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集合Sn={X|X=(x1,x2,…,xn),xi∈{0,1},i=1,2,…,n}(n≥2)對于A=(a1,a2,…an,),B=(b1,b2,…bn,)∈Sn,定義A與B的差為A-B=(|a1-b1|,|a2-b2|,…|an-bn|);
A與B之間的距離為d(A,B)=
n
i=1
|ai-bi|

(Ⅰ)證明:?A,B,C∈Sn,有A-B∈Sn,且d(A-C,B-C)=d(A,B);
(Ⅱ)證明:?A,B,C∈Sn,d(A,B),d(A,C),d(B,C)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是偶數(shù)
(Ⅲ)設P⊆Sn,P中有m(m≥2)個元素,記P中所有兩元素間距離的平均值為
.
d
(P)

證明:
.
d
(P)
mn
2(m-1)
分析:(Ⅰ)因為每個數(shù)位上都是0或者1,取差的絕對值仍然是0或者1,符合Sn的要求.
然后是減去C的數(shù)位,不管減去的是0還是1,每一個a和每一個b都是同時減去的,
因此不影響他們原先的差.
(Ⅱ)先比較A和B有幾個不同(因為距離就是不同的有幾個),然后比較A和C有幾個不同,
這兩者重復的(就是某一位上A和B不同,A和C不同,那么這一位上B和C就相同)去掉兩次
(因為在前兩次比較中各計算了一次),剩下的就是B和C的不同數(shù)目,
很容易得到這樣的關系式:h=k+l-2i,從而三者不可能同為奇數(shù).
(Ⅲ)首先理解P中會出現(xiàn)Cm2個距離,所以平均距離就是距離總和再除以Cm2,
而距離的總和仍然可以分解到每個數(shù)位上,第一位一共產生了多少個不同,
第二位一共產生了多少個不同,如此下去,直到第n位.然后思考,
第一位一共m個數(shù),只有0和1會產生一個單位距離,因此只要分開0和1的數(shù)目即可,
等算出來t1(m-t1)≤
m2
4
,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這個問題需要注意一下數(shù)學語言的書寫規(guī)范.
解答:解:(1)設A=(a1,a2,…,an),B=(b1,b2,…,bn),C=(c1,c2,…,cn)∈Sn
因ai,bi∈0,1,故|ai-bi|∈0,1,(i=1,2,…,n)a1b1∈0,1,
即A-B=(|a1-b1|,|a2-b2|,…,|an-bn|)∈Sn
又ai,bi,ci∈(0,1),i=1,2,…,n
當ci=0時,有||ai-ci|-|bi-ci||=|ai-bi|;
當ci=1時,有||ai-ci|-|bi-ci||=|(1-ai)-(1-bi)=|ai-bi|
d(A-C,B-C)=
n
i=1
|ai-bi|=d(A,B)

(2)設A=(a1,a2,…,an),B=(b1,b2,…,bn),C=(c1,c2,…,cn)∈Sn
記d(A,B)=k,d(A,C)=l,d(B,C)=h
記O=(0,0,…,0)∈Sn,由第一問可知:
d(A,B)=d(A-A,B-A),d=(O,B-A)=k
d(A,C)=d(A-A,C-A)=d(O,C-A)=l
d(B,C)=d(B-A,C-A)=h
即|bi-ai|中1的個數(shù)為k,|ci-ai|中1的個數(shù)為l,(i=1,2,…,n)
設t是使|bi-ai|=|ci-ai|=1成立的i的個數(shù),則有h=k+l-2t,
由此可知,k,l,h不可能全為奇數(shù),即d(A,B),d(A,C),d(B,C)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是偶數(shù).
(3)顯然P中會產生Cm2個距離,也就是說精英家教網,其中精英家教網表示P中每兩個元素距離的總和.
分別考察第i個位置,不妨設P中第i個位置一共出現(xiàn)了ti個1,那么自然有m-ti個0,因此在這個位置上所產生的距離總和為ti(m-ti)≤
m2
4
,(i=1,2,…,n),
那么n個位置的總和精英家教網
精英家教網
點評:本題是綜合考查集合、數(shù)列與推理綜合的應用,這道題目的難點主要出現(xiàn)在讀題上,需要仔細分析,以找出解題的突破點.題目所給的條件其實包含兩個定義,第一個是關于Sn的,其實Sn中的元素就是一個n維的坐標,其中每個坐標值都是0或者1,也可以這樣理解,就是一個n位數(shù)字的數(shù)組,每個數(shù)字都只能是0和1,第二個定義叫距離,距離定義在兩者之間,如果直觀理解就是看兩個數(shù)組有多少位不同,因為只有0和1才能產生一個單位的距離,因此這個大題最核心的就是處理數(shù)組上的每一位數(shù),然后將處理的結果綜合起來,就能看到整體的性質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集合Sn={X|X=(x1,x2,…,xn),x1∈{0,1},i=1,2,…,n}(n≥2)對于A=(a1,a2,…an,),B=(b1,b2,…bn,)∈Sn,定義A與B的差為A-B=(|a1-b1|,|a2-b2|,…|an-bn|);
A與B之間的距離為d(A,B)=
i-1
 |a1-b1|

