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石墨和金剛石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zhuǎn)化:石墨 金剛石(吸熱)。5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實驗室利用高溫、高壓將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之后,1989年,日本科學(xué)家用炸藥和碳粉“炸出”金剛石的消息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他們將炸藥和碳粉混合并用石蠟固化后裝入鋼制敞口容器中,沉入一個直徑8m、深約5m的混凝土槽內(nèi),點火起爆,最后將容器中的水取出靜置,可獲得直徑為0.002~0.003µm的超細(xì)金剛石粉。
⑴上述兩種制取金剛石的方法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A.金剛石比石墨熔點低 B.金剛石的密度大于石墨
C.金剛石的硬度很大 D.合成金剛石是吸熱反應(yīng)
⑵炸藥爆炸的瞬間,可以產(chǎn)生4×1010Pa的超高壓和5000℃的超高溫,完全能達(dá)到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的條件,你認(rèn)為炸藥放在水槽內(nèi)的最主要原因是
A.形成高壓條件 B.吸熱降低溫度
C.防止碳粉燃燒 D.溶解爆炸產(chǎn)生的氣體
⑶你認(rèn)為工業(yè)上這種超細(xì)金剛石粉可以做
A.切削工具涂層 B.研磨劑 C.鉆石戒指 D.制造爆炸產(chǎn)生的氣體
石墨和金剛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石墨金剛石 H>0.20世紀(jì)5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實驗室利用高溫高壓(2000℃,20000atm)將石墨變成金剛石后,1989年,日本科學(xué)家用炸藥和碳粉“炸出”金剛石的消息引起了人們廣泛關(guān)注.它們將炸藥和碳粉混合并用石蠟固化后裝入鋼制敞口容器內(nèi),沉入一個直徑為8m、深約5m的混凝土水槽內(nèi),點火起爆,最后將容器里的水取出靜置,可獲得直徑約為0.002m~0.003m的超細(xì)金剛石粉.
(1)從平衡移動原理分析,上述兩種制取金剛石的方法之所以都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 ]
A.金剛石比石墨熔點低
B.金剛石的密度大于石墨
C.金剛石硬度很大
D.合成金剛石是放熱反應(yīng)
(2)炸藥爆炸的瞬間,可以產(chǎn)生400000atm的超高壓和5000℃的超高溫,完全能達(dá)到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的條件,你認(rèn)為將炸藥放在水槽內(nèi)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形成高壓條件 B.吸熱降低溫度
C.防止碳粉燃燒 D.溶解爆炸產(chǎn)生的氣體
(3)你認(rèn)為在工業(yè)上這種超細(xì)金剛石粉可以做
[ ]
A.切削工具涂層 B.潤滑劑
C.鉆石戒指 D.制造石墨
石墨和金剛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石墨(s)金剛石(s)(正反應(yīng)吸熱).20世紀(jì)5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實驗室利用高溫、高壓(2000℃,2.02×109Pa)將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以后,1989年日本科學(xué)家用炸藥和石炭粉“炸出”金剛石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他們將炸藥和石炭粉混合并用石蠟固化后裝入鋼制敞口容器,沉入一個直徑8m,深約5m處的混凝土制水槽內(nèi)點火起爆,最后將容器里的水取出靜置,可獲得直徑為0.02mm~0.03mm的超細(xì)金剛石粉.
(1)從勒夏特列原理分析,上述兩種制取金剛石的方法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
[ ]
A.金剛石比石墨熔點低
B.金剛石密度大于石墨
C.金剛石硬度很大
D.合成金剛石是吸熱反應(yīng)
(2)炸藥爆炸瞬間可以產(chǎn)生4×104Pa的壓強和5000℃的超高溫,完全能夠達(dá)到石墨轉(zhuǎn)化成金剛石的條件,你認(rèn)為炸藥放在水槽內(nèi)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形成高壓條件
B.吸熱降低溫度
C.防止碳粉燃燒
D.溶解爆炸產(chǎn)生的氣體
由反應(yīng)需要的條件分析,上述兩種制取金剛石的方法之所以都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A.金剛石比石墨熔點低 B.金剛石的密度大于石墨
C.金剛石硬度很大 D.合成金剛石是吸熱反應(yīng)
