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宇宙飛船繞質(zhì)量為M的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已知引力常量為G,行星的半徑為R.求:
(1)飛船繞行星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v;
(2)飛船繞行星做圓周運動的周期T;
(3)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分析 (1)根據(jù)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可列式求解;
(2)根據(jù)星球表面重力等于萬有引力,可列式求解;
(3)根據(jù)在星球表面,萬有引力等與向心力,列式求解.

解答 解:(1)繞行星運動的宇宙飛船:$G\frac{Mm}{r^2}=m\frac{v^2}{r}$
解得:$v=\sqrt{\frac{GM}{r}}$
(2)繞行星運動的宇宙飛船:$T=\frac{2πr}{v}$
解得:$T=2π\(zhòng)sqrt{\frac{r^3}{GM}}$
(2)繞行星運動的宇宙飛船:$G\frac{Mm}{r^2}=m{(\frac{2π}{T})^2}r$
解得:$T=2π\(zhòng)sqrt{\frac{r^3}{GM}}$
(3)在行星表面:$G\frac{Mm}{R^2}=mg$
解得:$g=\frac{GM}{R^2}$
答:(1)飛船繞行星做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sqrt{\frac{GM}{r}}$;
(2)飛船繞行星做圓周運動的周期是$2π\(zhòng)sqrt{\frac{{r}^{3}}{GM}}$;
(3)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frac{GM}{{R}^{2}}$.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抓住星球表面重力等于萬有引力,人造衛(wèi)星的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關(guān)于雙縫干涉實驗,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  )
A.干涉條紋中的暗條紋是兩狹縫到這些地方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長的偶數(shù)倍
B.干涉條紋中的暗條紋是兩狹縫到這些地方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長的奇數(shù)倍
C.將入射的綠光換成紫光,相鄰兩條亮紋間的距離就變窄
D.將入射的綠光換成紅光,相鄰兩條暗紋間的距離就變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第一次用實驗測出萬有引力常數(shù)的物理學家是( 。
A.伽利略B.牛頓C.愛因斯坦D.卡文迪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果一個物體在地球表面上所受的地球引力大小為F,那么在距地球表面高度為地球半徑的2倍處,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大小為(  )
A.$\frac{F}{2}$B.$\frac{F}{3}$C.$\frac{F}{4}$D.$\frac{F}{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由于地球的自轉(zhuǎn),地球表面上P、Q兩點均繞地球自轉(zhuǎn)軸做勻速圓周運動,對于P、Q 兩點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Q 兩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B.P、Q兩點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P點的角速度比Q 點的角速度大D.P點的線速度比Q 點的線速度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一質(zhì)量為8千克的物體被人由靜止開始向上提升0.5米后速度達到1米/秒,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取10N/kg)
A.物體的機械能增加了36JB.合外力做功4J
C.物體的重力勢能增加了40JD.物體的動能增加 3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5月25日傍晚,一場雨后北京的天空中出現(xiàn)了“雙彩虹”的美麗景色.我們所說的“雙彩虹”實際上就是虹和霓,虹和霓是太陽光在水珠內(nèi)分別經(jīng)過一次和兩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我們可利用白光照射玻璃球的實驗來模擬說明.現(xiàn)用兩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會形成MN和PQ兩條彩色光帶,光路如圖所示,M、N、P、Q點的顏色分別為( 。
A.紫、紅、紅、紫B.紅、紫、紅、紫C.紅、紫、紫、紅D.紫、紅、紫、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關(guān)于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先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
B.只有兩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C.只有兩個物體質(zhì)量相同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才大小相等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質(zhì)量為2kg的小球從某高度由靜止釋放,經(jīng)3s到達地面,不計空氣阻力,g=10m/s2.則下落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為900J、重力的平均功率為300W,3s末重力的瞬時功率為6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