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試題搜索列表 >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答案解析

科目:czwl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文章并回答文后問題。

變廢為寶的生物質能

      生物質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物質,它包括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這些有

  生命物質派生、排泄和代謝的許多有機質。各種生物質都具有一定的能量。以生物質為載

  體、由生物質產生的能量,便是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來源于

    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消費的能量,  占太陽照射到地球總輻射量的0.2%。這個比例雖不大,但絕對值很驚人:光合作用消費的能量是目前人類能源消費總量的40倍。可見,生物質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

    人類以柴薪為能源,歷史長達百萬年。作為可直接利用的燃料,柴薪利用貫穿著整個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史。除柴薪的直接燃燒外,生物質能的轉化利用技術還有沼氣生產、酒精制取、木制石油、生物質能發(fā)電等。

    一、生物質能的來源

柴薪  至今仍是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的重要能源。但由于柴薪的需求導致林地日減,應適當規(guī)劃與廣泛植林。

    牲畜糞便  牲畜的糞便,經干燥可直接燃燒供應熱能。若將糞便經過厭氧處理,可產生甲烷和肥料。

    制糖作物  制糖作物可直接發(fā)酵,轉變?yōu)橐掖肌?/p>

    城市垃圾  主要成分包括:紙屑(占40%)、紡織廢料(占20%)和廢棄食物(占20%)等。將城市垃圾直接燃燒可產生熱能,或是經過熱分解處理制成燃料使用。

    城市污水  一般城市污水約含有0.02%一0.03%的固體與99%以上的水分,下水道污泥有望成為厭氧消化槽的主要原料。

    水生植物  同柴薪一樣,水生植物也可轉化成燃料。

    二、生物質能的轉化利用

    生物質能的開發(fā)和利用具有巨大的潛力,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以沼氣為中心的農村新能量、物質循環(huán)系統(tǒng),使秸稈中的生物能以沼氣的形式緩慢地釋放出來,解決燃料問題;二是建立能量農場、能量林場及海洋能量農場。

    沼氣利用技術  人類發(fā)現、利用沼氣,已有悠久的歷史。1776年,意大利科學家沃爾塔發(fā)現沼澤地里腐爛的生物質發(fā)酵,從水底冒出一連串的氣泡,分析其主要成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由于這種氣體產生于沼澤地,故俗稱“沼氣”。1781年,法國科學家穆拉發(fā)明人工沼氣發(fā)生器。200多年過去了,如今全世界約有農村家用沼氣池530萬個,中國就占了92%。農村沼氣池的主要填料是豬糞、秸稈、污泥和水等。隨著農村沼氣使用的日益推廣和大型厭氧工程技術的進步,9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一些大型沼氣工程有了迅速發(fā)展。

    生物質汽化將固體生物質轉化為氣體燃料,稱為生物質汽化。其基本原理是含碳物質在不充分氧化(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出可燃的一氧化碳氣體,即煤氣。制造煤氣的設備稱為汽化爐,人們故意不給足氧氣,讓含碳物質在沒有足夠的空氣的情況下燃燒,“燜”出一氧化碳來。

    生物質液化  將固體生物質轉化為液體燃料,稱為生物質液化。它包括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兩種。間接液化是指通過微生物作用或化學合成方法生成液體燃料,如乙醇(酒精)、甲醇;直接液化則是采用機械方法,用壓榨或提取等工藝獲得可燃燒的油品,如棉籽油等植物油,經提煉成為可替代柴油的燃料。

    生物質熱分解  這是一項很有潛力的技術,用于制取人造石油。一些生物質通過熱分解,可制取生物油、生物炭和可燃燒氣體,使生物質得到充分利用。

    能源農場  即建立以獲取能源為目的的生物質生產基地,以能源農場的形式大規(guī)模培育生物質,并加工成可利用的能源;要對土地進行合理規(guī)劃,盡可能利用山地、非耕荒地和水域,選擇適合當地生長條件的生物質品種進行培育、繁殖,以獲得足夠數量的高產植物。在海洋、水域,要充分利用海藻和水生物提取能源,建立海洋能源農場或江河能源農場。同時,將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廣泛應用于能源農場中,以提高能源轉化率。