(Ⅰ)當n=5時,設A=(0,1,0,0,1),B=(1,1,1,0,0),求d(A,B);
(Ⅱ)證明:?A,B,C∈Sn,有A-B∈Sn,且d(A-C,B-C)=d(A,B);
(Ⅲ)證明:?A,B,C∈Sn,d(A,B),d(A,C),d(B,C)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是偶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懷化三模)已知集合Sn={X|X=(x1,x2,…,xn),xi∈N*,i=1,2,…,n}(n≥2).對于A=(a1,a2,…an)∈Sn,B=(b1,b2,…,bn)∈Sn,A與B之間的距離為d(A,B)=
ni=1
|ai-bi|

(1)當n=5時,設A=(1,2,1,2,a5),B=(2,4,2,1,3).若d(A,B)=7,則a5
=1或5
=1或5

(2)記I=(1,1,…,1)∈sn.若A、B∈Sn,且d(I,A)=d(I,B)=P,則d(A,B)的最大值為
2P
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西城區(qū)一模)已知集合Sn={X|X=(x1,x2,…,xn),xiN*,i=1,2,…,n} (n≥2).對于A=(a1,a2,…,an),B=(b1,b2,…,bn)∈Sn,定義
AB
=(b1-a1,b2-a2,…,bn-an)
;λ(a1,a2,…,an)=(λa1,λa2,…,λan)(λ∈R);A與B之間的距離為d(A,B)=
n
i=1
|ai-bi|

(Ⅰ)當n=5時,設A=(1,2,1,2,a5),B=(2,4,2,1,3).若d(A,B)=7,求a5
(Ⅱ)(。┳C明:若A,B,C∈Sn,且?λ>0,使
AB
BC
,則d(A,B)+d(B,C)=d(A,C);
(ⅱ)設A,B,C∈Sn,且d(A,B)+d(B,C)=d(A,C).是否一定?λ>0,使
AB
BC
?說明理由;
(Ⅲ)記I=(1,1,…,1)∈Sn.若A,B∈Sn,且d(I,A)=d(I,B)=p,求d(A,B)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西城區(qū)一模)已知集合Sn={X|X=(x1x2,…,xn),xiN*,i=1,2,…,n} (n≥2).對于A=(a1,a2,…,an),B=(b1,b2,…,bn)∈Sn,定義
AB
=(b1-a1,b2-a2,…,bn-an)
;λ(a1,a2,…,an)=(λa1,λa2,…,λan)(λ∈R);A與B之間的距離為d(A,B)=
n
i=1
|ai-bi|

(Ⅰ)當n=5時,設A=(1,2,1,2,5),B=(2,4,2,1,3),求d(A,B);
(Ⅱ)證明:若A,B,C∈Sn,且?λ>0,使
AB
BC
,則d(A,B)+d(B,C)=d(A,C);
(Ⅲ)記I=(1,1,…,1)∈S20.若A,B∈S20,且d(I,A)=d(I,B)=13,求d(A,B)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