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三根完全相同的長直導線互相平行,通以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電流.它們的截面處于一個正方形abcd的三個頂點a、b、c處,如圖所示.已知每根通電長直導線在其周圍產生的磁感應強度與距該導線的距離成反比,通電導線b在a處產生的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則d處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 )

A.2B
B.
C.3B
D.3 B

【答案】B
【解析】解:假設正方形的邊長為L,通電導線b在a處所產生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

根據幾何關系得: = =L, = L.

每根通電導線在其周圍產生的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與距該導線的距離成反比,

則a與c在d處產生的磁場的強度:Ba=Bc=B,b在d處產生的磁場的強度為Bb= B.方向如圖:

則d點的磁感應強度:Bd= + B= ,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磁感應強度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磁感應強度是矢量,磁場中某點的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即通過該點的磁感線的切線方向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個人利用機械裝置提升相同的重物。已知重物勻速上升,相同的時間內兩重物提升的高度相同。不考慮滑輪的質量及摩擦,在重物上升的過程中人拉力的作用點保持不變,(θ一直小于30)( )

A. 站在地面的人比站在二樓的人省力

B. 站在地面的人對繩的拉力越來越大

C. 站在二樓的人對繩的拉力越來越大

D. 同一時刻,二樓的人對繩拉力的功率小于地面的人對繩拉力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相距為d的兩根直木棍ABCD相互平行,斜靠在豎直墻壁上固定不動,兩木棍與水平面的傾角均為θ,將一根橫截面直徑為的水泥圓筒放在兩木棍之間,圓筒恰能勻速向下滑動,已知圓筒質量為m,求:

(1)水泥圓筒與木棍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能使圓筒勻速上滑的位于圓筒軸線所在豎直平面內的拉力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平行邊界間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兩邊界的間距為, 上有一粒子源,可在紙面內沿各個方向向磁場中射入質量均為、電荷量均為的粒子,粒子射入磁場的速度大小 ,不計粒子的重力,則粒子能從邊界射出的區(qū)域長度與能從邊界射出的區(qū)域長度之比為(

A. 1 1

B. 2 3

C. 2

D.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是水平面上一個圓的直徑,在ab的正上方有一根通電導線ef,且ef平行于ab,當ef豎直向上平移時,穿過這個圓面的磁通量將(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始終為零
D.不為零,但始終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斜面體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光滑.小球被輕質細線系住放在斜面上,細線另一端跨過光滑定滑輪,用力拉細線使小球沿斜面緩慢下移一段距離,斜面體始終靜止.移動過程中( 。

A. 細線對小球的拉力變大

B. 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變大

C. 斜面體對地面的壓力變大

D. 地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的輸入端接正弦交流電,副線圈上通過輸電線接有兩個相同的燈泡L1和L2;輸電線的等效電阻為R,開始時,電鍵K斷開.當K接通時,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副線圈兩端電壓減小
B.R上的電壓減小
C.原線圈中的電流增大
D.通過燈泡L1的電流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塊。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將P小盤相連,小盤內有砝碼,小盤與砝碼的總質量為m。在P運動的過程中,若不計空氣阻力,則關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與相應的施力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地球和桌面

B. 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繩和桌面

C. 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地球和桌面

D. 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繩和桌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為L的水平極板間,有垂直紙面向內的勻強磁場,如圖所示,磁感應強度為B,板間距離也為L,板不帶電,現有質量為m,電量為q的帶正電粒子(不計重力),從左邊極板間中點處垂直磁感線以速度v水平射入磁場,欲使粒子不打在極板上,可采用的辦法是

A. 使粒子的速度v>3BqL/2m

B. 使粒子的速度v<5BqL/4m

C. 使粒子的速度v>BqL/2m

D. 使粒子速度BqL/4m<v<5BqL/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