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廣州一模)如圖所示,在三棱錐P-ABC中,AB=BC=
6
,平面PAC⊥平面ABC,PD⊥AC于點D,AD=1,CD=3,PD=
3

(1)證明△PBC為直角三角形;
(2)求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分析:(1)證明1:先證明PD⊥平面ABC,在△PBC中,可得BC=
6
,PB=
6
PC=2
3
,從而BC2+PB2=PC2
證明2:先證明PD⊥平面ABC,再證明BC⊥BD,BC⊥PD,從而可得BC⊥平面PBD.
(2)解法1:過點A作平面PBC的垂線,垂足為H,連PH,則∠APH為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的角,利用三棱錐A-PBC與三棱錐P-ABC的體積相等,可求AH的長,在Rt△PAD中,,可求AP的長,從而可求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法2:過點D作DM∥AP,設(shè)DM∩PC=M,則DM與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P與平面PBC所成的角,過點D作DN⊥PB于點N,連接MN,則可得∠DMN為直線DM與平面PBC所成的角,求出DN,DE的長,即可求得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法3:延長CB至點G,使得BG=BC,連接AG、PG,過點A作AK⊥PG于點K,可證∠APK為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的角,計算AG,PG的長,可得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6
3
;
解法4: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確定
AP
=(0,1,
3
)
,平面PBC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夾角公式,可求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答:(1)證明1:因為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PD?平面PAC,PD⊥AC,所以PD⊥平面ABC.…(1分)
記AC邊上的中點為E,在△ABC中,AB=BC,所以BE⊥AC.
因為AB=BC=
6
,AC=4,所以BE=
BC2-CE2
=
(
6
)
2
-22
=
2
.…(3分)
因為PD⊥AC,所以△PCD為直角三角形.
因為PD=
3
,CD=3,
所以PC=
PD2+CD2
=
(
3
)
2
+32
=2
3
.…(4分)
連接BD,在Rt△BDE中,因為BE=
2
,DE=1,
所以BD=
BE2+DE2
=
(
2
)
2
+12
=
3
.…(5分)
因為PD⊥平面ABC,BD?平面ABC,所以PD⊥BD.
在Rt△PBD中,因為PD=
3
,BD=
3
,
所以PB=
PD2+BD2
=
(
3
)
2
+(
3
)
2
=
6
.…(6分)
在△PBC中,因為BC=
6
,PB=
6
PC=2
3
,
所以BC2+PB2=PC2
所以△PBC為直角三角形.…(7分)
證明2:因為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PD?平面PAC,PD⊥AC,
所以PD⊥平面ABC.…(1分)
記AC邊上的中點為E,在△ABC中,因為AB=BC,所以BE⊥AC.
因為AB=BC=
6
,AC=4,所以BE=
BC2-CE2
=
(
6
)
2
-22
=
2
.…(3分)
連接BD,在Rt△BDE中,因為∠BED=90°,BE=
2
,DE=1,
所以BD=
BE2+DE2
=
(
2
)
2
+12
=
3
.…(4分)
在△BCD中,因為CD=3,BC=
6
,BD=
3
,
所以BC2+BD2=CD2,所以BC⊥BD.…(5分)
因為PD⊥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BC⊥PD.…(6分)
因為BD∩PD=D,所以BC⊥平面PBD.
因為PB?平面PBD,所以BC⊥PB.
所以△PBC為直角三角形.…(7分)
(2)解法1:過點A作平面PBC的垂線,垂足為H,連PH,則∠APH為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的角.…(8分)
由(1)知,△ABC的面積S△ABC=
1
2
×AC×BE=2
2
.…(9分)
因為PD=
3
,所以VP-ABC=
1
3
×S△ABC×PD
=
1
3
×2
2
×
3
=
2
6
3
.…(10分)
由(1)知△PBC為直角三角形,BC=
6
,PB=
6
,
所以△PBC的面積S△PBC=
1
2
×BC×PB=
1
2
×
6
×
6
=3
.…(11分)
因為三棱錐A-PBC與三棱錐P-ABC的體積相等,即VA-PBC=VP-ABC,
1
3
×3×AH=
2
6
3
,所以AH=
2
6
3
.…(12分)
在Rt△PAD中,因為PD=
3
,AD=1,
所以AP=
PD2+AD2
=
(
3
)
2
+12
=2
.…(13分)
因為sin∠APH=
AH
AP
=
2
6
3
2
=
6
3

