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 |
軌道半徑(AU) | 1.0 | 1.5 | 5.2 | 9.5 | 19 | 30 |
A. | 各地外行星每年都會出現(xiàn)沖日現(xiàn)象 | |
B. | 在2015年內(nèi)一定會出現(xiàn)木星沖日 | |
C. |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最短 | |
D. | 天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土星的一半 |
分析 行星圍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其軌道半徑的三次方與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從一次行星沖日到下一次行星沖日,為地球多轉(zhuǎn)動一周的時間.
解答 解:根據(jù)開普勒第三定律,有:$\frac{{R}^{3}}{{T}^{2}}=\frac{{R}_{地}^{3}}{{T}_{地}^{2}}$;
解得:T=$\sqrt{{(\frac{R}{{R}_{地}})}^{3}}{T}_{地}$;
故T火=$\sqrt{{1.5}^{3}}年$=1.84年;T木=$\sqrt{{5.2}^{3}}年$=11.86年;T土=$\sqrt{{9.5}^{3}}年$=29.28年;T天=$\sqrt{19{\;}^{3}}年$=82.82年;T海=$\sqrt{{30}^{3}}年$=164.32年;
如果兩次行星沖日時間間隔為t年,則地球多轉(zhuǎn)動一周,有:
2π=($\frac{2π}{{T}_{地}}-\frac{2π}{{T}_{0}}$)t
解得:
t=$\frac{{T}_{0}{T}_{地}}{{T}_{0}-{T}_{地}}$
故海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t海=$\frac{164.32×1}{164.32-1}=1.006$年
故天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t天=$\frac{82.82×1}{82.82-1}$≈1.01年;
土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t土=$\frac{29.28×1}{29.28-1}$≈1.04年;
木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t}_{木}=\frac{11.86×1}{11.86-1}=1.09$年
A、各地外行星不是每年都會出現(xiàn)沖日現(xiàn)象,故A錯誤;
B、木星繞太陽運動的周期約為11.86年,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為1.09年,2014年1月6日木星沖日,在2015年內(nèi)一定會出現(xiàn)木星沖日.故B正確;
C、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最短;故C正確;
D、天王星相鄰兩次沖日的時間間隔是1.01年,而土星為1.04年,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是結(jié)合開普勒第三定律分析(也可以運用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推導(dǎo)出),知道相鄰的兩次行星沖日的時間中地球多轉(zhuǎn)動一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有的氫原子能從基態(tài)躍遷到n=3的激發(fā)態(tài)上去 | |
B. | 氫原子從基態(tài)躍遷到n=4的激發(fā)態(tài)上去 | |
C. | 氫原子最多能發(fā)射3種波長不同的光 | |
D. | 氫原子最多能發(fā)射6種波長不同的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2 | B. | 1:4 | C. | $\sqrt{2}$:2 | D. | $\sqrt{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電動機的輸入功率為80 W | B. | 電動機的熱功率16W | ||
C. | 電源的輸出功率為80 W | D. | 電源的熱功率為10W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v=9 m/s,a=3 m/s2 | B. | v=15 m/s,a=3 m/s2 | ||
C. | v=9 m/s,a=0 | D. | v=15 m/s,a=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B兩處的場強方向可能相反 | |
B. | 因為A、B在一條電場線上,且電場線是直線,所以EA=EB | |
C. | 電場線從A指向B,所以EA>EB | |
D. | 不知A、B附近電場線的分布情況,EA、EB的大小不能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 s通過電池某一橫截面的電荷量為500 C | |
B. | 1 s通過電池某一橫截面的電荷量為5 C | |
C. | 充電過程把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能 | |
D. | 充電過程把電能轉(zhuǎn)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第4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5m/s | B. | 質(zhì)點加速度大小為4m/s2 | ||
C. | 第1s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2m | D. | 前4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4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