專家預測,到2050年,以生物質能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將以相同或低于礦物燃料的價格,提供全球3/5的電力和2/5的直接燃料。

                                                           摘自《新科技啟蒙》

(1)生物質能是屬于一次能源還是二次能源?是屬于可再生能源還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生物質能在使用時可以轉化為哪些形式的能?請舉例說明。

(3)能源危機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于我們個人,平時使用過哪些能源?我們在使用時要注意些什么問題?談談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代文閱讀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宋畫好在哪里?    一場學術會議,讓流傳千年的宋畫又“火”了。
    不久前,浙江大學在杭州舉辦了一場“宋畫國際學術會議”,邀請了12位全球范圍宋畫知名專家與會發(fā)表各自最新學術成果。原本只是一場小型學術會議,但因報名“旁聽”的人數接近千人,主辦方不得不臨時更換了一個大報告廳,不難看出宋畫的受追捧程度。
    “一頁宋紙,一兩黃金”。宋畫難得:一方面,為“紙壽千年”所限,唐及以前畫作,流傳至今不足百件,宋畫是存世相對成規(guī)模的最早古畫;另一方面,歷經千年變遷,宋畫所余者十不存一,“稀少”是它的天然標簽,近20年亮相國內拍場的宋畫也就十多件;再有一點,它已經成為傳奇式的典范,鮮少有人稱明清繪畫為明畫、清畫,“宋畫”已然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宋畫在哪里?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畫,散布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地的200多個地方,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或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
    宋畫好在哪里?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看法,有的叫人如墜五里迷霧,有的讓人有所意會。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寫道:“宋代的遺存遠勝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覺上,宋人離我們就不像唐代那樣的遙遠。”畫家黃賓虹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彼囆g史學家高居翰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贊嘆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們使用奇異的技巧,以達到恰當的繪畫效果,但是他們從不只以奇技感人;一種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個表現,不流于濫情。藝術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觸到了自然,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他們視角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無可比擬的。”
    宋畫之美,不是唐代“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得意絢爛,而是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tài)度。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鳥中輕叩生命的價值。
    從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fā)動兵變建立宋朝,到1279年陸秀夫負帝昺投海而死,兩宋將近320年。在其全盛之時,GDP總量占世界一半還多。雖歷經戰(zhàn)亂,家國幾度沉浮,文化藝術卻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北宋初年,宮中即設翰林圖畫院,舊時西蜀和南唐的畫家都是其中骨干。《圖畫見聞志》和《畫繼》記載的北宋畫家有386人,《南宋院畫錄》記錄的畫院畫家為96人。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有言,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歷史學家陳寅恪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天水一朝?!?br />    2000年,美國《生活》雜志評選“第二千年百大人物”,宋代有兩人入選:朱熹排第45位,范寬排第59位。
    強調“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影響了兩宋藝術,使其呈現出理性克制之美。顏色、形狀、質感的單純樸素,是宋代的美學特征。白墻黑瓦、原木本色、單色釉瓷、水墨淡彩,極簡、不炫技,卻表現精湛,形成了影響至今的雅致風尚。
    很難說宋代畫家畫的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一種統(tǒng)一又真實的境界上。關于這種畫法,范寬的領悟是:“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br />加州大學圣巴巴拉校區(qū)教授石慢說,李成的山水畫帶他進入了一個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壯觀的?!?br />    “紙壽千年”,今天就連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fā)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如果有誰把照片拍出昏黃的韻味,朋友們會說:這是馬遠。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
(1)下面關于宋畫深受追捧,“一頁宋紙,一兩黃金”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A.不久前,浙江大學在杭州舉辦了一場“宋畫國際學術會議”,這讓流傳千年的宋畫又“火”了。
B.為“紙壽千年”所限,唐及以前畫作,流傳至今不足百件,宋畫是存世相對成規(guī)模的最早古畫。
C.歷經千年變遷,“稀少”成了宋畫的天然標簽,近20年亮相國內拍場的宋畫也就十多件。
D.“宋畫”與明畫、清畫相比,已經成為傳奇式的典范,已然有了類似現代知名品牌的商業(yè)效應。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宋畫好在哪里”答案的一項是C
A.宋代畫家使用奇異的技巧,但從不只以奇技感人;他們以驚嘆而敬畏的心情來回應自然,而不流于濫情。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B.宋代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宋畫之美,美在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文藝態(tài)度。
C.宋畫呈現出理性克制之美。顏色、形狀、質感單純樸素,白墻黑瓦、原木本色、單色釉瓷、水墨淡彩,極簡、不炫技,卻表現精湛雅致。
D.宋代畫家畫的很難說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一種統(tǒng)一又真實的境界上。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宋畫是存世相對成規(guī)模的最早古畫,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畫由于太分散,導致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專家,都不曾見過現存宋畫的全部。
B.宋畫好在哪里?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看法,而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的評價只能讓人有所意會。
C.宋代是“中國的第一次文藝復興”,兩宋雖歷經戰(zhàn)亂,家國幾度沉浮,文化藝術卻獲得了空前的繁榮,這與當時經濟的繁榮密切相關。
D.宋畫之美是多方面的,甚至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fā)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現代文閱讀

