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在直三棱柱中,底面△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為棱上一點,且平面⊥平面.

(Ⅰ)求證:為棱的中點;(Ⅱ)為何值時,二面角的平面角為.

(Ⅰ)見解析;(Ⅱ)

解析試題分析:(Ⅰ)先點D作DE ⊥ A1 C 于E點,取AC的中點F,連BF ﹑EF,然后通過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及直三棱柱的定義可證EF∥AA1,又點F是AC的中點,則DB = BB1,即的中點;或者先證,再證. (Ⅱ)先在點D處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然后求出兩平面DA1C和ADA1 的法向量分別為,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可知,得
據(jù)題意有:,從而 .或者利用幾何法可求.
試題解析:(Ⅰ)過點D作DE ⊥ A1 C 于E點,取AC的中點F,連BF ﹑EF
∵面DA1 C⊥面AA1C1C且相交于A1 C,面DA1 C內(nèi)的直線DE ⊥ A1 C
故直線                     3分
又∵面BA C⊥面AA1C1C且相交于AC,易知BF⊥AC,∴BF⊥面AA1C1C
由此知:DE∥BF ,從而有D,E,F(xiàn),B共面,又易知BB1∥面AA1C1C,故有DB∥EF ,從而有EF∥AA1,又點F是AC的中點,所以DB = EF =  AA1 BB1,即的中點.             6分
(Ⅱ)解法1:建立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AA1= 2b ,AB=BC = ,則D(0,0,b),  A1 (a,0,2b),  C (0,a,0) 
所以,
設(shè)面DA1C的法向量為
  可取                    8分
又可取平面AA1DB的法向量:

據(jù)題意有: 解得:                12分
(Ⅱ)解法2:延長A1 D與直線AB相交于G,易知CB⊥面AA1B1B,
過B作BH⊥A1 G于點H,連CH,由三垂線定理知:A1 G⊥CH,
由此知∠CHB為二面角A -A1D - C的平面角;                       9分
設(shè)AA1= 2b ,AB=BC =;在直角三角形A1A G中,易知AB = BG.
DBG中,BH =  = , CHB中,tan∠CHB =  = ,據(jù)題意有: = tan600  ,解得:所以                12分
考點:1.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2.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質(zhì);3.用空間向量處理二面角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正方形所在平面與圓所在的平面相交于,線段為圓的弦,垂直于圓所在的平面,垂足為圓上異于、的點,設(shè)正方形的邊長為,且.

(1)求證:平面平面;
(2)若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為,與底面所成角為,二面角所成角為,求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DC∥AB,∠BAD=,且AB=2AD=2DC=2PD=4,E為PA的中點.

(1)證明:DE∥平面PBC;
(2)證明:DE⊥平面P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三棱錐中,平面,,為側(cè)棱上一點,它的正(主)視圖和側(cè)(左)視圖如圖所示.

(1)證明:平面;
(2)在的平分線上確定一點,使得平面,并求此時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三棱柱中,

(1)求證:
(2)若 ,在棱上確定一點P, 使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多面體中,平面,平面,,的中點.

(1)求證:;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0

(1)求證:PC⊥BC;
(2)求點A到平面PBC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是以為直徑的半圓上異于點的點,矩形所在的平面垂直于該半圓所在平面,且

(Ⅰ).求證:;
(Ⅱ).設(shè)平面與半圓弧的另一個交點為,
①.求證://;
②.若,求三棱錐E-ADF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三棱錐中,底面, 的中點,.

(1)求證:平面;
(2)求點到平面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