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南郊中學07-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物理試題

命題人:劉軍   2007/10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小題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不全的得2分,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說法符合實際的是(     )

    A.火車站售票廳懸掛的是列車時刻表

    B.打點計時器是一種測量長度的工具

    C.出租車按位移的大小收費

    D.“萬米”賽跑,指的是路程是一萬米

試題詳情

2、在2004雅典奧運會上,甲、乙兩運動員分別參加了在主體育場舉行的400m100m田徑?jīng)Q賽,如圖所示,且兩人都在最內(nèi)側(cè)跑道完成了比賽,則兩人在各自的比賽過程中通過的位移大小S、S和路

程L、L之間的關(guān)系是(     )

 A.S?S,L?L         B.S?S,L?L

C.S?S,L?L         D.S?S,L?L

試題詳情

3、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可以測出一個人的反應時間,設(shè)直尺從開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測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離h,受測者的反應時間

為t,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表示正比于)(    )

試題詳情

    A.∝h           B.t∝

試題詳情

    C.t∝         D.t∝h2

試題詳情

4、一枚火箭由地面豎直向上發(fā)射,其v-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0-t1時間內(nèi)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時間內(nèi)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2時間內(nèi)火箭上升,t2t3時間內(nèi)火箭下落

C.t2時刻火箭離地面最遠

D.t3時刻火箭離地面最遠

試題詳情

5.一個物體在水平直線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3m/s,經(jīng)過4s它的位移為24m,則這個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等于(     )

試題詳情

A、1. 5m/s2      B、2m/s2    C4m/s2       D、0.75m/s2

試題詳情

6.如圖是做直線運動的甲、乙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    )

試題詳情

A.甲起動的時間比乙早t1秒   

    B.當t=t2時兩物體相遇   

    C.當t=t2時兩物體相距最遠   

    D.當t=t3時兩物體相距S0

試題詳情

7.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列車出站時,車頭經(jīng)過站臺某點O時速度是1 m/s,車尾經(jīng)過O點時的速度是7 m/s,則這列列車的中點經(jīng)過O點時的速度為(    )

試題詳情

A.5 m/s                            B.5.5 m/s

試題詳情

C.4 m/s                            D.3.5 m/s

試題詳情

8. P、Q、R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一物體從P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Q 點的速度為v,到R點的速度為3v,則PQ∶QR等于(     )

    A.l∶8        B.l∶6        C.l∶5          D.1∶3

試題詳情

9.在平直公路上,自行車與同方向行駛的一輛汽車在t=0時,同時經(jīng)過某一路標,汽車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為v=3t+2(m/s),自行車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為s=6t(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汽車和自行車都做勻速運動。

B.不能確定汽車和自行車各做什么運動。

C.開始經(jīng)過路標后較小時間內(nèi)自行車在前,汽車在后。

D.汽車始終在自行車之前。

試題詳情

10.某人在t=0時刻起,觀察一個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現(xiàn)測出了該質(zhì)點在第3s內(nèi)和第7s內(nèi)的位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B.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C.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7s初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

D.能求出該質(zhì)點的加速度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

 

試題詳情

二、填空題 (共 18分)

11.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某時刻速度大小為4m/s,經(jīng)過1s后的速度的大小為10m/s,那么在這1s內(nèi),物體的加速度的大小為                   

試題詳情

12.一個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到達A點時速度為5m/s,到達B點速度是15m/s,且a=10m/s2,則A到B的距離是        m,經(jīng)過這段距離所用的時間為          s。

試題詳情

13. 豎直懸掛一根長15m的桿,在桿的正下方5m處有一觀察點A,當桿自由下落時,桿全部通過A點需要         s.(g=10 m/s2

試題詳情

14.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以加速度a啟動時,恰有一自行車以v0勻速從旁邊駛過,以后它們都沿同一直線同一方向運動,則汽車追上自行車的時間是         ,在這之前它們間的最大距離是        

試題詳情

三、實驗題(12分)

15.“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中,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為: __________

A、換上紙帶重復做二次,選擇一條較為理想的紙帶

B、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接上低壓交流電源

C、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地方,接通電源,放開小車

D、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E、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前端,繩跨過滑輪掛上砝碼

F、把紙帶固定在小車后端并讓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

試題詳情

16.在用接在50 Hz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測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開始起,分別標上0、1、2、3、4

(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得0與1兩點間的距離S1=30 mm,3與4兩點間的距離S4=48 mm,則小車在0與1兩點間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__。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四、計算題,共32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7、(8分)一輛汽車從原點O由靜止出發(fā)沿x軸做直線運動,為研究汽車的運動而記下他在各時刻的位置和速度,見下表:

時刻t/s

0

1

2

3

4

5

6

7

位置坐標x/m

0

試題詳情

0.5

2

試題詳情

4.5

8

12

16

20

瞬時速度v(m/s)

1

2

3

4

4

4

4

4

(1)汽車在第2s末的瞬時速度為多少?   

(2)汽車在前3s的加速度為多少?

(3)汽車在第4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多少?

試題詳情

18.(12分)汽車以v0=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運動,剎車后經(jīng)2秒速度變?yōu)?st1:chmetcnv UnitName="m" Source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6m/s,求:

(1)剎車后2秒內(nèi)前進的距離和剎車過程中的加速度。

(2)剎車后前進9米所用的時間

(3)剎車后8秒內(nèi)前進的距離。

試題詳情

19. (10分)一輛轎車違章超車,以108km/h的速度駛?cè)胱髠?cè)逆行道時,猛然發(fā)現(xiàn)正前方80m處一輛卡車正以72km/h的速度迎面駛來,兩車司機同時剎車,剎車可看作勻減速直線運動,剎車加速度大小都是10m/s2,兩司機的反應時間(即從司機發(fā)現(xiàn)險情到實施剎車所經(jīng)歷的時間)都是△t。試問△t是何數(shù)值,才能保證兩車不相撞?

 

 

 

 

 

 

 

 

 

 

 

 

三原南郊中學07-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物理答題紙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

 

試題詳情

二、填空題 (共 16分)

11.                        

試題詳情

12.                 m;                 s

試題詳情

13.             s. 

試題詳情

14.             ;             。

試題詳情

三、實驗題(12分)

15. 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為: _____         _____

 

試題詳情

16. ________   __; ___   _______。

試題詳情

四、計算題,共32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7、(8分)

 

 

 

 

 

 

 

 

 

 

 

 

 

 

 

 

 

 

 

試題詳情

18.(12分) 

 

 

 

 

 

 

 

 

 

 

 

 

 

 

 

 

 

 

 

試題詳情

19. (10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