5.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源自漳州的“漳緞”熠熠生輝    ①2014年11月10日晚,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及配偶身著特色中式服裝,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的歡迎宴會,拍下一張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亞太大家庭“全家福”。特色中式服裝設計及制作所蘊含的中國元素一時成了熱門話題,其中就有“漳緞”這一讓漳州人倍感驕傲的亮點。
    ②報道稱,apec領導人的女配偶服裝款式為“開襟、連肩袖外套,內搭立領旗袍裙”,其面料工藝是漳緞。這是中國絲綢面料里非常特殊的面料,已被列入到“非遺”技藝。由于漳緞面料高雅端莊,極富立體感,明代時工藝成熟大量生產,在清朝尤為盛行,宮廷皇室及文武百官的長袍馬褂大都將漳緞作為主要的絲綢用料。
    ③查閱資料顯示,漳緞始于漳州,明末傳入蘇州,是極具藝術特色的以緞紋為地、絨經起花結構的全真絲提花絨織物緞。漳州民俗專家鄭惠聰介紹說,據歷史記載,唐朝末年,漳州就有人織緞布和絨布。后有人進貢朝廷,大獲皇室青睞,官方遂下令民間不得使用緞布和絨布?!吧嫌兴?,下必甚焉。”于是在漳州市郊六石、市后、山頭頂、步尾一帶,逐漸出現了一些生產緞布和絨布的“專業(yè)村”。到明代,漳州的海外貿易迅速發(fā)展,月港成為當時從中國經馬尼拉(呂宋)至美洲“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啟航港。漳州城內手工業(yè)發(fā)達,紡織品漳紗、漳緞、漳絨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暢銷。在月港的帶動下,東門街(今新華東路)和浦頭街成了商品集散地。東門街一帶,就聚集了許多染坊和布莊?!坝捎谡闹萆a的緞布和絨布面料較厚,更適合北方人保暖,元末明初之際,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很多師傅專程南下學藝,同時聘請漳州師傅北上傳授,這樣就形成了‘漳緞’、‘漳絨’的紡織品牌?!编嵒萋斦f,“據傳當時一身漳緞,等于一兩黃金。到了明末,漳緞工藝更集中地傳入蘇州?!?br />    ④陳鐘輝在漳州刺繡傳習所向記者展示了一些文物工藝品,“漳紗以生絲為主,表面摸起來較粗糙;漳絨以絨為經,以絲為緯,織物表面有絨圈或絨毛;漳緞則將生絲經酸軟化,然后抽成更細的絲織,表面比較細滑,而且有光澤?!彼钢环迥勐?lián)織繡藏品,說:“上面繡的‘北海樽開延壽酒,南天輝映老人星’這14個字是典型的漳繡,而紅底的面料則是漳緞,很鮮亮!”
    ⑤“漳緞生產非常有講究。”鄭惠聰介紹說,選材必真絲細麻,制造必機規(guī)嚴謹,漂洗必不混雜質,磨光必適度,染曬溫度必適中,邊幅修整必到位。在清代,宮廷貴族多用漳緞作為服裝、鞋帽及裝飾的面料?!罢木劸哂匈|地柔軟舒適、外觀雍容華貴、著裝走動熠熠閃亮、使用經久耐磨不褪色的特點。”鄭惠聰說,“你看,apec領導人的女配偶服裝面料是漳緞,色彩鮮艷,走時會發(fā)亮?!?br />(1)文章為什么從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寫起?
(2)apec領導人的女配偶服裝,為什么要以“漳緞”為面料?
(3)下列句中的加點詞,體現了本文語言運用的特點,請加以分析。
    宮廷皇室及文武百官的長袍馬褂大都將漳緞作為主要絲綢用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 題型:現代文閱讀

