從七月初一起就熱鬧非凡,王公貴戚多搭建乞巧樓,庶民百姓則用竹木或麻稈編結乞巧棚。這些描述使我們可以想見當時之盛況。

⑤元明清沿襲唐宋舊俗,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乞巧形式不斷出新,花樣愈來愈多。除穿針乞巧、卜巧外,更流行“丟巧針”的游戲。方法是在七月七日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曬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層膜后,此時把平日縫衣或繡花的針投入盆中,針便會浮在水面上。丟針的婦女便全神貫注地看水底的針影,如果成云物花朵之影,或細直如針形者,便是“乞得巧”,因為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織繡出美麗的圖案;如果水底針影粗如槌,或彎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因為織女給她的是一根石杵!搬樐芨∷边@個有趣而不可思議的活動,在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人顧祿的《清嘉錄》、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等書里,都有較詳盡的記載。

⑥七夕的活動中還有一種叫“看巧云”。據(jù)說,這一天天上的云彩會幻化出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像仙山樓閣,有的像獅熊虎豹,有的像仙童玉女。少女們仰望觀賞,隨意指點,馳騁想象,以自己能看到的巧云形狀占卜命運。其實,這本是天空自然現(xiàn)象的常景,但在七夕這天看來卻別有意義。

⑦乞巧,能否使人心靈手巧?當然不會!扒伞笔瞧虿粊淼摹K自捳f:“三天不動手生,三天不念口生!薄笆质鞛槊睢薄扒祉嵶詠怼,這里貫穿這“生熟”兩字。世上只有“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從熟中來的。                                        (選文有刪改)

19.文章圍繞“七夕乞巧”主要寫了哪三部分內容?(每空10個字以內)(3分)

(1)      ▲      ;(2)      ▲      ;(3)      ▲     

20.說說第②段、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崔顥的《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宋人錢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詩:“欲聞天語猶嫌遠,更結三層乞巧樓!

                                        ▲                                        

2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3分)

(1)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乞巧形式不斷出新,花樣愈來愈多。

(2)據(jù)說,這一天天上的云彩會幻化出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

                                        ▲                                         

2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章開頭用牛郎織女神話傳說,增添了閱讀的趣味。

B.從第②至⑤段主要是按時間順序說明,條理比較清晰。

C.第⑦段運用大量俗語,文章語言風格與其民俗內容相得益彰。

D.唐代皇宮也熱衷卜巧,這說明唐代乞巧習俗比其他朝代更為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七夕乞巧

蓋國梁

①隨著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深人人心,牛郎和織女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同情和尊敬。因為織女心靈手巧,是個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間時,曾把超群的織錦繡花技術傳授給大家。所以,每年到七月初七,我國許多地方的婦女在這一天要舉行別致的活動。少女少婦們趁著織女和牛郎相會團圓、心情愉快的時候,祭祀她,向她乞求靈巧,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女紅(ɡōnɡ)技藝。因此,人們又把七月初七稱為“女兒節(jié)”“姑娘節(jié)”或“乞巧節(jié)”。

②古代對“乞巧”這一活動很重視,節(jié)前要張燈結彩,搭乞巧樓,陳設瓜果,婦女兒童,皆著新衣。這種乞巧習俗,在漢代已初見端倪。到魏晉南北朝時,乞巧習俗已極為普遍。那時,有一種一端有七個針孔的特制“七巧針”,婦女們用彩線來回穿過它的針孔,誰穿得快就表明誰心靈手巧,也就是乞到“巧”了。到唐時,乞巧習俗更為盛行。崔顥的《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長安七夕節(jié)穿針乞巧的風俗。

③乞巧活動形式很多。還有一種是“卜巧”!堕_元天寶遺事》還記載:唐玄宗與妃子于是日良宵,在華清宮歌舞會宴。宴后讓宮女們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飾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結網(wǎng),以結網(wǎng)疏密、網(wǎng)形周正與否來確定是否得巧。如果蛛網(wǎng)結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

