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番茄果實營養(yǎng)豐富,在我國廣泛種植,其產量極易受鹽分和干旱逆境的影響。研究人員為了探究逆境對番茄光合作用的影響,選用不同品種的番茄,進行鹽分和干旱處理12天后,檢測結果如下。請回答問題:
檢測指標 | 處理 | 品種A | 品種B | 品種C | 品種D |
葉綠素含量 (mg·g-1) | 對照 | 2.47 | 2.35 | 2.56 | 2.43 |
鹽分 | 1.97 | 1.93 | 1.65 | 2.09 | |
干旱 | 2.26 | 2.28 | 2.05 | 2.14 |
(1)葉綠素存在于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階段起作用。
(2)據上表可知,逆境處理12天后四種番茄葉片的葉綠素含量均____________,本實驗的兩種處理中____________(鹽分、干早)對番茄的光合作用影響更顯著。
(3)據上圖分析,四種番茄對照組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凈光合速率存在顯著差異,表明決定番茄光合特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四種番茄中,鹽分和干旱逆境對品種____________的產量影響最小該品種抗逆性較強,適宜擴大種植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艾滋病在吸食毒品的人群中高發(fā),為探究冰毒(一種毒品)對HIV的影響,科研人員將X溶劑配置的三種不同濃度的冰毒分別加入到T細胞培養(yǎng)液中,再向培養(yǎng)液加入HIV,實驗結果如如圖所示。
(1)實驗中應設置對照組,具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2)納洛酮的化學結構與冰毒相似,可用于冰毒成癮的臨床治療?蒲腥藛T進一步研究了納洛酮對HIV增殖的影響,將不同試劑分別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細胞培養(yǎng)液中,定期檢測HIV的含量(10-3g/mL),結果如下表。
組別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冰毒組 | 5. 59 | 31. 73 | 81. 77 | 243.0 |
冰毒和納洛酮組 | 1.96 | 8. 11 | 15.36 | 41.23 |
納洛酮組 | 1.94 | 8. 10 | 15.81 | 42. 30 |
對照組 | 1. 93 | 8. 13 | 15.79 | 41.81 |
①實驗中使用的冰毒濃度應為______________。
②由實驗結果表明,納洛酮_________ (填促進/抑制/不影響/)HIV的增殖,能_______(填加強/阻滯)冰毒對HIV增殖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田七是陰生植物,生長在光照強度較弱的環(huán)境里更加適宜。某研究小組研究了遮陰處理對田七光合作用的影響,旨在為田七栽培提供理論依據。材料用具:田七幼苗,遮陽網(網內光強為自然光強的1/3左右),光合分析測定儀等。
(1)實驗步驟:選取若干生長狀況_______的田七幼苗,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用_______進行處理,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至植株長出6片葉,測定兩種環(huán)境下各項指標如下:
處理 | 葉綠素a | 葉綠素b | 類胡蘿卜素 |
對照 | 0. 45 | 0. 13 | 0. 32 |
遮陰 | 0. 52 | 0. 17 | 0. 38 |
(2)表中數據顯示,遮陰提高了田七葉片的_________,進而提高了田七適應弱光的能力。
(3)如圖中,對照組曲線呈現“雙峰”型,11時左右凈光合速率相對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科學家將大草履蟲與袋狀草履蟲盛在含有培養(yǎng)液的試管中混合培養(yǎng),試管中有好氧細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蟲主要以好氧細菌為食,袋狀草履蟲主要以酵母菌為食。實驗過程中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的數量變化如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好氧細菌和酵母菌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
B.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的種群數量增長曲線呈“S”型,且增長速率逐漸增大
C.大草履蟲和袋狀草履蟲之間屬于競爭關系,在培養(yǎng)液中都是隨機分布的
D.可以用抽樣檢測法調查試管中草履蟲的種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是青蛙離體的神經一肌肉標本示意圖,圖中的長度有AB+BC=CD的關系;乙是突觸的放大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刺激D處,肌肉和F內的線粒體活動明顯增強
