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一長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長木板的左端固定一擋板,木板和擋板的總質量為M=3.0kg,木板的長度為L=1.5m,在木板右端有一小物塊,其質量m=1.0kg,小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它們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重力加速度

(1)若小物塊以初速度沿木板上表面向左滑動,小物塊恰好能運動到左端擋板處,求的大。

(2)若小物塊以初速度沿木板向左滑動,小物塊與擋板相撞后,恰好能回到右端而不脫離木板,求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

【答案】(1)2m/s (2)0.375J

【解析】試題分析:小物塊滑上木板后,系統(tǒng)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再根據(jù)功能關系求得物塊初速度的大;木板與物塊組成的系統(tǒng)動量守恒,根據(jù)功能關系分析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

(1)設木板和物塊最終共同的速度為v,由動量守恒定律

對木板和物塊系統(tǒng),由功能關系可知

解得

(2)動量守恒定律可知,木板和物塊最后也要達到共同速度,

射碰撞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對木板和物塊系統(tǒng)的整個運動過程,

由功能關系有

由以上各式解得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王明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懸浮的細微粉筆末的運動。他追蹤一個小顆粒的運動,每隔一定時間把小顆粒的位置記錄在坐標紙上,然后用直線把這些位置按時間順序依次連接起來,就得到如圖所示的小顆粒運動的位置連線。根據(jù)這個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 圖中折線為小顆粒運動的軌跡

B. 小顆粒沿著筆直的折線運動,說明水分子在短時間內的運動是規(guī)則的

C. 小顆粒的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說明小顆粒分子的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

D. 小顆粒的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說明水分子的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陽光下,肥皂泡表面呈現(xiàn)出五顏六色的花紋,這是光的(

A. 反射現(xiàn)象

B. 折射現(xiàn)象

C. 干涉現(xiàn)象

D. 偏振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卵擊石的結果是雞蛋破碎了,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雞蛋對石頭的力小于石頭對雞蛋的力 B. 雞蛋對石頭的力大于石頭對雞蛋的力

C. 雞蛋對石頭的力與石頭對雞蛋的力大小相等 D. 雞蛋對石頭的力就是石頭對雞蛋的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一定是直線運動

B.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C. 兩個分運動總是同時進行著的

D. 某個分運動的規(guī)律會因另一個分運動而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下圖裝置做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先將a球從斜 槽軌道上某固定點處由靜止開始滾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記錄紙上留下壓痕,重復10次;再把同樣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軌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靜止,讓a球仍從原固定點由靜止開始滾下,和b球相碰后,兩球分別落在記錄紙的不同位置處,重復10次.

⑴本實驗必須測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_____________

A.斜槽軌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質量ma、mb

C.小球a、b 離開斜槽軌道末端后平拋飛行的時間t

D.記錄紙上O點到A、B、C各點的距離OA、OB、OC

E.a球的固定釋放點到斜槽軌道末端水平部分間的高度差h

⑵兩小球質量關系ma__________mb填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正弦規(guī)律變化的交變電流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計算:

(1)交變電流的頻率。

(2)交變電流的電壓有效值。

(3)寫出該電壓的瞬時值表達式。

(4)在什么時刻該電壓的瞬時值大小與其有效值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屬于伽利略斜面實驗結論的是( )

A. 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B.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 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 力是物體獲得速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所示,MN右側有一正三角形勻強磁場區(qū)域(邊緣磁場忽略不計),上邊界與MN垂直,F(xiàn)有一與磁場邊界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導體框,從MN左側垂直于MN勻速向右運動.導體框穿過磁場過程中所受安培力F的大小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以及感應電流i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正確的是(取逆時針電流為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