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網(wǎng)C.(選修模塊 3 一 5 )  
( l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小明同學用同一實驗裝置(如圖 l )在甲、乙、丙三種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條電流表與電壓表讀數(shù)之間的關系曲線,如圖( 2 )所示.則
( A )乙光的頻率小于甲光的頻率 ( B )甲光的波長大于丙光的波長 ( C )丙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 D )乙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小于丙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
( 2 )用光照射某金屬,使它發(fā)生光電效應現(xiàn)象,若增加該入射光的強度,則單位時間內(nèi)從鋁板表面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
 
,從表面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動量大小
 
(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
( 3 )用加速后動能為Ek0的質(zhì)子:
 
1
1
H轟擊靜止的原子核 x,生成兩個動能均為Ek的
 
4
2
He核,并釋放出一個頻率為 v 的γ光子.寫出上述核反應方程并計算核反應中的質(zhì)量虧損.(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C.(選修模塊 3 一 5 )  
( l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小明同學用同一實驗裝置(如圖 l )在甲、乙、丙三種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條電流表與電壓表讀數(shù)之間的關系曲線,如圖( 2 )所示.則
( A )乙光的頻率小于甲光的頻率 ( B )甲光的波長大于丙光的波長 ( C )丙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 D )乙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小于丙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
( 2 )用光照射某金屬,使它發(fā)生光電效應現(xiàn)象,若增加該入射光的強度,則單位時間內(nèi)從鋁板表面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______,從表面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動量大小______(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
( 3 )用加速后動能為Ek0的質(zhì)子:
 11
H轟擊靜止的原子核 x,生成兩個動能均為Ek的
 42
He核,并釋放出一個頻率為 v 的γ光子.寫出上述核反應方程并計算核反應中的質(zhì)量虧損.(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 c )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C.(選修模塊 3 一 5 )  
( l )在光電效應實驗中,小明同學用同一實驗裝置(如圖 l )在甲、乙、丙三種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條電流表與電壓表讀數(shù)之間的關系曲線,如圖( 2 )所示.則
( A )乙光的頻率小于甲光的頻率 ( B )甲光的波長大于丙光的波長 ( C )丙光的光子能量小于甲光的光子能量 ( D )乙光對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小于丙光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
( 2 )用光照射某金屬,使它發(fā)生光電效應現(xiàn)象,若增加該入射光的強度,則單位時間內(nèi)從鋁板表面逸出的光電子數(shù)______,從表面逸出的光電子的最大動量大小______(選填“增加”、“減小”或“不變,')
( 3 )用加速后動能為Ek0的質(zhì)子:H轟擊靜止的原子核 x,生成兩個動能均為Ek的He核,并釋放出一個頻率為 v 的γ光子.寫出上述核反應方程并計算核反應中的質(zhì)量虧損.(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 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根據(jù)打出的紙帶(圖2),選取紙帶上打出的連續(xù)五個點A、B、C、D、E,測出A點距起點O的距離為xo,點A、C間的距離為x1,點C、E間的距離為x2,交流電的周期為T,當?shù)刂亓铀俣葹間,則根據(jù)這些條件計算打C點時的速度表達式為:vc=
x
 
1
+x
 
2
4T
x
 
1
+x
 
2
4T
(用x1、x2和T表示)
(2)根據(jù)實驗原理,只要驗證表達式
g(
x
 
0
+x
 
1
)=
(x
 
1
+x
 
2
)
2
 
3
2T
2
 
g(
x
 
0
+x
 
1
)=
(x
 
1
+x
 
2
)
2
 
3
2T
2
 
(用g、x0、x1、x2和T表示)成立,就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3)完成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在重錘下落過程中存在著阻力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該實驗裝置測定該阻力的大小則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重物質(zhì)量m
重物質(zhì)量m
(寫出名稱)
Ⅱ.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制作一種傳感器,需要選用一電器元件.圖1為該電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線,有同學對其提出質(zhì)疑,先需進一步驗證該伏安特性曲線,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


器材(代號) 規(guī)格
電流表(A1
電流表(A2
電壓表(V1
電壓表(V2
滑動變阻器(R1
滑動變阻器(R2
直流電源(E)
開關(S)
導線若干
量程0~50mA,內(nèi)阻約為50Ω
量程0~200mA,內(nèi)阻約為10Ω
量程0~3V,內(nèi)阻約為10kΩ
量程0~15V,內(nèi)阻約為25kΩ
阻值范圍0~15Ω,允許最大電流1A
阻值范圍0~1kΩ,允許最大電流100mA
輸出電壓6V,內(nèi)阻不計
①為提高實驗結(jié)果的準確程度,電流表應選用
A
 
