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間距為l的平行金屬導軌豎直放置,僅在PQ下面的空間存在著勻強磁場,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導軌上端跨接一定值電阻R;質量為m、電阻為R的金屬棒兩端分別套在導軌上并可在導軌上無摩擦滑動;導軌的電阻不計。將金屬棒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當金屬棒剛進入磁場時的速度為v,則有

A金屬棒剛進入磁場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Blv

B金屬棒進入磁場勻加速下落

C金屬棒中產生的電熱小于金屬棒機械能的減少量

D金屬棒進入磁場后,電阻R的電功率為mgv

【答案】C

【解析】金屬棒剛進入磁場時,金屬棒切割磁感線產生電動勢E=Blv,電壓表的讀數(shù)應該為路端電壓U=R=,A錯誤;進入磁場后,金屬棒受重力和安培力的作用,可能做勻速運動,也可能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還可能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但不可能做勻變速運動,B錯誤;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金屬棒機械能的減少量等于金屬棒和電阻R兩部分產生的電熱,C正確;只有金屬棒進入磁場后做勻速運動,電路中的總電功率等于mgv,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某質點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請回答:

(1)質點在AB、BC、CD段各做什么運動?

(2)AB、CD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質點在5 s末的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所示是一個可調亮度的臺燈的內部電路圖,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接有如圖2所示的正弦交變電壓,副線圈觸頭P與線圈始終接觸良好,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交變電源的電壓u隨時間t變化的規(guī)律是u=U0sin 100πt (V)

B.若僅將觸頭P向N端滑動,則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燈泡L的亮度增大

C.若使燈泡電阻增大的同時,將觸頭P向N端滑動,則電流表的示數(shù)一定增大

D.若換用額定電壓相同,額定功率更大的燈泡,則原線圈輸入電功率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有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如圖所示,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由圖可知( )

A. 在時刻t2以及時刻t5兩木塊速度相同

B. 在時刻t3兩木塊速度相同

C. 在時刻t3和時刻t4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

D. 在時刻t4和時刻t5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種運動中,屬于勻變速運動的有(

A. 勻速直線運動B. 勻速圓周運動C. 平拋運動D. 加速圓周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是用光電門傳感器測定小車瞬時速度的情景,軌道上a、c間距離恰等于小車長度,ba、c中點。某同學采用不同的擋光片做了三次實驗,并對測量精確度加以比較。擋光片安裝在小車中點處,光電門安裝在c點,它測量的是小車前端P抵達_______(選填“a”“b”“c”)點時的瞬時速度;若每次小車從相同位置釋放,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格所示,那么測得瞬時速度較精確的值為_______m/s。

次序

擋光片寬/m

擋光時間/s

速度/(ms-1)

1

0.080

0.036

2.22

2

0.040

0.020

2.00

3

0.020

0.0105

1.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示是質點甲和乙在同一條直線上運動的v﹣t圖象.已知甲、乙在t=10s時相遇,則(

A. 0﹣10s內,甲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

B. t=0時刻,甲、乙處于同一位置

C. t=4s時刻,甲、乙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0﹣5s內,甲在前,乙在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物理學史說法錯誤的是( 。

A. 庫侖發(fā)明了扭秤,非常準確地測出了物體間的靜電力

B. 安培從磁體和通電線圈等效性實驗進一步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

C. 楞次概括各種實驗的結果,提出了楞次定律

D. 法拉第發(fā)現(xiàn)的電流磁效應,翻開了研究電與磁相互關系的新篇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一根桿的長度不會因為觀察者是否與桿做相對運動而不同,這是經(jīng)典物理學家的觀點

B. 一根沿自身長度方向運動的桿,其長度總比桿靜止時的長度小

C. 一根桿的長度靜止時為l0,不管桿如何運動,桿的長度均小于l0

D. 如果兩根平行的桿在沿自己的長度方向上做相對運動,與它們一起運動的兩位觀察者都會認為對方的桿縮短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