15.(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社會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網絡化和網絡空間基礎上,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信息技 術,重構社會生產與社會組織彼此關聯(lián)的形態(tài),使社會治理層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過程更加優(yōu)化、更加科學、更加智慧。要在促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我們就必須準確把握“互聯(lián)網+”時代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并充分應用好大數據資源。
    社會治理內嵌于社會結構之中,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治理的對象、主體也必然發(fā)生相 應的變化。一方面,當前社會治理所服務的對象結構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具體表現為:社會階層結構出現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齡結構、素質結構和空間分布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動,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專業(yè)技能的群體日益擴大,家庭結構呈現規(guī)模小型化、類型多樣化特征,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強,跨地區(qū)流動已成為常態(tài),越來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鎮(zhèn)集聚。特別是思想活躍、利益訴求多樣的新興社會階層對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課題。另一方面,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也從政府單一主體過渡到一個由政府、非政府組織、公眾個體等構成的行動者系統(tǒng)。這些變化迫切需要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也為社會治理智能化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智能化意味著精準分析、精準治理、精準服務、精準反饋。各類社會治理主體通過獲取、存 儲、管理、分析等手段,將具有海量規(guī)模、快速流轉等特征的大數據變成活數據,廣泛應用于社會治理領域,更好地服務不同社會群體,將成為政府和社會組織實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寶。
    長期以來,社會治理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風險的不可控性和難以預見性?,F代社會處于信息化和網絡化復雜交織的圖景之中,與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背景相疊加,使現代社會治理呈現出新特征。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形勢是嚴峻復雜的,表現為短期矛盾和長期矛盾疊加、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傳統(tǒng)安全和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特別是我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較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對經濟、社會進行研究的實證數據,主要源于抽樣調査數據、局部碎片數據、片面單一數據,有時甚至純粹基于理論和經驗假設,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交叉復現、質量互換、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數據資源的能力,使政府決策的基礎從少量的“樣本數據”轉變?yōu)楹A康摹叭w數據”,為有效處理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編自楊雅廈《應用大數據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
A. 人口的社會流動性不斷增強,主要表現為高學歷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鎮(zhèn)集聚。
B. 新興社會階層對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課題,因而他們思想活躍、利益訴求多樣。
C.以前,政府是社會治理的單一主體;現在,政府只是參與社會治理的眾多主體之一。
D.當前社會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復雜交織,使我國現代社會治理呈現出新的特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
A.人文章開頭簡要地說明了實現社會治理智能化的基礎、方法和要達到的目標,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會結構和社會治理的對象、主體的變化,論述了社會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闡明智能化的精準特點,論述了廣泛應用活數據服務社會對智能治理的重要意義。
D.文章最后通過對比論證,論述了大數據技術為社會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A.目前社會治理還沒有達到智能化,是因為現有的網絡化和網絡空間,不能使社會生產與社會組織彼此關聯(lián)在一起。
B.只有準確把握“互聯(lián)網+”時代社會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并充分應用好大數據資源,才能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C.以往,政府對經濟、社會進行研究的實證數據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這給解決錯 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帶來了障礙。
D.如果能扭轉我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較為薄弱的現狀,就有可能使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面 臨的嚴峻復雜的形勢有所好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czyw 來源: 題型:現代文閱讀

