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已知正項數(shù)列中.對于一切的均有成立.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5題。

李斯論  (清)姚鼐

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于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

20070327

 
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詩》、《書》,明法令,設(shè)告坐之過,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國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強數(shù)世,兼并諸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時,一用商鞅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其后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鞅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shè)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shù)將不出于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

君子之仕也,進不隱賢;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即有學識甚當,見其君國行事,悖謬無義,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導(dǎo)譽于朝庭之上,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將喪國家而為之者,謂當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固有終身安享榮樂,禍遺后人,而彼宴然無與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誅惡人,亦有時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遠乎?行其學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學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諫逐客其始之不同術(shù)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學,建熙寧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張商英、蔡京之倫,曷嘗學介甫之學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與李斯事頗相類。夫世言法術(shù)之學足亡人國,固也。吾謂人臣善探其君之隱,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其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注釋]①宴然:安閑的樣子。②諫逐客:秦始皇曾發(fā)布逐客令,驅(qū)逐六國來到秦國做官的人,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提出了反對意見。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         中:符合

    B.滅三代法而尚督責                 尚:崇尚

    C.知其不義而勸為之者               勸:鼓勵

    D.而終不以易目前之富貴             易:交換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因秦國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

    B.設(shè)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

    C.且夫小人雖明知世之將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不亦遠乎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小人之仕也,無論所學識非也

    B.而大體得治世之要

C.而以富貴之謀,貽天下之亂

    D.一以委曲變化從世好者

下列各句中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認為李斯以荀卿之學輔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亂,作者則認為李斯是完全舍棄了荀子的說學,李斯的做法只不過是追隨時勢罷了。

B.作者由論李斯事秦進而泛論人臣事君的問題,強調(diào)為臣者對于國君的“悖謬無義”之政,不應(yīng)為自身的富貴而阿附甚至助長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論的不可“趨時”,“中侈君張吾之寵”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D.文章開門見山,擺出蘇軾的觀點,然后通過對秦國發(fā)展歷史的分析,駁斥了蘇說的謬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論證嚴密,逐層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論。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

譯文:                                                                    

   (2)謂天下將諒我之無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譯文:                                                                   

   (3)其始之不同術(shù)也,而卒出于同者,豈其本志哉

譯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1.;   2.   2.   3.200   4. 3      5.  6.     7.

8.6  9.;  10.    11.1005    12.4    13.  1    14.

15.解: (1).如圖,

      即

   (2).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由(1)得,

    即

    

16.解:(Ⅰ) 在△PAC中,∵PA=3,AC=4,PC=5,

        ∴,∴;又AB=4,PB=5,∴在△PAB中,

       同理可得

       ∵,∴

      ∵平面ABC,∴PA⊥BC. 

(Ⅱ)  如圖所示取PC的中點G,

連結(jié)AG,BG,∵PF:FC=3:1,∴F為GC的中點

      又D、E分別為BC、AC的中點,

∴AG∥EF,BG∥FD,又AG∩GB=G,EF∩FD=F……………7分 

      ∴面ABG∥面DEF           

即PC上的中點G為所求的點                  …………… 9分

(Ⅲ)

17.解:(1)由題意得,  

整理得,解得, 

所以“學習曲線”的關(guān)系式為. 

(2)設(shè)從第個單位時間起的2個單位時間內(nèi)的平均學習效率為,則

 

,則,  

顯然當,即時,最大, 

代入,得

所以,在從第3個單位時間起的2個單位時間內(nèi)的平均學習效率最高.

18. 解:(1)由題可得,,設(shè)

,,……………………2分

,∵點在曲線上,則,∴,從而,得.則點P的坐標為. ……………………5分

(2)由題意知,兩直線PA、PB的斜率必存在,設(shè)PB的斜率為,………6分

則BP的直線方程為:.由 ,設(shè),則

同理可得,則,. ………………9分

所以:AB的斜率為定值. ………………10分

(3)設(shè)AB的直線方程:.

,得

,得

P到AB的距離為,………………12分

。

當且僅當取等號

∴三角形PAB面積的最大值為!14分

 

19.解: (1)依題意有,于是.

所以數(shù)列是等差數(shù)列.                              .4分

(2)由題意得,即 , ()         ①

所以又有.                        ②   

由②①得:, 所以是常數(shù).       

都是等差數(shù)列.

,那么得    ,

.    (   

                              10分

(3) 當為奇數(shù)時,,所以

為偶數(shù)時,所以       

軸,垂足為,要使等腰三角形為正三角形,必須且只須:.                             

為奇數(shù)時,有,即        ①

, 當時,. 不合題意.                    

為偶數(shù)時,有 ,,同理可求得  .

;;當時,不合題意.

綜上所述,使等腰三角形中,有正三角形,的值為

;。16分

20⑴當x≥1時,只需2+a≥0即a≥-2

⑵作差變形可得:

=  (*)

x1>0,x2>o  從而

∴l(xiāng)n,又a<0   ∴(*)式≥0

(當且僅當x1=x2時取“=”號)

 (3)可化為:

 x ∴l(xiāng)nx≤1≤x,因等號不能同時取到,∴l(xiāng)nx<x,lnx―x<0

∴a≥

, x ,

=

 x,∴l(xiāng)nx―1―<0,且1―x≤0

從而,,所以g(x)在x上遞增,從而=g(1)= ―

由題設(shè)a≥―

存在x,不等式f(x)≤(a+3)―能成立且a

21.A解(1)利用△CDO≌△BCM,可證MB=OC=AB

(2)由△PMB∽△BMC,得,∴BP=

B、設(shè)M=,則=8=,故

       =,故

聯(lián)立以上兩方程組解得a=6,b=2,c=4,d=4,故M=

C.求直線)被曲線所截的弦長,將方程分別化為普通方程:

,………(5分)

 D.解:由柯西不等式可得

 

22、解析:(1)記“”為事件A, ()的取值共有10種情況,…………1分

滿足的()的取值有以下4種情況:

(3,2),(4,2),(5,2),(5,4),

所以;

(2)隨機變量的取值為2,3,4,5,的分布列是

2

3

4

5

P

               …………10分

所以的期望為

23、解:(1)由

∵在數(shù)列,∴,∴

故數(shù)列中的任意一項都小于1

(2)由(1)知,那么,

由此猜想:(n≥2).下面用數(shù)學歸納法證明:

①當n=2時,顯然成立;

②當n=k時(k≥2,k∈N)時,假設(shè)猜想正確,即,

那么,

∴當n=k+1時,猜想也正確

綜上所述,對于一切,都有。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