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如圖所示.A.B兩木塊的質(zhì)量之比為mA∶mB=3∶2.原來靜止在小車C上.它們與小車上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A.B間夾一根被壓縮了的彈簧后用細(xì)線栓。≤囲o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繞斷細(xì)線后.在A.B相對小車靜止之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A、B兩木塊的質(zhì)量之比為mA∶mB=3∶2,原來靜止在小車C上,它們與小車上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A、B間夾一根被壓縮了的彈簧后用細(xì)線栓。≤囲o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繞斷細(xì)線后,在A、B相對小車停止運動之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
B.A、B和彈簧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不守恒
C.小車將向左運動 
D.小車將靜止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所示,長為L的木板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板上有兩個小物塊A和B,其間有一根用細(xì)線捆住的被壓縮的彈簧(彈簧與物塊不相連),其彈性勢能為E0,彈簧長度與L相比可忽略;且A、B、C三者的質(zhì)量分別為mA=mC=m,mB=2m.A與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B與C之間的動摩擦數(shù)的2倍,現(xiàn)將細(xì)線燒斷,A、B被彈開向兩邊運動.

(1)A、B在C上運動時,C是否運動?若有,則方向向哪兒,若沒有,說明理由?

(2)若A、B運動停止時都正好停在C的兩端,求A、B在C上滑行的距離L1與L2之比.

(3)若一開始A、B處于C的正中央,燒斷細(xì)線后,哪個物體會滑離C?滑離時其動能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兩塊小木塊A和B中間夾著一輕質(zhì)彈簧,用細(xì)線捆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將細(xì)線燒斷,木塊A、B被彈簧彈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點與平臺邊緣的水平距離分別為lA=1 m,lB=2 m,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塊A、B離開彈簧時的速度大小之比vA∶vB=1∶2

B.木塊A、B的質(zhì)量之比mA∶mB=2∶1

C.木塊A、B離開彈簧時的動能之比EA∶EB=1∶2

D.彈簧對木塊A、B的沖量大小之比IA∶IB=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兩塊小木塊A和B中間夾著一輕質(zhì)彈簧,用細(xì)線捆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將細(xì)線燒斷,木塊A、B被彈簧彈出,最后落在水平面地面上,落地點與平臺邊緣的水平距離分別為lA=lm,lB=2 m,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A、B離開彈簧時的速度大小之比為vA∶vB=1∶2

B.

木塊A、B的質(zhì)量之比mA∶mB=2∶1

C.

木塊A、B離開彈簧時的動能之比EA∶EB=1∶2

D.

彈簧對木塊A、B的沖量大小之比IA∶IB=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圖甲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固定一長為L=1.7 m的長木板C,板的左端有兩個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A和B,其間夾有一根長為1.0 m的輕彈簧,彈簧沒有形變,且與物塊不相連.已知mA=mC=20 kg,mB=40 kg,A與木板C、B與木板C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別為μA=0.50和μB=0.25.假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現(xiàn)用水平力F作用于A,讓F從零開始逐漸增大,并使B緩慢地向右移動0.5 m,使彈簧儲存了彈性勢能E0.問:

(1)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200 N/m,以作用力F為縱坐標(biāo),物塊A移動的距離為橫坐標(biāo),試通過定量計算在圖乙的坐標(biāo)系中畫出推力F隨物塊A位移的變化圖線.

(2)求出彈簧儲存的彈性勢能E0的大。

(3)當(dāng)物塊B緩慢地向右移動了0.5 m后,保持A、B兩物塊間距不變,將其間夾有的彈簧更換,使得壓縮量相同的新彈簧儲存的彈性勢能為12E0,之后同時釋放三物體A、B和C,已被壓縮的輕彈簧將A、B向兩邊彈開,設(shè)彈開時A、B兩物體的速度之比始終為2∶1.求哪一物塊先被彈出木板C?最終C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