2.人類未來移民火星可行嗎?
【新聞事件】
    荷蘭非營利企業(yè)“火星一號”公布了從全球20萬名申請者中選出的100名候選人名單(其中包括4名華人),這些候選人將繼續(xù)角逐,最終產生的4名入選者將在2025年被送往火星,在那里定居。根據該公司發(fā)布的計劃,他們將在2016年發(fā)射通訊衛(wèi)星前往火星,進行數個階段任務后,于2023年建立永久基地。
    從公布項目至今,“是騙錢游戲還是科學計劃”的爭論就不絕于耳。
【相關資料】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借助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火星呈橘紅色,這是其地表廣泛分布的氧化鐵造成的。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比水星略大,是第二小的行星。它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與地球相當?;鹦且粫円贡鹊厍蛏系囊粫円股蚤L,多出約37分鐘。但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花費的時間是地球的2倍。
【科學設想】
    2003年8月,在美國召開了“火星移民研究國際會議”,與會者提出在未來幾個世紀中,把火星改造成一個綠色星球,使之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根據設想,火星地球化有多個技術方案,包括:在大氣中增加適合適量的氣體(如溫室氣體和適合生物生存的氣體),增加地表溫度與氣壓,使火星上水冰融化為液態(tài)水,再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氣層的含氧量逐步提高;大量溶解地下凍土層,再把水引到地表,逐步形成水圈;在太空中架設巨大反射或折射鏡群,使更多陽光反射至火星表面;散布固沙菌類、植物,防止沙暴發(fā)生,進而生成土壤,擴大居住地。
【科學研究】
    2014年底,麻省理工學院利用荷蘭“火星一號”公司的數據,完成一份35頁的報告。該報告認為,雖然火星探測器“鳳凰號”在2008年發(fā)現了一些證據,推測火星表面存在冰(意味未來的移民可以靠融化冰來制作飲用水),但是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分析,現有的在地球上煮水的技術,目前還不能在太空中直接使用,要實際操作還需要一些新技術的誕生,但是“火星一號”尚未提供解決方案。
    另外,根據“火星一號”的計劃,人們將在火星上栽種植物以獲取食物。但該研究小組認為,植物制造的氧氣過剩將引起嚴重火災。雖然氮氣可以將氧氣的量降低到安全水平,但火星的大氣中僅含3%的氮氣,因此,該小組稱,如果從地球帶過去的氮氣用光了,人們的生存時間“不會超過10周”。
【各方觀點】
    著名科普作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客座研究員卞毓麟說:人類有能力登陸月球,但月球表面沒有任何大氣,是超高真空狀態(tài),所以不適合居住。把眼光放得再遠一些,考察地球的兩個近鄰行星--金星和火星。前者的環(huán)境條件過于嚴酷,表面溫度超過450℃,異常濃密的大氣中充滿硫酸液滴。與之相比,火星的環(huán)境“友好”得多:有大氣層,已發(fā)現水冰以及湖盆、河道的遺跡,這提供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不過,這種“友好”是相對的,火星的自然環(huán)境對人來說其實很惡劣;只是在太陽系中,火星比除地球外的其他任何行星或衛(wèi)星更適合居住。
