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圖所示,由不同材料拼接成的長直桿CPD,P為兩材料分界點,DP>CP,現(xiàn)讓直桿以下面兩種情況與水平面成45°.一個套在長直桿上的圓環(huán)靜止開始從頂端滑到底端,兩種情況下圓環(huán)經(jīng)過相同的時間滑到P點.則圓環(huán)( 。
A.與桿CP段的動摩擦因數(shù)較大B.兩次滑到P點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C.兩次滑到P點摩擦力做功一定相同D.到達底端D所用時間較長

分析 對兩個過程,根據(jù)運動學基本公式結(jié)合牛頓第二定律判斷動摩擦因數(shù)的關(guān)系,小物塊兩次滑動經(jīng)過P點的時間相同,且DP>CP,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判斷兩次滑到P點的速度關(guān)系,從C到D和從D到C分別利用動能定理可以比較物塊滑到低端時的速度大小,再根據(jù)運動學基本公式判斷那種情況所用時間關(guān)系.

解答 解:A、第一種情況:從C到P過程,$\overline{CP}$=$\frac{1}{2}$a1t2=$\frac{1}{2}$g(sin45°-μ1cos45°)t2,
第二種情況:從D到P過程,$\overline{DP}$=$\frac{1}{2}$a2t2=$\frac{1}{2}$g(sin45°-μ2cos45°)t2,因為$\overline{CP}$<$\overline{DP}$,所以μ1>μ2,即圓環(huán)與直桿CP段的動摩擦因數(shù)較大,故A正確;
B、由題意可知,小物塊兩次滑動經(jīng)過P點的時間相同,且DP>CP,因此從D到P的平均速度大于從C到P的平均速度,設(shè)從C到P點時速度為v1,從D到P時速度為v2,則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特點有:$\frac{{v}_{2}}{2}$,即從D到P點速度大于從C到P點的速度,則得v1<v2,故B正確;
C、由于不知道動摩擦因數(shù)以及DP和CP的具體關(guān)系,所以不能判斷兩次滑到P點摩擦力做功是否相等,故C錯誤;
D、從C到D和從D到C過程中摩擦力做功相等,重力做功相等,根據(jù)動能定理可知,兩次滑動中物塊到達底端速度相等,設(shè)圓環(huán)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為v.則
第一種情況:從P到D過程,$\overline{PD}$=$\frac{{v}_{1}+v}{2}$t1
第二種情況:從P到C過程,$\overline{PC}$=$\frac{{v}_{2}+v}{2}$t2
因為$\overline{CP}$<$\overline{PD}$,v1<v2
所以t1>t2.則得第一次圓環(huán)到達底端D所用時間較長.故D正確.
故選:ABD

點評 本題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動能定理是解答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應用動能定理時注意正確選擇兩個狀態(tài),弄清運動過程中外力做功情況,可以不用關(guān)心具體的運動細節(ji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A、B兩物體質(zhì)量相等,溫度均為10℃;甲、乙兩杯水質(zhì)量相等,溫度均為50℃.現(xiàn)將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熱平衡后甲杯水溫降低了4℃,乙杯水溫降低了8℃,不考慮熱量的損耗,則A、B兩物體的比熱容之比為( 。
A.4:9B.3:5C.2:3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在“探究合力與分力關(guān)系”實驗過程中,老師拍下了某同學用一個彈簧秤拉橡皮筋到位置O穩(wěn)定時的照片.
(1)請指出該同學在進行該項實驗操作上的不恰當之處:施加拉力的時候拉力的方向沒有與板保持水平.