B.刺激C處,A、D處可同時檢測到由“外正內負”到“外負內正”的膜電位變化
C.興奮從E傳遞到F,會發(fā)生“電信號一化學信號”的轉變
D.③的內容物釋放到②中體現了生物膜的結構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荔枝果皮鮮紅誘人,但是采后保鮮時間短,貯藏時易褐變。果色變化引起果品價值降低,制約荔枝產業(yè)發(fā)展。研究表明,荔枝果皮顏色的褐變原理包括如下變化。請回答問題:
(1)花色素苷是一類可溶性色素,存在于果皮細胞____________內的細胞液中。
(2)植物產生的POD(過氧化物酶)是一類能夠催化愈創(chuàng)木酚、H2O2等相應底物參與化學反應的蛋白質,酶活性受____________和pH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3)科研人員采摘妃子笑、無核和紫娘喜三個品種的荔枝鮮果,定期測定果皮中POD活性,結果如圖:
由圖中數據可知,采摘后最不易褐變的荔枝品種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據題目信息,請你為荔枝的保鮮提供合理建議: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茶樹葉片光合作用部分過程示意圖,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兩個階段,a、b表示相關物質,據圖回答。
【1】圖 16 中階段Ⅱ進行的場所是____________,外界光照強度主要通過影響階段______ (Ⅰ/Ⅱ)影響光合速率,在階段Ⅱ,C3的碳元素來自于_________。
【2】光合色素直接影響植物對光能利用,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有 。
A.無差別捕獲光能B.傳遞光能C.轉化光能D.促進CO2的吸收
研究人員通過人工誘變篩選出一株茶樹突變體,其葉綠素含量僅為普通茶樹的56%。左圖表示在25℃時不同光照強度下該突變體和普通茶樹的凈光合速率。右圖A、B表示某光強下該突變體與普通茶樹的氣孔導度(單位時間進入葉片單位面積的CO2量)和胞間CO2濃度。
【3】據左圖比較突變體與普通茶樹凈光合速率變化趨勢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右圖分析,______(普通/突變體)茶樹在單位時間內固定的CO2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細胞膜結構示意圖。請回答問題:
(1)圖中[2]表示兩層 分子,它構成膜的基本支架。
(2)離子進入細胞的方向是 (用圖中字母和“→”表示),幫助離子進入細胞的是圖中 [1] 。
(3)與細胞相互識別有關的是圖中 [3] 。
(4)膜功能的復雜程度主要取決于膜成分中 的種類和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三個相鄰的植物細胞之間水分流動方向示意圖,圖中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 )
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且乙<丙D.甲<乙,且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現有的肝硬化、肝癌多從乙肝發(fā)展而來,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F在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已經到了基因工程疫苗階段。
圖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的生產和使用過程,將乙肝病毒表面蛋白(HBsAg)基因片段導入大腸桿菌,讓重組后的大腸桿菌在培養(yǎng)過程中產生HBsAg。其中選用的質粒lacZ基因可使細菌利用加入培養(yǎng)基的物質X-gal,從而使菌落顯現出藍色,若無該基因,菌落則成白色。
【1】下列①~④表示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步驟,其中步驟①是___________;①-④步驟的正確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重組DNA分子導入大腸桿菌
③獲取HBsAg基因 ④HBsAg基因與運載體的連接
【2】據圖可知獲取HBsAg基因選用的限制酶方案是 。
A.EcoRV和BamHIB.只用EcoRVC.只用EcoRID.只用BamHI
【3】圖中所示抗原蛋白HBsAg和相應抗體的基因表達過程中,不同的是 。
A.基因所來源的物種B.轉錄出的mRNA堿基序列
C.氨基酸對應遺傳密碼子表D.翻譯出的氨基酸序列
【4】為了獲得產生HBsAg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一段時間挑選出_____(藍色/白色)的菌落進一步培養(yǎng),分子HBsAg屬于免疫反應中的_____________。
【5】接種基因工程疫苗比接種滅活獲減毒的病毒疫苗更安全,試從疫苗的結構特點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