石墨和金剛石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zhuǎn)化:石墨金剛石 ⊿H>0。5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實驗室利用高溫、高壓(2000℃,20000atm)將石墨轉(zhuǎn)化成全剛石之后,1989年,日本科學(xué)家用炸藥和碳粉“炸出”金剛石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他們將炸藥和碳粉混合并用石蠟固化后裝入鋼制敞口容器,沉入一個直徑8m深約5m的混凝土水槽內(nèi),點火起爆,最后將容器里的水取出裝置,可獲得直徑為0.002~0.003mm的超細(xì)金剛石粉。
由反應(yīng)需要的條件分析,上述兩種制取金剛石的方法之所以都能獲得成功的原因是(。
A.金剛石比石墨熔點低 B.金剛石的密度大于石墨
C.金剛石硬度很大 D.合成金剛石是吸熱反應(yīng)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9小題,每小題3分,共27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C 2.B 3.B 4.B 5.D 6.D 7.B 8.A 9.B
二、選擇題(本題包括9小題,每小題4分,共36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若正確答案包括兩個選項,只選一個且正確得2分,但只要選錯一個就得0分)
10.C 11.C 12.BC 13.D 14.AC 15.AD 16.AB 17.D 18.BD
三、(本題包括3小題,共32分)
19.(10分)
(1)① [或和](2分)
②將晶體在干燥的氣流中加熱(1分)
②關(guān)閉,打開,通入足量空氣后,再打開,關(guān)閉 (2分)
③D中堿石灰會吸收空氣中水蒸氣和等酸性氣體,產(chǎn)生誤差,測得偏大,偏小(2分)
④(2分)
20.(12分)
(2) (1分) (3)②③(2分)
(5)①(1分)
(血紅色)(1分)
②氧化,使平衡左移,紅色消失(2分)
③取一支試管,加入少量溶液和幾滴溶液,溶液變?yōu)榧t色,再加入適量振蕩,產(chǎn)生氣泡,紅色褪去,說明是氧化了溶液的離子使溶液褪色(2分)
說明:(1)加入與溶液的順序可以互換;(2)上面離子方程式的寫成不扣分;(3)簡答中要有儀器、試劑、操作、現(xiàn)象、結(jié)論共5個要點,現(xiàn)象“產(chǎn)生氣泡”和“紅色褪去”2點不能少;(4)若把“溶液褪色”答成“溶液變?yōu)辄S色或棕色”照樣給分。
(6)第六步:還原性(1分) 在人體血紅蛋白中起傳送的作用,沒有此功能,服用可防止藥品的氧化成(或答成人體只能吸收,在人體血紅蛋白中起傳送的作用,服用可防止藥品的氧化成 )(2分)
21.(10分)
(1) 、 (2) 、 (3) 、 (每空1分,全對4分,可以互換)
(5) (1分) (1分)
(6) (2分)
(7)將沉淀A、F洗滌,小心干燥,分別稱量(2分)
四、(本題包括3小題,共37分)
22.(共10分)
(1) (2分)
(2) 、 (2分); 不需要(1分)
(3)22% (2分)
(4) (1分); 450(2分)
23.(15分) w.w.w.k.s.5.u.c.o.m
(1) (2分)
(2)乙(1分) 流程乙中原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工藝流程簡單、技術(shù)成熟。(2分)
(3)①AD(2分)
②經(jīng)蒸發(fā)、濃縮、冷卻至
③ (1分) 取出少許濾液置于試管,加稀鹽酸至溶液呈酸性后,過濾得出,再往濾液中加溶液,如有白色沉淀即可證明含有(2分)
④解:若該反應(yīng)完全得到:
(1分)
若蒸發(fā)濃縮得到的溶液為飽和溶液,其所含的:
(1分)
,則該溶液尚未飽和,
24.(11分)
(1) (2分)
(2)0.75(2分)
(3)①c;(1分)②參看右圖(2分)
(4) (2分)
(5)B、D(2分)
五、(本題包括1小題,9分) w.w.w.k.s.5.u.c.o.m
25.(9分)
(1)AD(2分)
(2)Ⅰ.甲酸鈉;氧化反應(yīng),取代反應(yīng)。(3分)
Ⅱ.反應(yīng)②:(2分)
反應(yīng)⑥:(2分)
六、選做題(本題包括2小題,每小題10分。考生只能選做一題。26小題為“有機化學(xué)基礎(chǔ)”內(nèi)容的試題,27小題為“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內(nèi)容的試題)
26.(10分)答:
(1)①液體分為兩層,上層液體無色,下層液體仍是紅棕色;②溴水褪色,產(chǎn)生白色渾濁;③活潑。(每空1分,共3分)
(2)Ⅰ. (1分)
Ⅱ.(2分)
(3) Ⅰ.(2分)
Ⅱ.先將保護起來,防止酚羥基被氧化,通過反應(yīng)⑥再重新生成酚羥基。(1分)
Ⅲ.過量,使化學(xué)平衡向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或邊反應(yīng)邊蒸餾降低的濃度,使化學(xué)平衡向正反應(yīng)方向移動。(1分)
27.(10分)
(1) (1分)
(2) 分子結(jié)構(gòu)為,鍵能大,難斷裂生成氮的化合物
分子結(jié)構(gòu)為,鍵能小,易斷裂生成氯的化合物 (2分)
(3) 分子中的原子采取雜化,分子中的原子采取雜化(2分),D(1分)
(4)6(1分);①離子晶體的晶格能愈大,晶體熔點愈高 ②晶體中離子電荷數(shù)愈大,晶格能愈大,熔點愈高 ③晶體中離子間距離愈小,晶格能愈大,熔點愈高(2分,答對2條即可)
(5) (1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