    ④乞巧風俗至宋代最盛,上至宮廷,下至庶民,無不爭相供迎。宋人錢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詩:“欲聞天語猶嫌遠,更結三層乞巧樓。”《歲時雜記》說,宋代東京汴梁潘樓等處出現(xiàn)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物,從七月初一起就熱鬧非凡,王公貴戚多搭建乞巧樓,庶民百姓則用竹木或麻稈編結乞巧棚。這些描述使我們可以想見當時之盛況。

⑤元明清沿襲唐宋舊俗,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乞巧形式不斷出新,花樣愈來愈多。除穿針乞巧、卜巧外,更流行“丟巧針”的游戲。方法是在七月七日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曬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層膜后,此時把平日縫衣或繡花的針投入盆中,針便會浮在水面上。丟針的婦女便全神貫注地看水底的針影,如果成云物花朵之影,或細直如針形者,便是“乞得巧”,因為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織繡出美麗的圖案;如果水底針影粗如槌,或彎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因為織女給她的是一根石杵!搬樐芨∷边@個有趣而不可思議的活動,在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人顧祿的《清嘉錄》、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等書里,都有較詳盡的記載。

⑥七夕的活動中還有一種叫“看巧云”。據(jù)說,這一天天上的云彩會幻化出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像仙山樓閣,有的像獅熊虎豹,有的像仙童玉女。少女們仰望觀賞,隨意指點,馳騁想象,以自己能看到的巧云形狀占卜命運。其實,這本是天空自然現(xiàn)象的常景,但在七夕這天看來卻別有意義。

⑦乞巧,能否使人心靈手巧?當然不會!扒伞笔瞧虿粊淼摹K自捳f:“三天不動手生,三天不念口生!薄笆质鞛槊睢薄扒祉嵶詠怼,這里貫穿這“生熟”兩字。世上只有“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從熟中來的。

(選文有刪改)

19.文章圍繞“七夕乞巧”主要寫了哪三部分內容?(每空10個字以內)(3分)

(1)      ▲      ;(2)      ▲      ;(3)      ▲     

20.說說第②段、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崔顥的《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宋人錢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詩:“欲聞天語猶嫌遠,更結三層乞巧樓!

                                        ▲                                        

2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3分)

(1)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乞巧形式不斷出新,花樣愈來愈多。

(2)據(jù)說,這一天天上的云彩會幻化出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

                                        ▲                                        

2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章開頭用牛郎織女神話傳說,增添了閱讀的趣味。

B.從第②至⑤段主要是按時間順序說明,條理比較清晰。

C.第⑦段運用大量俗語,文章語言風格與其民俗內容相得益彰。

D.唐代皇宮也熱衷卜巧,這說明唐代乞巧習俗比其他朝代更為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七夕乞巧

蓋國梁

①隨著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深人人心,牛郎和織女廣泛地受到人們的同情和尊敬。因為織女心靈手巧,是個奇能百巧的女工,她在人間時,曾把超群的織錦繡花技術傳授給大家。所以,每年到七月初七,我國許多地方的婦女在這一天要舉行別致的活動。少女少婦們趁著織女和牛郎相會團圓、心情愉快的時候,祭祀她,向她乞求靈巧,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女紅(ɡōnɡ)技藝。因此,人們又把七月初七稱為“女兒節(jié)”“姑娘節(jié)”或“乞巧節(jié)”。

②古代對“乞巧”這一活動很重視,節(jié)前要張燈結彩,搭乞巧樓,陳設瓜果,婦女兒童,皆著新衣。這種乞巧習俗,在漢代已初見端倪。到魏晉南北朝時,乞巧習俗已極為普遍。那時,有一種一端有七個針孔的特制“七巧針”,婦女們用彩線來回穿過它的針孔,誰穿得快就表明誰心靈手巧,也就是乞到“巧”了。到唐時,乞巧習俗更為盛行。崔顥的《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形象地描述了唐代長安七夕節(jié)穿針乞巧的風俗。

