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應下列Ⅰ、Ⅱ小題:

Ⅰ.為研究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的影響因素,研究者從剛宰殺的大白鼠體內(nèi)分離新鮮的下丘腦和腦垂體,然后把這些結(jié)構(gòu)單獨或一起培養(yǎng)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狀腺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后測定培養(yǎng)基內(nèi)TSH的濃度,結(jié)果如下:

 

 

 

 

 

 

   (1)在上述實驗中設置A瓶的目的是什么?          

   (2)將以上裝置中的實驗結(jié)果進行相互比較,可以得出哪些結(jié)論?

II.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生長,其作用機理的某種假說指出:生長素是以擴散作用通過細胞壁,然后與細胞膜上的蛋白質(zhì)結(jié)合。這種結(jié)合激活了細胞膜上轉(zhuǎn)運氫離子的載體,將氫離子向膜外運輸,使細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細胞壁變得松馳,水分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產(chǎn)生壓力,使細胞伸長生長。為了探究生長素是否是以酸化細胞壁的方式促進細胞生長,某研究小組用燕麥胚芽鞘為實驗材料,并設計了實驗步驟,請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并寫出實驗預期和相應結(jié)論。

   (一)實驗材料和用具:

燕麥胚芽鞘若干、中性緩沖溶液、弱酸性緩沖溶液、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同型號小瓶若干、刻度滴管、小刀、直尺、鑷子、標簽等。(提示:緩沖溶液可以維持酸堿度的恒定且對植物的代謝沒有影響,兩種緩沖溶液均為低濃度溶液)

   (二)實驗方法和步驟:

   (1)實驗材料預處理:對實驗用的燕麥胚芽鞘作如下處理:

選取生長狀況一致的燕麥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測量并記錄長度(每個胚芽鞘切段長度應保持一致);用蒸餾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問:為什么胚芽鞘要切去尖端?                                     

   (2)實驗步驟

① 選取處理過的燕麥切段若干,并分成等量的A、B、C三組(每組10段),

② 取小瓶3個,編號為l、2、3。l號瓶加入中性緩沖液2ml和A組材料;2號瓶加入                            ;3號瓶加入                            ;分別加蓋,并放在               下培養(yǎng)。

③ 培養(yǎng)相同的時間后,                                      。

   (三)實驗預期和相應結(jié)論:

   (1)                                                   

   (2)                                                   

(20分)

I.(6分) (1)作為對照, (2分)

   (2)下丘腦不能分泌TSH;垂體能分泌TSH;甲狀腺激素能夠抑制垂體分泌TSH;下丘腦能促進垂體分泌TSH(共4分,每答一項得1分)

II(14分)(1)排除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對實驗的干擾(2分)

   (2)②酸性緩沖液2ml和B組材料 (2分)

       適宜濃度的生長素溶液2m1和C組材料(2分)(實驗設計合理即給分)

       相同且適宜條件(2分)

       ③測量、記錄,并比較三組胚芽鞘切段的長度(2分)

   (三)(1)若A組胚芽鞘切段的長度變化不明顯,B組和C組胚芽鞘切段明顯伸長,則證明生長素是以酸化細胞壁的方式促進細胞伸長生長。(2分,答案合理則給分)

   (2)A組和B組胚芽鞘沒有明顯變化,C組胚芽鞘切段明顯伸長,則說明生長素并非是以酸化細胞壁的方式促進細胞伸長生長。(2分,答案合理則給分)


解析:

Ⅰ.考查動物激素調(diào)節(jié)的知識內(nèi)容。該題的目的是探究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的部位,及影響其分泌的因素。動物的激素調(diào)節(jié)是一個分級調(diào)節(jié)和反饋調(diào)節(jié)的過程。

(1)從圖中可知,A瓶中除培養(yǎng)基外,無任物器官和其它物質(zhì)。在本組實驗中起一對照作用。

(2)B瓶在培養(yǎng)基中放入下丘腦,結(jié)果瓶內(nèi)測不到促甲狀腺激素(TSH)。而在放入垂體的培養(yǎng)瓶中測到了較多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推斷出下丘腦不能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垂體能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在同時放有垂體和甲狀腺激素的D瓶中測到的促甲狀腺激素(TSH)較少,推斷出甲狀腺激素有抑制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的作用。在同時放有下丘腦和垂體的E瓶中,測到的促甲狀腺激素(TSH)最多,推斷下丘腦能促進行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TSH)。

Ⅱ.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機理及實驗設計。

(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生長素是否是以酸化細胞壁的方式促進細胞生長,而胚芽鞘尖端是能產(chǎn)生生長素的,故進行實驗時必須切去尖端,以排除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生長素對實驗的干擾。

(2)根據(jù)實驗目的來設計實驗,就要比較加入生長素和加入酸性緩沖液后胚芽鞘的生長情況是否相同,同時用加入中性緩沖液的胚芽鞘生長狀況作對比。

(3)如果加入中性緩沖液的胚芽鞘切段長度變化不明顯,而加入生長素和加入酸性緩沖液的胚芽鞘切段長度變化明顯,則說明生長素是以酸化細胞壁的方式促進細胞伸長生長。如果加入中性緩沖液的胚芽鞘切段和加入生長素胚芽鞘切段伸長不明顯,而加入酸性緩沖液的胚芽鞘切段伸長明顯,則說明生長素并非是以酸化細胞壁的方式促進細胞伸長生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分析回答下列Ⅰ、Ⅱ兩個小題。

