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甲所示,Q1、Q2為兩個被固定的點電荷,其中Q1帶負電,a、b兩點在它們連線的延長線上.現(xiàn)有一帶負電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線從a點開始經b點向遠處運動(粒子只受電場力作用),粒子經過a、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a、vb,其速度圖象如圖乙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Q2一定帶正電
B.Q2的電量一定大于Q1的電量
C.b點的電場強度最小但不為零
D.整個運動過程中,粒子的電勢能一直增大
A

試題分析:速度時間圖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斜率表示瞬時加速度,可見a到b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到b點加速度為0.從而知道b點的電場力及電場強度.通過B點的場強可以分析出兩個點電荷電量的大。ㄟ^能量守恒判斷電勢能的變化.
從速度圖象上看,可見a到b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在b點時粒子運動的加速度為零,則電場力為零,所以該點場強為零.Q1對負電荷的電場力向右,則Q2對負電荷的電場力向左,所以Q2帶正電.故A正確,C錯誤.b點場強為零,可見兩點電荷在b點對負電荷的電場力相等,根據(jù),b到Q1的距離大于到Q2的距離,所以Q1的電量大于Q2的電量.故B錯誤.
整個過程動能先減小后增大,根據(jù)能量守恒電勢能先增大后減。蔇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絕緣體金屬小球A、B,分別帶有電荷量QA=6.4×10-9C,QB=-3.2×10-9C.讓兩絕緣金屬小球接觸,在接觸過程中,電子由______球轉移到______球,共轉移了______C的電荷量,共轉移了______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絕緣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為6L的A、B兩處分別固定正電荷QA、QB,兩電荷的位置坐標如圖甲所示。圖乙是AB連線之間的電勢φ與位置x之間的關系圖像,圖中x=L點為圖線的最低點,若在x=2L的C點由靜止釋放一個質量為m、電量為+q的帶電小球(可視為質點),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在處的速度最大
B.小球一定可以到達點處 
C.小球將以點為中心作往復運動
D.固定在AB處的電荷的電量之比為QA︰QB=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直角坐標系O­xyz中有一四面體O—ABC,其頂點坐標如圖所示。在原點O固定一個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三點的電場強度相同
B.A、B、C三點的電勢相同,A、B、C三點所在的平面為等勢面
C.若將試探電荷+q自A點由靜止釋放,該試探電荷一定沿著x軸的負方向運動,其電勢能減少
D.若在B點再放置一個點電荷+Q,-Q所受電場力大小為,其中k為靜電力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有一帶電荷量為+q的點電荷與表面均勻帶電圓形絕緣介質薄板相距為2d,此點電荷到帶電薄板的垂線通過板的圓心。若圖中a點處的電場強度為零,則圖中b點處的電場強度大小是
A.0 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三個相同的金屬小球1、2、3分別置于絕緣支架上,各球之間的距離遠大于小球的直徑.球2所帶電荷量的大小是球1所帶電荷量大小的n倍,球3不帶電且離球1和球2很遠,此時球1、2之間的引力大小為F.現(xiàn)使球3與球2接觸,再與球1接觸,然后將球3移至遠處,此時球1、2之間表現(xiàn)為斥力,大小仍為F.由此可知 (  ).
A.n=3B.n=6C.n=7D.n=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真空中,A、B兩點電荷電量均為Q,在它們分別相距為r和3r時,彼此間的庫侖力大小之比為(  )   
A.3 : l         B.1 : 3         C.9 : l      D.l : 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水平天花板下用長度相同的絕緣細線懸掛起來的兩個相同的帶電介質小球a、b,左邊放一個帶正電的固定球+Q時,兩懸球都保持豎直方向,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球帶正電,b球帶正電,并且a球帶電荷量較大
B.a球帶負電,b球帶正電,并且a球帶電荷量較小
C.a球帶負電,b球帶正電,并且a球帶電荷量較大
D.a球帶正電,b球帶負電,并且a球帶電荷量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亂龍篇》中的記載:“頓牟掇芥”(頓牟:玳瑁一種海龜;掇:吸引;芥:一種很輕的植物)可譯成:帶靜電的甲殼吸引輕小的芥草。以下說法正確的(   )
A.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B.帶電體都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C.“頓牟掇芥”屬于靜電現(xiàn)象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