③乞巧活動形式很多。還有一種是“卜巧”!堕_元天寶遺事》還記載:唐玄宗與妃子于是日良宵,在華清宮歌舞會宴。宴后讓宮女們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飾盒中,看第二天是否結網(wǎng),以結網(wǎng)疏密、網(wǎng)形周正與否來確定是否得巧。如果蛛網(wǎng)結得周密,就算乞的巧多。

    ④乞巧風俗至宋代最盛,上至宮廷,下至庶民,無不爭相供迎。宋人錢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詩:“欲聞天語猶嫌遠,更結三層乞巧樓!《歲時雜記》說,宋代東京汴梁潘樓等處出現(xiàn)民間乞巧市,專賣乞巧物,從七月初一起就熱鬧非凡,王公貴戚多搭建乞巧樓,庶民百姓則用竹木或麻稈編結乞巧棚。這些描述使我們可以想見當時之盛況。

⑤元明清沿襲唐宋舊俗,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乞巧形式不斷出新,花樣愈來愈多。除穿針乞巧、卜巧外,更流行“丟巧針”的游戲。方法是在七月七日這天上午,拿一盆水曝曬日中,待水面凝成薄薄的一層膜后,此時把平日縫衣或繡花的針投入盆中,針便會浮在水面上。丟針的婦女便全神貫注地看水底的針影,如果成云物花朵之影,或細直如針形者,便是“乞得巧”,因為這些影子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織繡出美麗的圖案;如果水底針影粗如槌,或彎曲不成形者,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因為織女給她的是一根石杵!搬樐芨∷边@個有趣而不可思議的活動,在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清人顧祿的《清嘉錄》、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等書里,都有較詳盡的記載。

⑥七夕的活動中還有一種叫“看巧云”。據(jù)說,這一天天上的云彩會幻化出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像仙山樓閣,有的像獅熊虎豹,有的像仙童玉女。少女們仰望觀賞,隨意指點,馳騁想象,以自己能看到的巧云形狀占卜命運。其實,這本是天空自然現(xiàn)象的常景,但在七夕這天看來卻別有意義。

⑦乞巧,能否使人心靈手巧?當然不會!扒伞笔瞧虿粊淼摹K自捳f:“三天不動手生,三天不念口生。”“手熟為妙”“曲熟韻自來”,這里貫穿這“生熟”兩字。世上只有“熟能生巧”,“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巧”,“巧”是從熟中來的。

(選文有刪改)

19.文章圍繞“七夕乞巧”主要寫了哪三部分內容?(每空10個字以內)(3分)

(1)      ▲      ;(2)      ▲      ;(3)      ▲     

20.說說第②段、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3分)

崔顥的《七夕》詩:“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宋人錢惟演有《戊申年七夕》詩:“欲聞天語猶嫌遠,更結三層乞巧樓!

                                        ▲                                        

21.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3分)

(1)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乞巧形式不斷出新,花樣愈來愈多。

(2)據(jù)說,這一天天上的云彩會幻化出各種奇特的形狀,有的……

                                        ▲                                        

2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文章開頭用牛郎織女神話傳說,增添了閱讀的趣味。

B.從第②至⑤段主要是按時間順序說明,條理比較清晰。

C.第⑦段運用大量俗語,文章語言風格與其民俗內容相得益彰。

D.唐代皇宮也熱衷卜巧,這說明唐代乞巧習俗比其他朝代更為盛行。

三(50分)

23.請以“有意思的節(jié)日”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5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相城區(qū)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卷初三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落花枝頭》一文,回答下題。

 、俪醯浇,就碰上了梅雨季節(jié)。一夜枕上聽雨,輾轉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卻停了。天頂上,濃云尚未散開,低低壓著房檐;空中還飄浮著若有若無的雨絲;天地間彌漫著一層濕漉漉、靜悄悄的青黛色霧靄。院子中,一絲綠樹被染得濃蔭如墨。(A)朦朧的墨綠中,清晰地閃著點點火紅的花朵,宛如一闋厚重、平和的弦樂聲中,跳出一管清脆、歡躍的笛音,給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氣。

 、谶祝咽谴夯t褪的初夏,為什么花開得這般熱烈?