所以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6
3
.…(14分)
解法2:過點D作DM∥AP,設(shè)DM∩PC=M,則DM與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P與平面PBC所成的角.…(8分)
由(1)知BC⊥PD,BC⊥PB,且PD∩PB=P,所以BC⊥平面PBD.
因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PBD.
過點D作DN⊥PB于點N,連接MN,則DN⊥平面PBC.
所以∠DMN為直線DM與平面PBC所成的角.…(10分)
在Rt△PAD中,因為PD=
3
,AD=1,
所以AP=
PD2+AD2
=
(
3
)
2
+12
=2
.…(11分)因為DM∥AP,所以
DM
AP
=
CD
CA
,即
DM
2
=
3
4
,所以DM=
3
2
.…(12分)
由(1)知BD=
3
,PB=
6
,且PD=
3
,
所以DN=
PD×BD
PB
=
3
×
3
6
=
6
2
.…(13分)
因為sin∠DMN=
DN
DE
=
6
2
3
2
=
6
3

所以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6
3
.…(14分)
解法3:延長CB至點G,使得BG=BC,連接AG、PG,…(8分)
在△PCG中,PB=BG=BC=
6
,所以∠CPG=90°,即CP⊥PG.
在△PAC中,因為PC=2
3
,PA=2,AC=4,所以PA2+PC2=AC2,
所以CP⊥PA.
因為PA∩PG=P,所以CP⊥平面PAG.…(9分)
過點A作AK⊥PG于點K,
因為AK?平面PAG,所以CP⊥AK.
因為PG∩CP=P,所以AK⊥平面PCG.
所以∠APK為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的角.…(11分)
由(1)知,BC⊥PB,所以PG=PC=2
3

在△CAG中,點E、B分別為邊CA、CG的中點,
所以AG=2BE=2
2
.…(12分)
在△PAG中,PA=2,AG=2
2
,PG=2
3
,
所以PA2+AG2=PG2,即PA⊥AG.…(13分)
因為sin∠APK=
AG
PG
=
2
2
2
3
=
6
3

所以直線AP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6
3
.…(14分)
解法4:以點E為坐標原點,以EB,EC所在的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如圖的空間直角坐標系E-xyz,…(8分)
則A(0,-2,0),B(
2
,0,0)
,C(0,2,0),P(0,-1,
3
)

于是
練習冊系列答案
年級 高中課程 年級 初中課程
高一 高一免費課程推薦! 初一 初一免費課程推薦!
高二 高二免費課程推薦! 初二 初二免費課程推薦!
高三 高三免費課程推薦! 初三 初三免費課程推薦!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廣州一模)如圖所示的莖葉圖記錄了甲、乙兩個小組(每小組4人)在期末考試中的數(shù)學成績.乙組記錄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模糊,無法確認,在圖中以a表示.已知甲、乙兩個小組的數(shù)學成績的平均分相同.
(1)求a的值;
(2)求乙組四名同學數(shù)學成績的方差;
(3)分別從甲、乙兩組同學中各隨機選取一名同學,記這兩名同學數(shù)學成績之差的絕對值為X,求隨機變量X的分布列和均值(數(shù)學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廣州一模)已知函數(shù)f(x)=-x3+ax2+b(a,b∈R).
(1)求函數(shù)f(x)的單調(diào)遞增區(qū)間;
(2)若對任意a∈[3,4],函數(shù)f(x)在R上都有三個零點,求實數(shù)b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廣州一模)設(shè)函數(shù)f(x)=ex(e為自然對數(shù)的底數(shù)),gn(x)=1+x+
x2
2!
+
x3
3!
+…+
xn
n!
(n∈N*).
(1)證明:f(x)≥g1(x);
(2)當x>0時,比較f(x)與gn(x)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3)證明:1+(
2
2
)1+(
2
3
)2+(
2
4
)3+…+(
2
n+1
)ngn(1)<e
(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廣州一模)已知
e1
=(
3
,-1)
,
e2
=(
1
2
,
3
2
)
,若
a
=
e1
+(t2-3)•
e2
,
b
=-k•
e1
+t•
e2
,若
a
b
,則實數(shù)k和t滿足的一個關(guān)系式是
t3-3t-4k=0
t3-3t-4k=0
k+t2
t
的最小值為
-
7
4
-
7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廣州一模)已知平面向量
a
=(1,3)
b
=(-3,x)
,且
a
b
,則
a
b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