(2)在同學的幫助下該同學進行了正確操作,并記錄下力的方向如圖1所示,由圖2中兩彈簧秤示數(shù)可得知力的大。渲蠥處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2.60N.
(3)作圖題:請你用尺規(guī)在圖3規(guī)定區(qū)域作出這兩個力的合力,留下必要的作圖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試驗中,某同學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點,兩個細繩套 橡皮條的一端,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拉住兩個細繩套,互成角度的施加拉力,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達到紙面上的某一位置.
(1)有關(guān)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D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每次都應該將彈簧測力計拉伸到相同的刻度
C.兩次拉橡皮筋時,需將橡皮筋結(jié)點拉倒同一位置O
D.拉橡皮條的細繩套要長一些,標記同一細繩套方向的兩點要遠一些
(2)如圖所示是張華和李明在做以上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比較符合實驗事實的是張華(力F′是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時的圖示)
(3)本次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D(填正確答案標號)
A.理想試驗法      
B.微元法       
C.控制變量法    
D.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如圖甲所示,ABC為水平軌道,與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半圓形光滑軌道CD平滑連接,CD為豎直直徑,軌道半徑為R=0.2m.有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在A點,彈簧處于自然狀態(tài)時其右端恰好位于B點,B點左側(cè)軌道AB光滑,右側(cè)軌道BC動摩擦因數(shù)μ=0.1,BC長為L=1.0m;用質(zhì)量為m=0.2kg的小物塊緩慢壓縮彈簧(不拴接),使彈簧儲存一定彈性勢能EP后釋放,物塊經(jīng)過B點繼續(xù)運動從C點進入圓軌道,并通過D點;用力傳感器測出小物塊經(jīng)過D點時對軌道壓力F;改變彈簧壓縮量,探究軌道D點受到壓力F與彈簧彈性勢能EP的關(guān)系.彈簧形變都在彈性限度之內(nèi),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小物塊釋放后運動到C點,此過程小物塊克服摩擦力做功.
(2)壓力F隨彈簧的彈性勢能EP變化的函數(shù)表達式.
(3)在圖乙中畫出F隨彈性勢能EP變化的圖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一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光滑的半圓形軌道ABC,其半徑R=0.5m,軌道在C處與水平地面相切,在C處放一小物塊,給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結(jié)果它沿CBA運動,通過A點,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點,求C、D間的距離x.(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小麗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用一木板豎直放在鐵架臺和彈簧所在的平面后,其部分實驗操作如下,請完成下列相關(guān)內(nèi)容:

A.如圖甲,在木板上記下懸掛兩個鉤碼時彈簧末端的位置O;
B.如圖乙,卸下鉤碼后將兩繩套系在彈簧末端,用兩彈簧秤將彈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記錄細繩套AO、BO的方向及兩彈簧秤相應的讀數(shù),圖乙中B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11.40N;
C.小麗在坐標紙上畫出兩彈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圖丙所示,請在圖丙中作出FA、FB的合力F;
D.已知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則可據(jù)F=2G求出彈簧所受的實際拉力F畫在圖丙中,觀察比較F和F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0.“研究共點力的合成”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示.主要步驟是:
A.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栓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秤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秤,通過彈簧秤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秤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相同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改變兩個力的夾角,再做幾組,比較各組實驗中,F(xiàn)′與F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
(1)有重要遺漏的步驟是CE(填序號);
(2)相應的遺漏內(nèi)容分別是C中未記下兩個彈簧秤的細繩方向;E中沒有將結(jié)點拉到達O位置
(3)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某學習小組在做“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
(1)他們的實驗步驟分別是:
A.在豎直放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兩個繩套,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沿方木板平面平行的方向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細繩的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和F2,如圖甲所示.
B.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的伸長量與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相同,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和記下細繩的方向.
請指出以上步驟中的錯誤或疏漏:
A中是沒有記錄兩拉力的方向.
B中是沒有說明要把結(jié)點拉至O點.

(2)該學習小組糾正了(1)中的問題后,在某次實驗中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a=4N、Fb=3N已在圖乙中畫出,圖中方格每邊的長度表示1N,O點是橡皮條的結(jié)點,請用兩個直角三角板作出合力F的圖示,并求出合力的大小為6.0N.
(3)圖甲中的OA沿豎直線,則圖乙中的Fa、Fb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分別為β和α,它們一定滿足cos α:cos β=4:3.
(4)該實驗小組想創(chuàng)新一下該實驗,用如圖丙所示的貼有白紙的木板豎直放置,彈簧測力計A掛在固定于木板上的P點,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 他們想用此實驗裝置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下列關(guān)于此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BC.
A.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拉線方向應與豎直木板平面平行
C.圖丁中F'表示用一個測力計測出來的力,F(xiàn)表示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合成的力
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