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大量實驗表明,不同材料的物體相互摩擦所帶的電荷都只有______ 種,一種是跟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相同稱為______ ,一種是跟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稱為______

【答案】兩; 正電荷; 負電荷;

【解析】

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根據(jù)摩擦起電的知識分析答題;

大量實驗表明,不同材料的物體相互摩擦所帶的電荷都只有兩種,一種是跟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相同稱為正電荷,一種是跟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稱為負電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微粒A位于一定高度處,其質(zhì)量m= kg,帶電荷量q=+ C,質(zhì)量未知的塑料長方體空心盒子B位于水平地面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B上表面的下方存在著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 N/C,B上表面的上方存在著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為0.5E,B上表面開有一系列略大于A的小孔,孔間距滿足一定的關(guān)系,使得A進出B的過程中始終不與B接觸,當(dāng)A以的速度從孔1豎直向下進入B的瞬間,B恰以的速度向右滑行,設(shè)B足夠長,足夠高且上表面的厚度不計,取,A恰能順次從各個小孔進出B,試求:

(1)從A第一次進入B至B停止運動的過程中,B通過的總路程s;

(2)B上至少要開多少個小孔,才能保證A始終不與B接觸;

(3)從右到左,B上表面各相鄰小孔之間的距離分別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物體在做平拋運動的過程中,不變的物理量有:

A. 速度B. 加速度

C. 位移D. 每一秒內(nèi)位移的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木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上滑,后又返回到出發(fā)點.若規(guī)定沿斜面向下為速度的正方向,下列各圖像中能夠正確反映該木塊運動過程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發(fā)現(xiàn)電流磁效應(yīng)的科學(xué)家是______ ,電動機的原理是______ ,發(fā)電機的原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guān)電動勢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內(nèi)、外電路電勢降落之和

B. 電源提供的電能越多,電源的電動勢越大

C. 當(dāng)外電路斷開時,電源的路端電壓與電源電動勢相等

D. 當(dāng)電路中通過1庫侖電量時,電源消耗的其他形式能的數(shù)值等于電源電動勢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如圖所示為一次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記錄小車運動情況的紙帶,圖中A、B、C、D、E、F、G為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有4個點沒畫出,測得ABAC、AD、AE、AF、AG的位移大小分別為S1=1.30 cmS2=3.10 cm,S3=5.38 cm,S4=8.16cmS5=11.45 cm,S6=15.26 cm(電源交流電的周期T=0.02s

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打點E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的表達式____________ (用S、T符號表達)

2用以上數(shù)據(jù)在上面兩坐標(biāo)紙上分別作x-t___________v-t圖象___________

3小車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__ m/s2(以上結(jié)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舉世矚目的G20抗州峰會于201694日﹣5日在杭州奧體博覽城順利召開,此后,奧體博覽城成為游客爭相前往參觀的地方.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xué)從某地打車去奧體博覽城的車票,由車票中的信息可知(  )

A. “0906”指的是時間間隔 B. 出租車的位移是25.2 km

C. 出租車的平均速度是50.4 km/h D. 小明坐出租車的時間是0.5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臺起重機將質(zhì)量為m的貨物豎直吊起(不計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如右下圖為該物體的速度—時間圖象,其中,t1時刻起重機輸出功率達到最大,此后保持不變,由圖可知:( )

A. 起重機對物體的拉力先增加后保持不變

B. 起重機的輸出功率最大為mgvm

C. 起重機在0~t1時間內(nèi)的輸出功率保持不變

D. 起重機在t1時刻的瞬時輸出功率為mgv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