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快速構思十五法
考場作文特別強調主旨的顯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因為高考閱卷老師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時間內又難以細細揣摩文章。平時作文,有些學生喜歡寫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場上這樣做是不夠明智的、甚至是比較危險的。假如文章含蓄得來短時間內難以讓人讀懂,需要反復推敲,甚至幾個老師討論一番才能確定,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平時作文訓練中給學生一些簡單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讓學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后再求變化,從而形成多種多樣的寫法。
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開頭提出一個統(tǒng)攝全篇的問題,然后從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如學生習作《沒有付出,哪來成功?》。開頭第一句就發(fā)問:成功是什么?然后從三個方面作答:
A、來自自然界的回答
B、來自人間的回答
C、現(xiàn)在我們可以鄭重地回答
在“來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種子以付出代價而破土成長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勞動而釀成花蜜作答;在“來自人間的回答”中,貝多芬以戰(zhàn)勝病魔而堅持創(chuàng)作作答,奧運健兒以敢于拼搏而為國爭光作答。最后,“我們可以鄭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沒有付出,便沒有成功,沒有巨大的付出,就沒有巨大的成功!沒有經(jīng)歷過風雨的考驗,天邊又怎么能出現(xiàn)彩虹?沒有付出,哪來成功?作者就是以這種“一問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組織得井井有條的。
一篇文章總有幾個關鍵詞,用一系列的關鍵詞來串聯(lián)文章,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這一式跟問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開頭提出一個統(tǒng)攝全篇的問題,只不過回答的是幾個關鍵詞。如學生習作《用真心建關系》。本文開頭即提出問題:都說世界是一張網(wǎng),網(wǎng)著你,也網(wǎng)著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編織了這一張網(wǎng),又是什么維系著你和我?然后用三個關鍵詞領起三個文段來回答:
A、金錢?
B、誠信。
C、真情!
作者在回答中斷然否定了金錢,充分肯定了誠信,而對真情則大力提倡。思路極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標點在表情達意方面非常直觀的長處,文章平中見奇,新穎別致。
即以若干簡潔的條件句將話題展開,形成分論點來構成文章的輪廓。如2005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說“安”》。開篇從“修身”切入,引出本文中心:“安家、安國、安邦,必先安心!苯又钟脳l件句分段提出四個分論點:
A、志者,必先安心。
B、治者,必先安心。
C、智者,必先安心。
D、知者,必先安心。
然后層層遞進的展示了自己的心中“安心”四境:欲成大事者之心,要安于既定目標,不屈不撓;掌權治國者之心,要安于國事,心系蒼生;大智大慧者之心,要安于淡泊,不為榮辱所擾;渡人自渡者之心,要安于恬淡,寬宏豁達。在每段末尾又以“心如磐石”、“心若冰清”、“心比鏡湖”、“心似蒼穹”四個比喻句概括作結,言已盡而意未窮。
這一式議論、記敘都適用。就是用若干有概括力的名句來支撐整個文章的結構,分別領起幾個部分,構成主主干。如2002年吉林高考佳作《名句書寫情志,人生重在選擇》就是如此,全文選取的名句如下:
A、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C、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D、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四個名句均是大家熟悉的,從屈原、李白到于謙、林則徐,這些熟悉的人物及其至理名言,均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文化的厚重感。屈原選擇正直愛國,李白選擇高傲豪放,于謙選擇清廉執(zhí)著,林則徐選擇忠誠勇敢,他們的選擇成就了他們崇高的人格和輝煌的人生。四則材料直接證明了”人生重在選擇”。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里感受到現(xiàn)代社會的氣息
再如2004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只是從《琵琶行》中選取若干詩句領起全文:
A、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C、間關鶯語花底滑
D、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E、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F、座上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
文章精巧構思,以古代名篇《琵琶行》作為行文結構轉換的標志,同時將考生的成長過程結合到了一起,將日常生活中平凡瑣碎的事情寫得詩意盎然,而且脈絡也十分清晰,一目了然。
這一式主要針對“關系型”話題作文。它從話題的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入手展開,形成幾個同時涉及兩個概念的首括句,從而構成整篇文章的框架。2004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語言是溝通的鑰匙》就是如此:
A、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親情的溝通。
B、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利于友情的溝通。
C、恰如其分的表達,利于愛情的溝通。
這篇作文非常規(guī)范。觀點鮮明,從三個角度議論語言的作用,點出語言有助于親情的溝通、語言有助于友情的溝通,語言有助于愛情的溝通,議論中肯,層次清楚。
這一式適合于“關系型”話題“縱向式”展開有困難的情況,也可稱為“分總式”,即將話題涉及的兩個概念分別展開之后,再論述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如2005年四川高考優(yōu)秀作文《歷史的笑容》就是如此,全文由三個小標題領起的若干個語段構成主干:
A、關于忘記
B、關于銘記
C、云在青山月在天
作者思路一目了然,以簡潔而富于詩意的文筆,再現(xiàn)了屈原、王勃、蘇軾三為歷史人物坎坷的命運,屈原不會忘記,只銘記了惡濁傷痛而陷入倦怠;王勃選擇忘記,輕狂放縱而成為預知死亡的才子;蘇軾善于忘記也銘記,善于選擇,自得其所,樂觀曠達而善終一生。最后水到渠成的得出結論:會忘記,會銘記又如何?只有會選擇,才能歆享人生帶給我最大的樂趣。
這種方式最為直觀,也最容易操作,但局限性也比較大,適用面不太寬。
這一式比較適合于抒情敘事的文章。根據(jù)話題限制和表達的需要,選定特定的對象進行傾訴,特別容易感人。如2005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芬香永存》就特別具有代表性。本文擷取四個小材料勾勒成文,而這四個材料分別由四個深情的呼告語句領起:
A、媽,你走后我變乖了。
B、媽,您走后我更關心妹妹了。
C、媽,您走后我就把頭發(fā)留長了。
D、媽媽,您走了,……我開始獨立,學會做各樣的活兒。
而所有的這些改變都是為了“紀念”已在天堂的母親。全文所寫不過是些家,嵤,但如泣如訴,感人至深;同時也刻畫了一個在經(jīng)歷失恃之痛后突然長大了的堅強的主人公形象。母親走了,作者生活中賴以依靠的那棵樹倒了,于是自己便長成了一棵樹。
根據(jù)需要,在文章中虛擬若干“發(fā)言”對象,而將作者自己放在聆聽者的位置來展開思路。如2001年四川高考滿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開頭以簡潔的語句明確點題之后即以虛擬的“發(fā)言”對象展開:
A、友人告訴我:生命是崎嶇坎坷的,路上有著荊棘、沼澤,也有鮮艷的花果。
B、老師告訴我:生命是一場充滿著遺憾,又滿是拼搏的較量。
C、父母告訴我:生命是一盤漫長的棋局。
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風”、“雨”、“雷”、“電”甚至“小草”、“花兒”等告訴我生命的真諦,將“感悟生命”展現(xiàn)得特別充實豐滿,氣勢也格外酣暢。
再如2001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作者開頭以排比的形式引出話題,以“凝望歷史時空,有些人選擇了堅毅,有些人選擇了奮起,甚者選擇了死亡。他們用行動注釋著生命,演繹著生命,亮麗著生命”總領全文,然后以前賢們向我“宣稱”的形式展開主體段落:
A、堅毅者宣稱,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B、奮起者宣稱,生活的道路上險象環(huán)生……面對困難,唯有奮起,才能成就不朽之偉業(yè)。
C、死亡者以其不死之靈魂向我訴說著生死大義。
最后以”堅毅者、奮起者、死亡者用其心靈的妙語啟迪著世人,在這個世界上,選擇堅毅與剛強,選擇珍愛與無私正是最好的選擇。即便是死亡,也會贏得身后一片潔白”作結。作篇以”選擇”貫穿始終,首尾圓合,天衣無縫,令人擊節(jié)贊賞。
就是將話題展開成為若干個比喻句,并以這些提綱挈領的比喻句作為全文的骨架,再充實成文。如上海高考滿分作文《忙,不亦樂乎》就是這樣。
這篇文章標題即將生活中的一句口頭禪“忙得不亦樂乎”機智翻新,擬作標題將,把“忙”與“樂”聯(lián)系起來。開篇扣題,亮出觀點:忙,是人生中一個個步驟,不能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主體部分巧妙的將它分解成為三個分支:
A、忙是問號。
B、忙是省略號。
C、忙是驚嘆號。
在這三部分中作者分別用問號、省略號、驚嘆號巧妙設喻,抓住這三種標點符號的特征,,深刻地闡明人生忙,忙要像問號一樣,經(jīng)常問問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義;人生如四季一樣是有規(guī)律的,要選準目標,像省略號一樣,毫無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靈動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個人都應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屬于他的驚嘆號,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層層遞進,脈絡清楚,每一部分略舉幾個事例加以論證,然后得出結論:我們的忙不能永遠是問號,而應是省略號和感嘆號。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以此總結全文,照應開頭,照應題目,收束有力。
這一式操作性極強。就是給文章的各個相對完整意義的段加上一簡潔的標題,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內容,從而使文章要點清晰、層次分明。運用小標題,不僅僅使文章結構起了變化,而且對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陜西高考滿分作文《情與理》。文章三個主體段落分別以三個小標題領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駕馭感情
作者站在歷史的高度,總結了極有代表性的8個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和態(tài)度,得出結論:理智需要情感的潤澤,人生才顯靈動;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顯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澆灌理智之花。
