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廈門雙十中學月考)(15分)如圖是新興的冰上體育比賽“冰壺運動”的場地(水平冰面)示意圖,實際尺寸如圖為已知,要令球隊獲勝你需要推出你的冰壺石以使其停留在以O為圓心的圓心線之內,并把對手的冰壺石擊出同樣以O為圓心的圓壘之外。已知圓心線半徑r=0.6m,而圓壘的半徑R=1.8 m,在某次比賽中,甲隊隊員以速度將質量m=19kg的冰壺石從左側欄線A處向右推出,冰壺石沿中心線運動并恰好停在O處,乙隊隊員以速度將質量的冰壺石也從A處向右推出,冰壺石也沿中心線運動到O點并和甲隊冰壺石發(fā)生碰撞,設兩個冰壺石均可看成質點且碰撞前后均沿中心線運動,不計碰撞時的動能損失,兩個冰壺石與水平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g取10m/s2.
(1)求冰壺石與水平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2)乙隊的冰壺石能否停在圓心線區(qū)域之內并把甲隊冰壺石擊出圓壘之外從而取勝?你必須通過計算得出結論。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08年廈門雙十中學月考)(10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發(fā)現(xiàn)河水在緩慢流動時有一個規(guī)律,河中央流速最大,岸邊速度幾乎為零。為了研究河水流速與離河岸距離的關系,小明設計了這樣的測量儀器:如圖甲所示,兩端開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待測的水流中,豎直部分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部分的玻璃管足夠長。當水流以速度v正對“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開口端勻速流動時,管內外水面高度差為h,且h隨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為了進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與管內外水面高度差h的關系,該組同學進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得到了v-h圖像,如圖丙所示。
v(m/s) | 0 | 1.00 | 1.41 | 1.73 | 2.00 | 2.45 | 2.83 | 3.16 |
h(m) | 0 | 0.05 | 0.10 | 0.15 | 0.20 | 0.30 | 0.40 | 0.50 |
(1)根據(jù)上表的數(shù)據(jù)和圖丙中圖像的形狀,可猜想v和h之間的關系為 ;為驗證猜想,請在圖丁中確定縱軸所表示的物理量,并作出圖像,若該圖像的形狀為 ,說明猜想正確。
(2)現(xiàn)利用上述測速器,由河流南岸開始,每隔1 m測一次流速,得到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根據(jù)v和h之間的關系完成下表的最后一行,對比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河中水流速度v與離南岸的距離x的關系為 。
測試點離岸距離x/m | 0 | 1 | 2 | 3 | 4 |
管內外液面高度差h/cm | 0 | 0.8 | 3.2 | 7.2 | 12.8 |
相應的河水流速v/ms-1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08年廈門雙十中學月考)(10分)一輛摩托車能達到的最大速度為vm=30 m/s,要想在3 min內由靜止起沿一條平直公路追上在前面s0=1000 m處、正以v=20 m/s速度勻速行駛的汽車,則摩托車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起動?以下是甲、乙兩位同學的求解方法。甲同學的解法是:設摩托車恰好在3 min時追上汽車,則:at2=vt+s0,代入數(shù)據(jù)得:a=0.28 m/s2.乙同學的解法是:設摩托車追上汽車時,摩托車的速度恰好是30 m/s,則vm2=2as=2a(vt+s0)代入數(shù)據(jù)得:a=0.1 m/s2。
你認為他們的解法正確嗎?若都是錯誤的,請給出正確的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08年廈門雙十中學期中)(8分)如圖所示,激光液面控制儀的原理是:固定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i照射液面,反射光OB射到水平光屏上,屏上用傳感器將光訊號變成電訊號,電訊號輸入控制系統(tǒng)用以控制液面高度。如果發(fā)現(xiàn)光點在屏上向右移動了s的距離射到B′點,由此可知液面是降低了,還是升高了?其變化量ΔH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08年廈門雙十中學期中)(18分)如圖所示,A、B兩個矩形小木塊用輕彈簧連接靜止在水平地面上,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 木塊A和木塊B的質量均為m。若用力將木塊A緩慢地豎直向上提起,一直到木塊B剛好要離開水平地面時釋放木塊,木塊A將在豎直方向做簡諧振動,木塊B始終不離開地面。求:木塊A做簡諧振動時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