Ⅰ.番茄植株有無茸毛(A、a)和果實的顏色(B、b)由位于兩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遺傳中,某種純合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致死效應,不能完成胚的發(fā)育。有人做了如下三個番茄雜交實驗:

實驗1:有茸毛紅果×有茸毛紅果→有茸毛紅果∶無茸毛紅果=2∶1

實驗2:有茸毛紅果×無茸毛紅果→有茸毛紅果∶有茸毛黃果∶無茸毛紅果∶無茸毛黃果=3∶1∶3∶1實驗3:有茸毛紅果×有茸毛紅果→有茸毛紅果∶有茸毛黃果∶無茸毛紅果∶無茸毛黃果

(1)番茄的果實顏色性狀中,       果是隱性性狀。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         。

(2)實驗1子代中的有茸毛紅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欲進一步確認,最簡便的方法是                                   

(3)實驗2中甲、乙兩親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                          

(4)實驗3產(chǎn)生的子代有4種表現(xiàn)型,理論上其比例應為        ,共有         種基因型。

(5)在生長環(huán)境適宜的情況下,讓實驗2子代中的有茸紅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個體中出現(xiàn)有茸毛黃果的概率是          。

Ⅱ.有人在一個數(shù)量足夠多的油菜群體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株矮稈植株,為了探究其原因:他依次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讓這株矮稈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均表現(xiàn)為矮稈。

實驗二、將實驗一得到自交后代分別作父本和母本與正常油菜雜交,獲得F1植株。將F1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植株形成F2群體。在所有的F2群體中,正常植株與矮稈植株的比例均為3∶1。

實驗三、取實驗二獲得的F2群體中矮桿植株,分別與正常親本植株、變異親本植株雜交,觀察其后代的表現(xiàn)型。

(1)實驗一的目的是                                                            。

(2)根據(jù)實驗二中F2群體的表現(xiàn)型,能夠得出                       至少兩個結(jié)論。

(3)實驗三是為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江西省吉水中學高三第九次周考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回答下列I、II小題
I、下圖表示光照強度對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據(jù)圖回答:

(1)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利用率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與B植物相比,A植物應種植在________條件下。(2分)
II、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A、B兩支試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蠶豆子葉,B管中加入發(fā)芽的蠶
豆子葉。在兩管中分別加入甲烯藍溶液(注:甲烯藍氧化態(tài)為藍色,接受氫后為無色)一段時間后倒出溶液,兩管中的子葉都呈藍色。然后,兩管分別加水淹沒子葉、抽氣,在水面上覆蓋適量石蠟油,37℃保溫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管中的子葉不變色,B管中的子葉藍色變淺.取出子葉放在濾紙上,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管中取的子葉不變色,B管中取出的子葉藍色變深。
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回答問題:
(1)37℃保溫一段時間后,B管子葉藍色變淺的原因是                               。
(2)濾紙上B管子葉藍色變深的原因是                                        。
(3)A管子葉37℃保溫后不變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實驗設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屆浙江省紹興一中高三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I、II小題:
I、下圖表示光照強度對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據(jù)圖回答:

(1)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利用率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                        。
(2)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與B植物相比,A植物應種植在______________條件下。
II、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A、B兩支試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蠶豆子葉,B管中加入發(fā)芽的蠶豆子葉。在兩管中分別加入甲烯藍溶液(注:甲烯藍氧化態(tài)為藍色,接受氫后為無色)一段時間后倒出溶液,兩管中的子葉都呈藍色。然后,兩管分別加水淹沒子葉、抽氣,在水面上覆蓋適量石蠟油,37℃保溫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管中的子葉不變色,B管中的子葉藍色變淺.取出子葉放在濾紙上,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管中取的子葉不變色,B管中取出的子葉藍色變深。
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回答問題:
(1)37℃保溫一段時間后,B管子葉藍色變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濾紙上B管子葉藍色變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葉37℃保溫后不變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實驗設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浙江省高三期中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列I、II小題:

I、下圖表示光照強度對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據(jù)圖回答:

(1)A、B兩種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光能利用率的差異是________________                         。

(2)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與B植物相比,A植物應種植在______________條件下。

II、某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A、B兩支試管,在A管中加入煮熟的蠶豆子葉,B管中加入發(fā)芽的蠶豆子葉。在兩管中分別加入甲烯藍溶液(注:甲烯藍氧化態(tài)為藍色,接受氫后為無色)一段時間后倒出溶液,兩管中的子葉都呈藍色。然后,兩管分別加水淹沒子葉、抽氣,在水面上覆蓋適量石蠟油,37℃保溫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管中的子葉不變色,B管中的子葉藍色變淺.取出子葉放在濾紙上,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A管中取的子葉不變色,B管中取出的子葉藍色變深。

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回答問題:

(1)37℃保溫一段時間后,B管子葉藍色變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濾紙上B管子葉藍色變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管子葉37℃保溫后不變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實驗設置A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