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的實驗中,甲、乙兩同學分別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忽略彈簧測力計的重力)
甲方案:木塊B左端有一彈簧測力計a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用細線將彈簧測力計a與木塊B相連,現(xiàn)用水平力Fb拉彈簧測力計b,使木塊A向右運動,使木塊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木塊B較長,實驗過程中木塊B不從木塊A上掉下來.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彈簧測力計c,使木塊A向右運動,木塊B左端細線固定在豎直墻壁,使木塊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木塊A不從木塊B上掉下來.
(1)若木塊A和木塊B的重力分別為100N和150N,某次實驗,當甲圖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60N,b示數(shù)為110N;當乙圖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c示數(shù)為50N,則:
甲圖中算出的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4
0.4

乙圖中算出的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5
0.5

(2)你認為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更接近真實值.
簡述理由
甲中木塊A不管勻速運動與否,木塊B受力必然平衡,只需讀出a的讀數(shù)即可
甲中木塊A不管勻速運動與否,木塊B受力必然平衡,只需讀出a的讀數(shù)即可

分析:(1)直接代入公式:f=μF即可;
(2)方案甲:對摩擦力的測量是采用“間接法”進行的,只有當彈簧秤拉動木塊,木塊勻速運動時,拉力才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它們大小相等.
方案甲:拉動木板時,木塊受到向右的摩擦力,由于木塊相對地面靜止,則摩擦力與彈簧秤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解答:解:(1)甲圖中,μ=
F1
FN1
=
F1
GB
=
60
150
=0.4

      乙圖中:μ=
F2
FN2
=
F2
GA
=
50
100
=0.5

(2)比較兩種實驗方案的操作過程可以看出,乙中物體在彈簧測力計作用下很難控制它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秤的示數(shù)不穩(wěn)定,而甲中拉動的是木板,木板運動的速度不影響摩擦力的大小,穩(wěn)定時彈簧測力計與木塊相對于地靜止,此時讀數(shù)更準確.所以,更合理的方案甲;
故答案為:(1)0.4; 0.5;(2)甲;理由  甲中木塊A不管勻速運動與否,木塊B受力必然平衡,只需讀出a的讀數(shù)即可.
點評:在本實驗中,準確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關(guān)鍵,甲方案測力計是運動的,并且要勻速運動才可以,難度較大,不好;乙方案也是為了使讀數(shù)更準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作出假設(shè),制訂計劃并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分析論證,評估交流等.一位同學學習了滑動摩擦力后,懷疑滑動摩擦力可能與接觸面積有關(guān),于是他準備用實驗探究這個問題.
(1)這位同學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成正比,這屬于科學探究活動的
作出假設(shè)
作出假設(shè)
環(huán)節(jié).
(2)為完成本實驗,需要自己制作木塊,他應(yīng)制作的木塊是下列選項中的
C
C

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體木塊
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體木塊
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長寬高各不相等的長方體木塊
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長度高各不相等的長方體木塊
(3)某同學在做測定木板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時,設(shè)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方案A: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拉動木塊,如圖(a)所示;
方案B:木塊固定,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板,如圖(b)所示.

①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方案
b
b
,原因是
方案A操作需要勻速拉動木塊,難以控制,且要讀運動中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方案B操作只要使木板運動即可,不必限定勻速運動,且彈簧測力計不動容易讀數(shù).
方案A操作需要勻速拉動木塊,難以控制,且要讀運動中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方案B操作只要使木板運動即可,不必限定勻速運動,且彈簧測力計不動容易讀數(shù).

②該實驗中應(yīng)測量的物理量是
木塊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時木塊和木板間的摩擦力
木塊的重力、每次拉木板時木塊和木板間的摩擦力
;
③除了實驗必需的彈簧秤、木板、木塊、細線外,該同學還準備了質(zhì)量為200g的配重若干個.該同學在木塊上加放配重,改變木塊對木板的正壓力(g=10m/s2).記錄了5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 1 2 3 4 5
配重(個數(shù)) 0 1 2 3 4
彈簧秤讀數(shù)(N) 0.50 1.00 1.50 1.80 2.50
測木塊重(N) 2.00
請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做出木塊所受摩擦力和壓力的關(guān)系圖象:由圖象可測出木板和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
0.25
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3kg的木板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的壁上固定一輕彈簧,右端放置一質(zhì)量為 m=1kg的小物塊,小物塊與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3,今對小物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左的瞬時沖量I0=8N?s,小物塊相對于木板向左運動而壓縮彈簧使彈性勢能增大為最大值Emax=21J,設(shè)彈簧未超出彈性限度,并取重力加速度為g=10m/s2.求:
(1)當彈簧彈性勢能最大時小物塊的速度為多大?
(2)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小物塊相對于木板向左運動的最大距離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年浙江溫州市十校聯(lián)合體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的實驗中,甲、乙兩同學分別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忽略彈簧測力計的重力)
甲方案:木塊B左端有一彈簧測力計a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用細線將彈簧測力計a與木塊B相連,現(xiàn)用水平力Fb拉彈簧測力計b,使木塊A向右運動,使木塊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木塊B較長,實驗過程中木塊B不從木塊A上掉下來。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彈簧測力計c,,使木塊A向右運動,木塊B左端細線固定在豎直墻壁,使木塊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木塊A不從木塊B上掉下來。

(1)若木塊A和木塊B的重力分別為100N和150N,某次實驗,當甲圖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60N,b示數(shù)為110N;當乙圖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c示數(shù)為50N,則:
甲圖中算出的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乙圖中算出的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你認為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更接近真實值。
簡述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屆浙江溫州市十合體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在“探究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的實驗中,甲、乙兩同學分別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忽略彈簧測力計的重力)

甲方案:木塊B左端有一彈簧測力計a固定在豎直墻壁上,用細線將彈簧測力計a與木塊B相連,現(xiàn)用水平力Fb拉彈簧測力計b,使木塊A向右運動,使木塊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木塊B較長,實驗過程中木塊B不從木塊A上掉下來。

乙方案:用水平力Fc拉彈簧測力計c,,使木塊A向右運動,木塊B左端細線固定在豎直墻壁,使木塊B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木塊A不從木塊B上掉下來。

(1)若木塊A和木塊B的重力分別為100N和150N,某次實驗,當甲圖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為60N,b示數(shù)為110N;當乙圖中A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c示數(shù)為50N,則:

甲圖中算出的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

乙圖中算出的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你認為    (“甲”、“乙”)方案,所求得的動摩擦因數(shù)更接近真實值。

簡述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