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為豎直放置的上細下粗的密閉細管,水銀柱將氣體分隔成A、B兩部分,初始溫度相同使A、B升高相同溫度達到穩(wěn)定后,體積變化量為,壓強變化量為,對液面壓力的變化量為,則  

A. 水銀柱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

B.

C.

D.

【答案】AC

【解析】

本題可采取假設法,假設氣體的體積不變,根據等容變化判斷出上下氣體的壓強變化量以及壓力變化量,從而判斷出水銀柱的移動方向;關于體積的變化量關系,可抓住總體積不變去分析.

首先假設液柱不動,則A、B兩部分氣體發(fā)生等容變化,由查理定律,對氣體A;對氣體B,又初始狀態(tài)滿足,可見使A、B升高相同溫度,,,因此,因此液柱將向上移動,A正確,C正確;由于氣體的總體積不變,因此,所以BD錯誤.故選A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兩根細線把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形導線環(huán)懸掛起來,讓二者等高平行放置,如圖所示,當兩導線環(huán)中通入方向相同的電流I1I2時,則有(  )

A. 兩導線環(huán)相互吸引

B. 兩導線環(huán)相互排斥

C. 兩導線環(huán)無相互作用力

D. 兩導線環(huán)先吸引后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研究奧運會冠軍劉翔的跨欄技術時可將劉翔看作質點

B. 在某次鉛球比賽中,某運動員以18.62米的成績獲得金牌,這里記錄的成績是比賽中鉛球經過的路程

C. 瞬時速度可理解為時間趨于零時的平均速度

D. “北京時間10點整指的是時間,一節(jié)課40min指的是時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測得塔身的高度(超過5層樓高),某人在塔頂讓一顆石子做自由落體運動,若已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則還需測量的物理量有( )

A. 最初1秒內的位移

B. 石子下落的總時間

C. 石子在最后第2秒內下落的高度

D. 石子下落到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兩端封閉的U形管中裝有水銀,分別封閉住A、B兩部分氣體,當它們溫度相同且A、B端豎直向上放置,靜止時左右液面高度差為h,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U形管由圖示位置開始下落時,則水銀柱高度差h變小

B. U形管加速下落過程中(a=g),兩部分氣體的壓強差比靜止時大

C. 使A、B兩部分氣體降低相同的溫度,則水銀柱高度差h變大

D. 兩部分氣體升高到相同的溫度后,兩部分氣體的壓強差比升溫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只小試管倒插在燒杯的水中,此時試管恰好浮于水面,試管內外水面的高度差為h,如圖所示如果改變溫度或改變外界大氣壓強則試管不考慮燒杯中水面的升降及試管壁的厚度  

A. 如僅升高溫度,則試管位置上升,h不變

B. 如僅升高溫度,則試管位置下降,h增大

C. 如僅升高外界壓強,則試管位置下降,h不變

D. 如僅升高外界壓強,則試管位置下降,h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自行車的大齒輪、小齒輪、后輪的半徑之比為4:1:16,在用力蹬腳踏板前進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小齒輪和后輪的角速度大小之比為16:1

B. 大齒輪和小齒輪的角速度大小之比為1:4

C. 大齒輪邊緣和后輪邊緣的線速度大小之比為1:4

D. 大齒輪和小齒輪輪緣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重力不計的帶電粒子以某一速度進入負點電荷形成的電場中,且只在電場力作用下依次通過M、N、P三點,其中N點是軌跡上距離負點電荷最近的點。若粒子在M點和P點的速率相等,則(  )

A. 粒子一定帶正電且做勻速圓周運動

B. UMN=-UNP

C. 粒子在N點時的加速度最大、電勢能最小

D. 粒子在M、P兩點時的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為靜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體,B為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行的衛(wèi)星,C為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衛(wèi)星,PB、C兩衛(wèi)星軌道的交點.已知A、BC繞地心運動的周期相同,相對于地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A和衛(wèi)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線速度

B. 物體A和衛(wèi)星C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

C. 衛(wèi)星BP點的加速度與衛(wèi)星C在該點的加速度一定相同

D. 衛(wèi)星BP點的線速度與衛(wèi)星C在該點的線速度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