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繞過光滑輕質(zhì)定滑輪的輕繩連接物體A和B,光滑水平臺階上物體B的質(zhì)量是物體A的
1
2
,繩恰伸直時,用手托住A,A離地面的高度為H,然后由靜止釋放A,若以地面為零勢能面,當A的動能和勢能相等時,A距地面的高度是( 。
A、
H
5
B、
H
3
C、
2H
5
D、
4H
5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光滑水平面上,放著兩塊長度相同、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板,在兩木板的左端各放一個大小、形狀、質(zhì)量完全相同的物塊,如圖所示,開始時各物塊均靜止,今在兩物塊上各作用一水平恒力F1、F2,當物塊和木板分離時,兩木板的速度分別為v1和v2,物塊和兩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F1=F2,M1>M2,則v1>v2B、若F1=F2,M1<M2,則v1<v2C、若F1<F2,M1=M2,則v1>v2D、若 F1>F2,M1=M2,則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將質(zhì)量為2m的重物懸掛在輕繩的一端,輕繩的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環(huán),小環(huán)套在豎直固定的光滑直桿上,光滑動滑輪與直桿的距離為d.現(xiàn)將小環(huán)從與定滑輪等高的A處由靜止釋放,當小環(huán)沿直桿下滑距離也為d時(圖中B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重力加速度為g)(  )
A、小環(huán)減少的機械能大于重物增加的機械能
B、小環(huán)到達B處時,重物上升的高度也為d
C、小環(huán)在B處的速度為
2
3
(3-2
2
)gd
D、小環(huán)在B處的速度與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輕質(zhì)彈簧豎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在外力F的作用下靜止于圖示位置,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現(xiàn)撤去外力F,小球最終可以離開彈簧而上升一定的高度,則小球從靜止開始到離開彈簧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 。
A、小球受到的合外力逐漸減小B、小球的速度逐漸增大C、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值大于重力加速度gD、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有一斜面可繞其底端O點轉(zhuǎn)動,傾角不超過90°,斜面處于不同傾角時,將一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斜面上不同的位置由靜止釋放,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若斜面光滑且滑塊到達O點的速率相同,則各釋放點處在同一水平線上B、若斜面光滑且滑塊到達O點的速率相同,則各釋放點處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上C、若斜面光滑且滑塊到達O點的時間相同,則各釋放點處在同一豎直面內(nèi)的圓周上D、若各次滑到O點的過程中,滑塊損失的機械能相同,則各釋放點處在同一豎直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以下有關(guān)高中物理實驗的一些描述正確的是(  )
①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中,必須用天平測重物的質(zhì)量
②在“測定玻璃的折射率”實驗中,為了減小實驗誤差,在眼睛一側(cè)插的兩個大頭針的距離應適當大一些
③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只要兩次拉伸橡皮筋的長度相同就達到了合力與分力等效
④霍爾元件能夠把磁感應強度這個磁學量轉(zhuǎn)換為電壓這個電學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兩種物質(zhì)混合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并放出了熱量,則反應前后物質(zhì)所有微粒之間的萬有引力勢能,電勢能以及核能三種能量中,絕對值變化最大的是(  )
A、萬有引力勢能B、電勢能C、核能D、以上三種能量的變化值幾乎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由做飯所聯(lián)想到的物理知識中,正確的( 。
A、做飯時用的木材是可再生資源B、在客廳能聞到廚房中的飯香,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C、切肉前先磨刀,是為了在壓力相同時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D、煮餃子過程中,餃子剛?cè)脲仌r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一段時間后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空間存在著電場強度方向平行于x軸的靜電場,A、M、O、N、B為x軸上的點,OA<OB,OM=ON,AB間的電勢? 隨x的分布為如圖所示的折線,一個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僅在電場力作用下從M點由靜止開始沿x軸向右運動,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粒子一定能通過N點B、粒子一定帶正電C、AO間的電場強度大于OB間的電場強度D、粒子從M向O運動過程所受電場力均勻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