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棱錐中,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

(1)求證:平面PAC

(2)若,求PBAC所成角的余弦值;

(3)若PA=,求證:平面PBC⊥平面PDC

 

【答案】

(1)由線線平行證得 (2) (3)求得從而證明.

【解析】

試題分析:(1)證: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

所以AC⊥BD.又因為PA⊥平面ABCD. 所以PA⊥BD,又AC∩PA=A

所以BD⊥平面PAC.   

(2)解:過B作BM//AC交DA延長線于M,連接PM ∠PBM或其補角為所求

因為BM//AC AM//BC 所以四邊形MACB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BM=AC=2,PB=PM=,所以

 .

(3) 作BH⊥PC,連接HD

PA⊥平面ABCD,AD="AB" PB=PD,又CD="CB" PC="PC" △PBC≌△PDC

BH⊥PC HD⊥PC 因此∠BHD為二面角B-PC-D的平面角

因為AP= BC="2" 有BH=

 所以 面PBC⊥面PDC. 

考點: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點、線、面間的距離計算;用空間向量求直線間的夾角、距離.

點評:本小題主要考查空間線面關系的垂直關系的判斷、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用空間向量的方法求解直線的

夾角、距離等問題,考查數(shù)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論證能力和運算

求解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江蘇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試數(shù)學 題型:解答題

(本小題滿分14分)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PAD⊥平面ABCD,
AB=AD,∠BAD=60°,E、F分別是AP、AD的中點
求證:(1)直線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高三下學期模擬預測理科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在四棱錐中,平面,底面為矩形,.

(Ⅰ)當時,求證:;

(Ⅱ)若邊上有且只有一個點,使得,求此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第一位女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得到。當a=1時,底面ABCD為正方形,

又因為,………………2分

,得證。

第二問,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B(1,0,1)D(0,a,0)C(1,a,0)P(0,0,1)……4分

設BQ=m,則Q(1,m,0)(0《m《a》

要使,只要

所以,即………6分

由此可知時,存在點Q使得

當且僅當m=a-m,即m=a/2時,BC邊上有且只有一個點Q,使得

由此知道a=2,  設平面POQ的法向量為

,所以    平面PAD的法向量

的大小與二面角A-PD-Q的大小相等所以

因此二面角A-PD-Q的余弦值為

解:(Ⅰ)當時,底面ABCD為正方形,

又因為,………………3分

(Ⅱ) 因為AB,AD,AP兩兩垂直,分別以它們所在直線為X軸、Y軸、Z軸建立坐標系,如圖所示,

則B(1,0,1)D(0,a,0)C(1,a,0)P(0,0,1)…………4分

設BQ=m,則Q(1,m,0)(0《m《a》要使,只要

所以,即………6分

由此可知時,存在點Q使得

當且僅當m=a-m,即m=a/2時,BC邊上有且只有一個點Q,使得由此知道a=2,

設平面POQ的法向量為

,所以    平面PAD的法向量

的大小與二面角A-PD-Q的大小相等所以

因此二面角A-PD-Q的余弦值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4屆福建省高一下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四棱錐中,

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別是AP、AD的中點求證:(1)直線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屆黑龍江省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理科數(shù)學 題型:解答題

(12分)在四棱錐中,平面PAD⊥平面ABCD,     AB=AD,∠BAD=60°,E、F分別是AP、AD的中點

求證:(1)直線EF∥平面PCD;

(2)平面BEF⊥平面P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屆天津市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理科數(shù)學試卷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別是AP、AD的中點

求證:(1)直線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