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直線AOC為某一電源的總功率P總隨電流i變化的圖線,拋物線OBC為同一直流電源內(nèi)部熱功率Pr隨電流I變化的圖象.若A、B對應(yīng)的橫坐標為2A,那么線段AB表示的功率及I=2A時對應(yīng)的外電阻是

A.2W,0.5Ω     B.4W,2Ω    C.2W,lΩ   D.6W,2Ω
A

試題分析:由圖讀出時,電源的功率,電源內(nèi)部發(fā)熱功率,根據(jù)電源的功率可得電源電動勢,電源內(nèi)部發(fā)熱功率可得電源的內(nèi)阻為;當電流時,電源的功率為,電源內(nèi)部發(fā)熱功率,則線段AB表示功率為,由可得外電阻為。
故選A
點評:對于電源要分清三種功率及其關(guān)系:電源的總功率,電源內(nèi)部發(fā)熱功率,外電路消耗功率,且根據(jù)能量關(guān)系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將交流電壓U=伏,接到標有“220V  100W”的燈泡兩端,如果燈泡的燈絲電阻保持不變,求:

(1)通過燈泡電流的最大值是多少?
(2)燈泡的實際電功率是多少?
(3)寫出電流i的瞬時值表達式,并畫出i-t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粗細均勻的金屬環(huán)上A、B、C、D四點把其周長分成四等份,當A、B點接入電路中時,圓環(huán)消耗的電功率為P;當A、D點接入電路中時,圓環(huán)消耗的電功率為(電源內(nèi)阻不計)(  )

A.3P    B.P     C.P        D.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把標有“220V 40W”、“220V 100W”的兩個燈泡并聯(lián)后接在電壓為220V的電路中
A.40 W的燈較亮B.100W的燈較亮
C.兩燈泡一樣亮D.燈泡電阻未知,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由6個電動勢E0="1.5" V、內(nèi)電阻r0="0.1" Ω的電池串聯(lián)而成;定值電阻R1="4.4" Ω,R2="6" Ω,R2允許消耗的最大電功率為Pm="3.375" W,變阻器開始接入電路中的電阻R3="12" Ω,求:

(1)開始時通過電池的電流多大?電源的輸出功率多大?
(2)要使R2實際消耗的功率不超過允許的最大值,可變電阻R3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動勢為12V,電源內(nèi)阻為1.0,電路中的電阻R0為1.5, 小型直流電動機M的內(nèi)阻為0.5,電流表內(nèi)阻不計。閉合開關(guān)S后,電動機轉(zhuǎn)動,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2.0A。則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A.電動機兩端的電壓為1.0V
B.電動機兩端的電壓為7.0V
C.電動機的熱功率為2.0W
D.電動機輸出的機械功率為1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1分)如圖甲所示,長、寬分別為L1="0.05" m、L2="0.04" m的矩形金屬線框位于豎直平面內(nèi),其匝數(shù)為n =400,總電阻為r =1 Ω,可繞其豎直中心軸O1O2轉(zhuǎn)動.線框的兩個末端分別與兩個彼此絕緣的銅環(huán)C、D焊接在一起,并通過電刷和一個R=9 Ω的定值電阻相連.線框所在空間有水平向右均勻分布的磁場,磁感應(yīng)強度B=" 0.25" T .線框從圖示位置(線框平面和磁場垂直)開始在外力的驅(qū)動下繞其豎直中心軸以角速度ω=l00rad/s勻速轉(zhuǎn)動.求:

(1)電阻R消耗的電功率P;
(2)從圖示位置轉(zhuǎn)過90°的過程中,通過電阻R的電荷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把一個“10V 2.0W”的用電器A(純電阻)接到某一電動勢和內(nèi)阻都不變的電源上,用電器A實際消耗的功率是2.0W,換上另一個“ 10V 5.0W”的用電器B(純電阻)接到這一電源上,用電器B實際消耗的電功率有沒有可能反而小于2.0W?你如果認為不可能,試說明理由,如果認為可能,試求出用電器B實際消耗的電功率小于2.0W的條件(設(shè)電阻不隨溫度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E = 6V,r = 4Ω,R1=2Ω,R2的變化范圍是0 ~10Ω。求:

(1)電源的最大輸出功率.(5分)
(2)R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5分)
(3)R2上消耗的最大功率.(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