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2.如圖所示,在xOy平面的第三象限內,在平行于x軸的虛線與x軸之間有平行于x軸、方向沿x軸正方向的勻強電場,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為E,虛線交y軸于C點,其他部分有垂直于坐標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sqrt{\frac{mE}{qL}}$,虛線上坐標為(-2L,-L)處有一粒子源,可以沿y軸正方向發(fā)射不同速率的同種粒子,粒子的電荷量為q(q>0),質量為m,不計粒子的重力.
(1)若粒子源發(fā)出的所有粒子均能從OC間射出電場,求粒子的速度范圍;
(2)求在第(1)問中,所有粒子進入磁場偏轉后,再通過y軸的區(qū)域的長度;
(3)若某個粒子的速度較大,該粒子從(-1.5L,O)點進入磁場,求該粒子從出電場到再次進入電場所用的時間.

分析 (1)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求出粒子的最大速度,然后確定其速度范圍.
(2)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粒子的軌道半徑,分析清楚粒子運動過程,然后求出區(qū)域的長度.
(3)分析清楚粒子運動過程,作出粒子運動軌跡,然后根據粒子周期公式求出運動時間.

解答 解:(1)粒子剛好能從OC間進入磁場,則速度最大的粒子剛好從O點進入磁場,該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
則:L=v0t,2L=$\frac{1}{2}$$\frac{qE}{m}$t2,解得,粒子最大速度:v0=$\sqrt{\frac{qEL}{4m}}$,粒子的速度范圍:0≤v0≤$\sqrt{\frac{qEL}{4m}}$;
(2)從OC間射出進入磁場的粒子射出電場時的偏向角為θ,
粒子沿電場方向的分速度:vx=$\sqrt{2×\frac{qE}{m}×2L}$=2$\sqrt{\frac{qEL}{m}}$,
粒子的速度:v=$\frac{{v}_{x}}{sinθ}$,
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qvB=m$\frac{{v}^{2}}{{r}_{1}}$,
粒子從出電場的位置與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第一次經過y軸的位置間的距離為:△y=2r1sinθ=$\frac{4}{B}$$\sqrt{\frac{mEL}{q}}$,
即所有湊從OC間射出進入磁場的粒子出電場的位置與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第一次經過y軸的位置間的距離為一定值,
因此所有粒子在磁場中偏轉后再次經過y軸的區(qū)域的長度等于OC的長,即為L.
(3)若粒子從(-1.5L,0)點進入磁場,設粒子進入磁場后的速度為v2,
由于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因此出電場時的速度反向延長線交y軸方向位移的中點,
即出電場時的速度方向與y軸正方向成45°角,vx′=$\sqrt{2×\frac{qE}{m}×\frac{L}{2}}$=$\sqrt{\frac{qEL}{m}}$,
粒子出電場時的速度:v2=$\sqrt{\frac{2qEL}{m}}$,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qv2B=m$\frac{{v}_{2}^{2}}{{r}_{2}}$,解得:r2=$\sqrt{2}$L,
由幾何知識得,圓心在(-0.5L,-L)處,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
粒子轉過的圓心角:θ=315°,粒子的運動時間是周期的$\frac{7}{8}$,
則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時間:t=$\frac{7}{8}$T=$\frac{7}{8}$$\frac{2πm}{qB}$=$\frac{7π}{4}$$\sqrt{\frac{mL}{qE}}$;
答:(1)若粒子源發(fā)出的所有粒子均能從OC間射出電場,粒子的速度范圍是:0≤v0≤$\sqrt{\frac{qEL}{4m}}$;
(2)在第(1)問中,所有粒子進入磁場偏轉后,再通過y軸的區(qū)域的長度為L;
(3)若某個粒子的速度較大,該粒子從(-1.5L,O)點進入磁場,該粒子從出電場到再次進入電場所用的時間為$\frac{7π}{4}$$\sqrt{\frac{mL}{qE}}$.

