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圖是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變化示意圖.H1.H2.H3分別表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距城市中心區(qū)越近.建筑物平均高度越高.形成這種變化特點的原因是 A.城市中心區(qū)通風采光的需要 B.減弱城市熱島效應強度 C.降低單位面積用地成本 D.體現城市的建筑風格解答:C 地價南市中心向四周遞減.為了降低單位面積用地成本.越靠近市中心.建筑物平均高度越高. 有農業(yè)專家預言.亞洲水稻種植業(yè)將面臨危機.馬來西亞總理2008年4月19日宣布.計劃擴大水稻種植區(qū).增加水稻產量.應對糧價上漲造成的糧食安全危機.據此回答12-14題.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是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變化示意圖。H1、H2、H3分別表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距城市中心區(qū)越近,建筑物平均高度越高,形成這種變化特點的原因是

 

 A.城市中心區(qū)通風采光的需要 

B.減弱城市熱島效應強度

  C.降低單位面積用地成本

D.體現城市的建筑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是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變化示意圖。H1、H2、H3分別表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距城市中心區(qū)越近,建筑物平均高度越高,形成這種變化特點的原因是


  1. A.
    城市中心區(qū)通風采光的需要
  2. B.
    減弱城市熱島效應強度
  3. C.
    降低單位面積用地成本
  4. D.
    體現城市的建筑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沿城市某一道路為剖面線縱向“切開”城市,以建筑物的高度、街道景觀、城市配套設施、居民社會人文以及行人社會屬性等指標的沿線變化狀況作為橫截面,稱為城市剖面。它反映城市發(fā)展水平在不同地域的級差變化,是從微觀定量研究城市發(fā)展的一種方法。

材料一:下圖為大連市城市剖面示意圖,從東部港口向西至西山水庫,以長江路、黃河路為剖面線,全程大約14km;每隔150m設置一個觀測點,共86個觀測點。

材料二:下圖為長江路——黃河路剖面綜合發(fā)展指數示意圖。當其為正值時,表明該觀測點的發(fā)展水平高于評價范圍內的平均水平;當其為0時,表明為平均水平;當其為負值時表明該點低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下圖為大連城市剖面景觀與人文發(fā)展指數分布圖。城市化過程上看一般分為景觀城市化(即可以被人們所觀測到的城市的發(fā)展變化,如道路的繁榮、高樓的林立)與人文城市

化(即城市內部人口潛在的變化,如精神文明的建設,人口素質的提高等,與景觀城市化有一定的聯系)。但現實中由于兩者的差異性往往形成過度城市化(城市景觀發(fā)展速度高于文化發(fā)展速度)和滯后城市化(城市景觀發(fā)展速度落后于文化發(fā)展速度)兩種模式。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二,可以判斷出的地段I(觀測點1-22)為      (填入字母代號),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分析判斷的依據                                

                                 

  A.城市中心地區(qū)    B.中間市區(qū)

  C.外圍市區(qū)    D.市外郊區(qū)

(2)根據材料二,大連城市的發(fā)展起源于      ,現在的發(fā)展依賴于            。

(3)根據材料三,可見地段IIA(觀測點22-48)屬于城市化的                模式,分析其需要解決的城市發(fā)展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