    上海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施餠介紹:火星雖然有大氣層,但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占比高達95%,其余成分包括:3%的氮氣、1.6%的氬氣、很少的氧氣、水汽等。而且大氣層非常稀薄,只相當于地球上30多公里高空的大氣壓。所以火星上的空氣不能供人直接呼吸。溫度方面,火星也不太適宜人類居住。其表面的平均溫度比地球低30℃以上。和地球一樣,它的一年也有四季之分。夏季白天,赤道地區(qū)氣溫可超過20℃,但到了夜晚就會驟降至-50℃以下。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說,這家荷蘭機構目前既沒有飛火星的飛行器,也沒有火箭,更不具備在火星生存的能力。想在2025年實施計劃,像是個騙局,更像是個笑話。
不少科研人員認為,改造火星的一些技術方案是可行的,還有一些技術方案在未來或許可行,將火星改造為“第二個地球”會成為現實。
    也有專家認為,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可以把生存空間往海洋或地下延伸。目前來看,這雖然有技術難度,但也并非不可解決。與之相比,移民火星是舍近求遠,成本太高。
【網友評論】
    善偽君子:為什么不能嘗試解決地球上的問題呢:如何把大片沙漠變成綠洲?如何把世界大同?如何讓人民都安居樂業(yè)?糟蹋完了就找另一個星球繼續(xù)糟蹋,這就是所謂的先進和文明嗎?留下來的人就該倒霉嗎,去的一批又是首富?
    騰訊網友:連在地球的撒哈拉沙漠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都做不到,竟然還提什么的火星殖民計劃,依靠現階段的航天技術,去一趟火星都要半年的時間,能否讓登陸火星的宇航員成功回家尚且都換是一個問題,更何況是在火星殖民。比起火星來,地球的撒哈拉沙漠就是天堂,至少是在地球,不用擔心被憋死。
《今日話題》:歷來,我們都會給先驅者以足夠的敬意,因為他們對生命可能性的開拓和自身承擔的風險都足夠大。同時,先驅性事業(yè),也難逃騙局、異想天開的質疑。
(資料來自網絡 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CE
A.荷蘭非營利企業(yè)“火星一號”移民火星計劃是個騙局。
B.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最大行星。
C.火星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最適合居住的星球。
D.火星適合人類居住的原因是,火星有大氣層,有95%的氧氣,已發(fā)現水冰以及湖盆、河道的遺跡,這提供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
E.把火星改造成一個綠色星球,使之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是有可能實現的。
(2)麻省理工學院認為,“火星一號”計劃中人類未來移民火星要解決哪些技術難題?
(3)閱讀下面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探究括號里的問題。
①火星一晝夜比地球上的一晝夜稍長,多出約37分鐘。(加點的“約”能不能刪去?為什么?)
②夏季白天,赤道地區(qū)氣溫可超過20℃,但到了夜晚就會驟降至-50℃以下。(分析加點詞“驟降”的作用。)
(4)你是否支持人類移民火星?請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gzyw 來源:2016屆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學期月考二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饒宗頤長期潛心致力于學術研究,是集學術、藝術于一身的大學者。造詣高深,學貫中西,被譽為“東洲鴻儒”、“漢學泰斗”、“東方達芬奇”。

