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為某一皮帶傳動裝置.主動輪的半徑為r1,從動輪的半徑為r2.已知主動輪做順時針轉動,轉速為n1,轉動過程中皮帶不打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動輪做逆時針轉動B.從動輪做順時針轉動
C.從動輪的轉速為
r1
r2
n1
D.從動輪的轉速為
r2
r1
n1

A、B、因為主動輪做順時針轉動,從動輪通過皮帶的摩擦力帶動轉動,所以從動輪逆時針轉動,A正確,B錯誤;
C、D、由于通過皮帶傳動,皮帶與輪邊緣接觸處的線速度相等,根據(jù)v=nr得:n2r2=nr1
所以有:n2=n1
r1
r2
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問答題

如圖(a)為“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裝置,斜槽末端B處已經水平,如圖(b)是在斜槽末端B處對接了平板P.利用這套裝置可以測量小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步驟如下:
①測量出斜槽末端高度h和平板P的長度L;
②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測量出Q落地點距B點的水平距離S1;
③水平對接平板P,如圖(b)所示(P板的上表面與斜槽末端相切);
④再次將物塊Q在A點由靜止釋放,測量出Q落地點距P板右端的水平距離S2
試求出:(用實驗中的測量量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
(1)物塊Q到達B點時的速度vB=______;
(2)物塊Q與平板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______;
(3)已知實驗測得的μ值略大于實際值,其原因除了實驗中測量的誤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______.(寫出一個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中,右邊兩輪是連在一起同軸轉動,圖中三輪半徑的關系為:r1=2r2,r3=1.5r1,A、B、C三點為三個輪邊緣上的點,皮帶不打滑,則A、B、C三點的線速度之比為______.角速度之比為______.加速度之比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機械表的時針與分針都做勻速圓周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針角速度是時針角速度的12倍
B.分針角速度是時針速度的60倍
C.如果分針的長度是時針長度的1.5倍,則分針端點的線速度是時針端點線速度的90倍
D.如果分針的長度是時針長度的1.5倍,則分針端點的線速度是時針端點線速度的1.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個物體分別放在廣州和北京,當它們隨地球一起轉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角速度大,乙的線速度大
B.甲的線速度大,乙的角速度大
C.甲、乙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D.甲、乙的角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鐘表上時針、分針和秒針轉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秒針的角速度是分針的60倍
B.分針的角速度是時針的60倍
C.秒針的角速度是時針的3600倍
D.若分針長度是時針的1.5倍,則分針端點的線速度是時針的1.5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如圖所示,用皮帶傳動的兩個輪子半徑分別為r1、r2,且r2=2r1,A點為輪子O1上邊緣處一點,B點為輪O2上邊緣處一點,C點為輪O2上某半徑的中點,若皮帶不打滑,則A、B、C三點線速度大小vA、vB、vC及角速度ωA、ωB、ωC關系正確的是(  )
A.υABB.υACC.ωB=
ωC
D.ω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多選題

目前,有科學家正在進行建造太空梯的研究,以幫助人們能更好地進行太空探索.從理論上講,太空梯并不神奇,在地球赤道的海面上建造一個平臺,用飛船放下一條長達10萬千米的高強度細繩(其重力可以忽略),繩索一端系在平臺上.在太空中的另一端系在一個平衡錘上,整個系統(tǒng)隨著地球自轉同步旋轉.由于旋轉的原因,繩索被拉緊,太空梯就在地球到太空之間豎立起來.用一個由激光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就能在繩索上上下移動,運送飛船、建筑材料甚至乘客(已知地球同步衛(wèi)星距地面的高度大約為3.6萬千米),以下關于太空梯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太空梯和同步衛(wèi)星具有相同的周期
B.如果從太空中的平衡錘上脫落一個部件,部件將會繼續(xù)沿原來的軌道做圓周運動
C.平衡錘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同步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
D.平衡錘內的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地球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赤道上向心加速度最大
B.在兩極向心加速度最大
C.在地球上各處向心加速度一樣大
D.在地球上各處線速度都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