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電場中有一點P,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放在P點的點電荷的電荷量減半,則P點的場強不變

B. P點沒有試探電荷,則P點的場強為零

C. P點的場強越大,則同一電荷在P點受的靜電力不變

D. P點的場強方向為試探電荷在該點的受力方向

【答案】A

【解析】

根據(jù)“P點的場強不變”、“同一電荷在P點受的靜電力不變”、“P點的場強方向”可知,本題考查場強的物理意義和方向,根據(jù)電場強度取決于電場本身,與有無試探電荷無關和場強方向的規(guī)定進行判斷。

AB、電場強度取決于電場本身,與有無試探電荷或電荷量的多少無關,所以在P點電荷減半或無檢驗電荷,P點的場強不變,故A正確,B錯誤;

C、據(jù)知,P點的場強越大,則同一電荷在P點所受的電場力越大,故C錯誤;

D、據(jù)場強方向的規(guī)定,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與場強方向相同,與負電荷在該點的受力方向相反,故D錯誤。

故選: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2mm的小滑塊A、B,其中A套在固定的豎直桿上,B靜置于水平地面上,AB間通過鉸鏈用長為L的剛性輕桿連接。一輕彈簧左端與B相連,右端固定在豎直桿上,彈簧水平。當α=30°時,彈簧處于原長狀態(tài)此時將A由靜止釋放,下降到最低點時α變?yōu)?/span>45°,整個運動過程中,AB始終在同一豎直平面內,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則A下降過程中(

A. A、B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B. 彈簧彈性勢能的最大值為()mgL

C. 豎直桿對A的彈力一定大于彈簧彈力

D. A的速度達到最大值前,地面對B的支持力小于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司機駕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直到停止運動,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到停止運動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開始至汽車停止所用時間為5s

B. 汽車剎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2.0m/s2

C. 汽車剎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4.0m/s

D. 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開始至剎車停止,汽車的總位移為3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光滑的以角速度ω旋轉的細桿上穿有質量分別為mM的兩球,兩球用輕細線(不會斷)連接,若M>m,則()

A. 當兩球離軸距離相等時,兩球可能相對桿不動

B. 當兩球離軸距離之比等于質量之比時,兩球一定相對桿滑動

C. 若兩球相對于桿滑動,一定是都向左滑動

D. 若轉速為ω,兩球相對桿都不動,那么轉速為,兩球也不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研究影響平行板電容器電容決定因素的實驗裝置,使電容器兩極板上帶有等量異種電荷,并在電容器間用絕緣絲線懸掛一帶電鋁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只將電容器b板向左平移,靜電計指針的張角與絲線偏角均變小

B. 只將電容器b板向上平移,靜電計指針的張角與絲線偏角均變大

C. 只在極板間插入有機玻璃板,靜電計指針的張角與絲線偏角均變大

D. 只增加極板帶電荷量,靜電計指針的張角與絲線偏角均變大,表明電容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質量相等的A、B兩個物體,沿著傾角分別為αβ的兩個光滑斜面,由靜止從同一高度h2開始下滑到同樣的另一高度h1的過程中,A、B兩個物體相同的物理量是()

A. 所受重力的沖量

B. 所受支持力的沖量

C. 所受合力的沖量

D. 動量改變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發(fā)電機組的輸出電壓為10kV,為了減少遠距離輸電時的電能損失,需選用______選填升壓降壓變壓器將電壓改變后再輸送。若改變后的電壓為220kV,則此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個中子和一個質子結合生成氘核時,會發(fā)生質量虧損

B. 一個處于n=4能級的氫原子向低能級躍遷,可能產生6種不同頻率的光子

C. (Rn)衰變的半衰期為38天,升高溫度后其半衰期將小于3.8

D. 核反應H+H→He+n是輕核的聚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質量均為m=0.5 kg的相同物塊PQ(可視為質點)分別靜止在水平地面上A、C兩點.P在按圖乙所示隨時間變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向右運動,3 s末撤去力F,此時P運動到B點,之后繼續(xù)滑行并與Q發(fā)生彈性碰撞.已知BC兩點間的距離L=3.75 m,P、Q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2,取g=10 m/s2,求:

(1)P到達B點時的速度大小v及其與Q碰撞前瞬間的速度大小v1;

(2)Q運動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