再如2002年高考滿分作文《無愧于天,無悔于心》。全文主體部分也是用三個小標題來支撐:
A、巾幗不讓須眉。
B、巨匠打造經(jīng)典。
C、英雄愛國無敵。
以王昭君、屈原、荊軻、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賢志士以“無愧于天,無悔于心”作為自己人生選擇的標準,鋪寫他們選擇的結果―“塑造的是干秋萬代的典雅與理智”。寫得****恣肆,讀來蕩氣回腸。
即由各個有內在聯(lián)系的畫面或場景直接組合而成,操作簡單,運用也比較廣泛。如2005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不能忘記的過去―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該文將60年前后對比鮮明的三組畫面組合在一起,具體如下:
A、六十年前,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國,諾曼底,猶他海灘
B、六十年前,蘇聯(lián),斯大林格勒,前線←→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羅斯,莫斯科紅場
C、六十年前,中國,東北,某個村莊←→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國,東北,某個小鎮(zhèn)
畫面之間,用簡短的議論點睛扣題,巧妙過渡,跨越時空限制,將歐亞兩大戰(zhàn)場匯于一處,前后六十年歷史凝聚瞬間,給讀者帶來一股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情感震撼。
能夠體現(xiàn)作者重要觀點的語句在文中關鍵位置反復出現(xiàn),以顯示行文的脈絡,能產生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之妙。2003年吉林高考滿分作文《怎一個“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為“情”字,賦標題以新意。并以此作為全文的議論中心和行文的線素。主體部分用“怎一個“‘情’字了得”領起。以祁賀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證明“認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異,并非總受‘情’的束縛”;以戰(zhàn)國時齊國的鄒忌他在“純然淡漠”的心態(tài)下所表現(xiàn)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證明了“‘認知’”高于‘感情’“的觀點;以漢代歷史學家陳壽拋開個人的愛惡,歌頌“仇人”孔明,大講實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證明觀點。
全文結構清晰嚴謹,一句“怎一個‘情’字了得”出現(xiàn)六次,或擬做標題,樹旗明旨,亮出觀點;或置于段首,概括要義,領起下文;或用于結尾,總括全文,點睛扣題。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紅線,有機地組合了各部分材料,從而使文章一貫而成。
這一式使用得較為普遍,操作也比較簡便。就是將話題分解成為幾個判斷句,然后以這些判斷句為提綱,充填具體內容敷衍成文的方法。如2003年高考全國卷滿分作文《用旁觀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點明文章中心:請用旁觀的眼神!文章接著然后將此主旨句分解成為若干個判斷句:
A、用旁觀的眼神看別人,是意識的清醒。
B、用旁觀的眼神看事物,是理念的超越。
C、用旁觀的眼神,才能……;用旁觀的眼神,才能……;用旁觀的眼神,才能……
然后用唐對魏徵、鮑叔牙與管仲等六個歷史上典型事例,從正面闡釋,再接著講唐玄宗、晉武帝的所作所為,從反面論證。本文所用材料雖多,沙及到的時間雖長,但均能以“用旁觀的眼神”統(tǒng)率,故縱橫捭闔,收放自如,難能可貴。
有時從正面難以突破,不妨繞道而行,從反面展開,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寫出新意。如2003年高考優(yōu)秀作文《轉折》就是如此。這篇文章將話題“轉折”展開成為三個句子:
A、轉折,并不意味著要放棄信念。
B、轉折,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尊嚴。
C、轉折,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前進。
這三個句子提綱挈領,構成整篇文章的“骨架”,主體部分以“魯迅為了救國而棄醫(yī)從文”、“韓信為了鞭策自己而受胯下之辱”、“張文舉為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而棄文從書法”三個典型事例分別加以論證,思路非常清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圍繞話題,用若干假設句作為骨架來支撐整篇文章。這種提綱挈領的句子既可放在段首,也可放在段尾,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這里舉一個放在段尾的例子――《我若為官》。具體如下:
A、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
B、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
C、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必為周公之官!
作者先指出作為封建官吏王忠肅公堅拒家人的請求要挾,拒不調婿的難能可貴,然后獨句成段,鮮明表態(tài):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緊接著進一步分析王公在公與私、理與情的矛盾面前毫不為親情所動,秉公執(zhí)法,剛正廉潔而千古留名情況,再次表態(tài):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當為王公之官!最后在列舉周總理生活簡樸,嚴格要求子侄而贏得廣泛敬仰的例子后,鄭重承諾:我若為官,不為則已,為則必為周公之官!全文的這幾個假設句均獨句成段,旗幟鮮明,擲地有聲,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