2
A
 
2

電壓表應選用
V
 
1
V
 
1
;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R
 
1
R
 
1
.(以上均填器材代號)
②為達到上述目的,請在虛線框內(nèi)(圖2)畫出正確的實驗電路原理圖3.
③實物連線(部分已連接好,完成余下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Ⅰ.如圖1測量一小段金屬絲的直徑和長度,得到如下情形,則這段金屬絲直徑
 
mm,長度是
 
cm.
精英家教網(wǎng)

Ⅱ.(1)如圖2所示為一種測量電源電動勢的電路原理圖.E為供電電源,ES為標準電源,EX為待測電源,RP是限流電阻,R0是電流表的保護電阻,AB是均勻電阻絲,長度為L.閉合S1進行測量時,先將S2合到“1”位置,移動C至C1處時,恰好使電流表指針指零,測得AC1=
1
3
L
;再將S2合到“2”位置,移動C至C2處時,恰好又使電流表指針指零,測得AC2=
1
2
L.請你根據(jù)這些信息,結(jié)合所學過的有關物理知識回答:
①本實驗對供電電源的要求是E
 
ES和EX( 填“<”,“=”或“>”);
②你認為該實驗中電流表最好應選用
 
 (填“安培表”,“毫安表”,“微安表”,“靈敏電流計”);
③本次實驗測得的EX=
 
ES
(2)用如圖3所示的電路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提供的器材為
 

(A)干電池兩節(jié),每節(jié)電池的電動勢約為1.5V,內(nèi)阻未知
(B)直流電壓表V1、V2,內(nèi)阻很大     
(C)直流電流表A,內(nèi)阻可忽略不計
(D)定值電阻R0,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Ω   
(E)滑動變阻器   
(F)導線和開關
精英家教網(wǎng)
某同學利用該電路完成實驗時,由于某根導線發(fā)生斷路故障,因此只記錄了一個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并描在了坐標紙上作出U--I圖,如圖4所示.由圖象可知,該同學測得兩節(jié)干電池總的電動勢值為
 
V,總內(nèi)阻為
 
Ω.由計算得到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能夠正確示數(shù)的電壓表應為表
 
(選填“V1”或“V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BCD   2. BC    3.D        4.A     5. C

6. AD    7.C     8. CD        9. AB    10.BC

11.(1)CD(2)指零  指零  指零   左偏 

12. 電極A與導電紙接觸不良

13. 解:(1)小球速度最大時,棒對它的彈力垂直于棒向下,受力分析如圖,沿桿方向,,垂直桿方向:,聯(lián)立以上各式,得

所以:

(2)小球C從斜置的絕緣棒上由靜止開始運動,必須滿足條件,而,所以

14. 解:(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根據(jù)庫侖定律,,解得

(2)當A球受到的合力為零即加速度為零時,動能最大,設此時A球與B點間的距離為R,則,解得。

15. 解:(1)、(2)如圖所示,設小球在C點的速度大小是,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為,則對于小球由AC的過程中,應用動能定理列出:-0,在C點的園軌道徑向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解得

(3)如圖所示,設小球初始位置應在離B點xm的點,對小球由D的過程應用動能定理,有:,在D點的圓軌道徑向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有,解得

16. 解:(1)F1為P1參與的運動而受到指向N端的洛倫茲力,其值為:(其中 ,為的電量),對應有指向N端的加速度: (其中m為的質(zhì)量)

在管中運動會使它受到另一個向左的洛倫茲力,此力與管壁對向右的力所抵消,到達N端時具有沿管長方向的速度:

所以,對紙平面的速度大小為:

又因為,故:

即:

所以的比荷為:

(2)從M端到N端經(jīng)歷的時間為:

離開管后將在紙平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半徑與周期分別為:

經(jīng)t時間已隨管朝正右方向運動:

的距離

所以離開N端的位置恰好為的初始位置

經(jīng)時間t已知運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S走過的路程為

只能與相碰在圖中的S處,相遇時刻必為

且要求在這段時間內(nèi)恰好走過2R的路程,因此有

即得:

所以:

17. 解:……① 

由于重力和電場力平衡,電粒子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做圓周運動,小球平拋且碰時動量守恒,根據(jù)條件,碰后反向

……①

另有……②

解得……③

對平拋:

解得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