點評 本題考查了粒子在電場與磁場中的運動,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應用類平拋運動規(guī)律與牛頓第二定律可以解題;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要注意分析過程,并結合各過程中涉及到的運動規(guī)律采用合理的物理規(guī)律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底座A上裝有0.5m的直立桿,座和桿總質量為0.2kg,桿上套有質量為m=0.05kg的小環(huán)B,它與桿始終有摩擦且大小不變.當環(huán)從底座上以4m/s的初速度飛起時,剛好能到達桿的頂端,g取10m/s2.求:
(1)在環(huán)升起過程中,底座對水平面壓力為多大?
(2)要想讓底座對地面沒有壓力,則環(huán)飛起時的初速度至少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實驗小組用伏安法測電阻R,實驗所用器材為:電池組(電動勢3V,內阻約1Ω)、電流表(內阻約0.1Ω)、電壓表(內阻約3kΩ)、滑動變阻器R(0~20Ω,額定電流2A)、開關、導線若干.某小組同學利用以上器材正確連接好電路,進行實驗測量,記錄數(shù)據如下:
次數(shù)1234567
U/V0.100.300.701.001.501.702.30
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

(1)測量Rx是采用圖1中的甲圖(選填“甲”或“乙”)
(2)這個小組的同學在坐標紙上建立U、I坐標系,如圖3所示,圖中已標出了與測量數(shù)據對應的4個坐標點.請在圖中標出第2、4、6次測量數(shù)據的坐標點,并描繪出U-I圖線.由圖線得到金屬絲的阻值Rx=4.4Ω(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
(3)任何實驗測量都存在誤差.本實驗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C D(有多個正確選項)
A.由于讀數(shù)引起的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
B.由于電流表和電壓表內阻引起的誤差屬于偶然誤差
C.若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阻計算在內,可以消除由測量儀表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
D.用U-I圖象處理數(shù)據求金屬絲電阻可以減小偶然誤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光滑絕緣水平面上帶異種電荷的小球A、B,它們一起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向右做勻速運動,且始終保持相對靜止.設小球A的帶電量大小為QA,小球B的帶電量大小為QB,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小球A帶正電,小球B帶負電,且QA=QB
B.小球A帶正電,小球B帶負電,且QA<QB
C.小球A帶負電,小球B帶正電,且QA=QB
D.小球A帶負電,小球B帶正電,且QA<Q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兩塊豎直放置的金屬板M、N與電源連成如圖所示的電路,開關S閉合,a和b分別為兩金屬板中央的小孔,且兩小孔在同一水平線上,一帶電粒子以某一初速度V0沿水平線經a孔射入兩極板間,恰好沒能從N板上的小孔b處射出.不計粒子重力,忽略空氣阻力.以下說法止確的是( 。
A.粒子帶正電
B.粒子將沿原路返間,射出兩極板的速度大小為V0
C.若保持開關S閉合,只要減小兩板間的距離,粒子射入后一定能從b孔射出
D.若開關S閉合后再斷開,然后減小兩板間的距離,粒子射入后一定能從b孔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在圓形單匝導線圈區(qū)域內有均勻增大的勻強磁場B1=kt,磁場方向如圖所示,導線圈開口處通過導線與一平行板電容器的兩極板相連,兩極板間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B2.一帶電粒子從極板的中軸線上某點射出,恰能在板間做完整的勻速圓周運動而不碰到極板上.已知,圓形區(qū)域磁場的面積為S,帶電粒子的質量、電量分別為m、q,射出時的速度為v,平行板電容器板間距離為d,求:

(1)粒子的電性;
(2)極板間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2;
(3)B1=kt中k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所示,一根輕彈簧下端固定,豎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個小球.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在B位置接觸彈簧的上端,在C位置所受彈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速度減小到零.小球與彈簧接觸的階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小球的速度逐漸減小
B.小球、彈簧組成系統(tǒng)的彈性勢能先逐漸增大再逐漸減小
C.小球的加速度逐漸增大
D.小球、地球組成系統(tǒng)的重力勢能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假設將來人類登上了火星,考察完畢后,乘坐一艘宇宙飛船從火星返回地球時,經歷如圖所示的變軌過程,P點為三個軌道的切點,Q點為軌道Ⅱ的遠火星點,則有關這艘飛船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飛船在軌道Ⅰ上運動時的機械能大于在軌道Ⅱ上運動時的機械能
B.飛船在軌道Ⅱ上運動時,經過Q點時的速度小于在軌道Ⅰ上運動經過P點時的速度
C.飛船在軌道Ⅲ上運動到P點時的加速度等于飛船在軌道Ⅱ上運動到P點時的加速度
D.飛船繞火星在軌道Ⅰ上運動的周期跟飛船繞地球以軌道Ⅰ同樣的軌道半徑運動的周期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所示,離地面高h處有甲、乙兩個小球,甲以速度v0水平拋出,同時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沿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滑下.若甲、乙同時到達地面,不計空氣阻力,則甲運動的水平距離是( 。
A.$\frac{3}{2}$hB.$\frac{1}{2}$hC.$\sqrt{3}$hD.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