饒宗頤早年以治地方史志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獻;后又由中國史擴大到印度史、西亞史以至人類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則致力于中國精神史的探求。有學者曾統(tǒng)計,饒宗頤在學術研究上擁有50項“第一”。根據饒宗頤自己的歸納,其涉獵的領域可分為: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含金石學)、書畫等八大門類。學界對其評價為:饒氏治學,不僅“幾乎沒有一個時代是‘交白卷’的”,而且“只要觸角所及,莫不一針見血、入木三分”。也就是說,他在所涉獵的研究領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認的創(chuàng)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饒宗頤也有自己的境界?!奥挤篇氋p,覓歡何極”為第一重境界,意為在孤獨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陽西斜,林隙照人更綠”為第二重境界,饒宗頤認為這是一般人不愿進入的一重境界,因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不肯讓光彩受掩蓋;只是注重外面的風光,而不注重內在修養(yǎng),他們看不見林隙間的“綠”。其實,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沒有光彩。“紅蔫尚佇,有浩蕩光風相候”為第三重境界。意為無論如何都要相信,永遠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這樣才沒有煩惱,身心康泰。饒宗頤認為此境界旨在為眾人“指出向上一路”,永遠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培養(yǎng)自己“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精神意志。

關于人生哲學,饒宗頤提出“安頓說”,他認為“一個人在世上,如何正確安頓好自己,這是十分要緊的”。這與海德格爾所謂的“人,當詩意地棲居”這一哲學命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何才能安頓好自己呢? 一曰“天人互益”。人類自己總是制造各種仇恨和恐怖,變成了物質的俘虜。同時,人類也在承受著大自然給予的懲罰。饒宗頤認為,人類一切事業(yè),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損人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一曰“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語出《莊子》,意為駕馭外物,而不為外物所驅使。人終其一生,都難免會受到外界“物”的誘惑,饒宗頤提倡一種可以自主的人生,在將近一個世紀的人生中,他始終沒有加官進爵。一曰“慈悲喜舍”。這蘊涵著他對人間的一片悲憫之心,他也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一理念。2003年,饒宗頤將個人數十年來積累的藏書,包括珍貴的古籍善本和180多件書畫作品,贈送給香港大學。對于國瘼民生,饒宗頤更是慈悲而喜舍:汶川大地震,他當即捐款20萬港幣;青海玉樹地震,捐款10萬港幣;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他將各界親朋饋贈的160萬元人民幣悉數捐出;書法作品拍得的數百萬元也捐給了有關慈善組織……

饒宗頤一向主張學藝雙攜,張大千先生曾稱贊說:“饒氏白描,當世可稱獨步?!笨梢娖涔αι詈?,已非同一般。他曾經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圖》送給溫家寶總理,這是一幅堪稱詩書畫三絕的畫作,一枝荷花,形簡而神逸,輔以一首自作詞《一剪梅·花外神仙》:“荷葉田田水底天,看慣桑田,洗卻塵緣。閑隨秾艷共爭妍,風也倏然,雨也恬然。雨過風生動水蓮,筆下云煙,花外神仙。畫中尋夢總無邊,攤破云箋,題破濤箋?!贝水嬕院蔀轭},以詞為跋,寓意深刻。水中蓮花,看慣桑田,洗卻塵緣,恬然面對風雨,好一個“花外神仙”!

人們常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來形容饒宗頤的人生追求?!安荒ァ奔词枪湃俗非蟮牧⒐Α⒘⒌?、立言三不朽;“中流”即立于水流中央巋然不動,說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就是要保持一種自在的心,是一種境界。季羨林曾盛贊饒宗頤:“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相關鏈接】

①2014年金秋,97歲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榮獲“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組委會在給饒宗頤先生的頒獎詞中稱,“他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其貫通中西之學,則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人謂‘業(yè)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

②饒宗頤著述3000萬言,專著60多種,各種論文400余篇,刊行詩文作品集20余種、書畫集10余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榮獲“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的饒宗頤,造詣高深,學貫中西,靠自學而成一代宗師,而且德藝雙馨,道德品質也足以為世人楷模。

B.饒宗頤一生治學按時間大致分為四塊,從早期到晚年,涉獵越來越廣泛,并不斷向外拓展,思維觸角從具體層面研究到精神領域,越來越深刻。

C.汶川大地震,饒宗頤捐款20萬港幣;青海玉樹地震又捐款10萬港幣,他這樣做是以實際行動踐行自己以“安頓”為核心的的人生哲學。

D.饒宗頤把自己的一幅《荷花圖》送給溫家寶總理,該畫畫技精湛,書法精妙,詞意深刻,以花喻人,巧妙地贊頌了溫總理“花外神仙”的品格。

E.饒宗頤的成就得到了季羨林的盛贊,季羨林認為,雖然近年來中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大師,但是像饒宗頤這樣的大師卻是最難得的一個。

2.饒宗頤的學術研究有什么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3.饒宗頤認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大學問需要哪些條件?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饒宗頤“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人生追求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