 、垩挥曛袧櫚椎乃槭÷纷呷,我猛地記起了楊萬里的初夏即事詩:“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苯耙豢,果然是石榴花。這是四株石榴樹,分列在窄窄的甬道兩側,枝丫交錯,搭起了一座花紅葉綠的天然門樓。樹只有一人高,花卻開得十分繁茂。低頭鉆進樹叢,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燈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顧,都是火苗一樣燃燒著的石榴花。

 、茉缇吐犝f石榴樹是邊開花邊結果,花與子并生枝頭,十分壯觀。如今看去,果真如此。這滿樹密密層層的花果,真像是一個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從花到果的生長過程中,呈現(xiàn)出變化微妙的千姿百態(tài)——(B)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開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噴紅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實新萌;也有花萼圓鼓鼓地脹起,果實已初具規(guī)模,挺在枝頭隨風搖曳。

 、莅,這些正在開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實,多像一群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孩子。可是,一陣微風吹過,我感到點點水珠灑落下來。這是花兒果兒們的淚水嗎?水珠灑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灑淚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別,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寧,火紅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發(fā)脹,將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緋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這般壯麗,一種內在的美好情操震顫著我的心。昨天,它也許還在枝頭上為花蕊擋風遮雨,那艷麗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來蜂蝶,傳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開始生長了,為了讓果實得到更多的陽光和養(yǎng)料,毫不留戀枝頭的繁華,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績,在斜風細雨中翩然飄落。躺在地上,它還翹望枝頭,看到萌生的果實代替了它原來的位置,依然顯示著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無憾。它放心了,卻沒有忘記自己的歸宿。秋風秋雨中,它將自己和樸實的大地融為一體,又在準備滋養(yǎng)明年的花了!奥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的心和落花可謂相通。人常說:開花結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實才能成熟。據(jù)說有一種火石榴樹,開起花來復瓣繁英,十分好看,卻是從來不結果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落花正是新生的標志,實在值得大書特書。

  ⑥然而,千百年來,關于落花的詩卻多是傷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時代,狂暴的風雨常令未果之花備受挫磨而夭謝,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無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們的作者,或是傷春怨女,紅顏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懷才不遇,只好將花喻己,抒解愁腸。君不見,《紅樓夢》中“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詞,哭癡了多少人的心。對于摧殘人才、踐踏新生的社會,這是一個曲折的控訴和抗爭。

  ⑦細微的簌簌聲打斷了我的遐想,又是幾片飛紅飄落下來!奥浠ㄞo樹雖無語,別倩黃鸝告訴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黃鸝向春天囑咐什么呢?請明年再向枝頭上看吧,那滿樹的繁花碩果就是答案。

(1)

文章的③④兩個自然段,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石榴花果滿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標題卻是“落花枝頭”,作者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A)、(B)兩處均是對石榴花的描寫,請任選一處并加以賞析。

答: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把“蓮”稱作“君子”,把“菊”稱作“隱士”,把“牡丹”稱作“富貴者”。請說出本文第⑥自然段中的“未果之花”指哪一類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從全文看,作者贊美了落花的哪些高貴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

A.

“落花”這一意象,人們一般用它來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殘;而作者卻能反向立意,唱了一曲落花的頌歌。

B.

文章采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行文思路一波三折,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C.

“清麗典雅”為本文的語言風格!扒妍悺敝饕w現(xiàn)在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給人新奇感和美感;“典雅”主要體現(xiàn)在書面語匯的使用和古詩文的引用。

D.

文章結尾,引用古詩句,贊美了落花的奉獻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