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轉化,某小組進行如下實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濁液中存在平衡:AgSCN(s)Ag+(aq)+SCN-(aq)
B.②中顏色變化說明上層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顏色變化說明有AgI生成
D.該實驗可以證明AgI比AgSCN更難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別依據下列實驗事實,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實驗事實 | 結論 | |
A | 苯酚和水的濁液中,加碳酸鈉溶液,溶液變澄清 |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強 |
B | 將“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紅溶液中,褪色緩慢,若同時加入食醋,紅色很快褪為無色 | 隨溶液pH減小,“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增強 |
C | 銅放入稀硫酸中,無明顯現象,再加入硝酸鈉固體,溶液變藍,有明顯的氣泡放出,銅溶解 | 硝酸鈉可以加快銅與稀硫酸的反應速率 |
D | 向2 mL 0.1 mol/L的硝酸銀溶液中加入1 mL0.1 mol/L NaCl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再加入幾滴0.1 mol/L 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 氯化銀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鹵族元素的單質能與H2反應
H2+F2=2HF | 在暗處能劇烈化合并發(fā)生爆炸 |
H2+Cl2=2HCl | 光照或點燃發(fā)生反應 |
H2+Br2=2HBr | 加熱至一定溫度才能反應 |
H2+I2=2HI | 不斷加熱才能緩慢反應,生成的HI會分解 |
(1)鹵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____族。
(2)用電子式表示HCl的形成過程______________。
(3)依據上表,可以推測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___________(填字母)。
a. 單質的熔沸點逐漸升高 b. 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c. 鹵化氫的還原性依次減弱 d. 鹵化氫的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
(4)不同鹵素原子之間可形成鹵素互化物,其性質與鹵素單質相近。寫出BrCl和SO2在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現有下列濃度均為0.1 mol/L的電解質溶液:
①Na2CO3、② NaHCO3、③、④CH3COONH4、⑤ NH4HCO3
(1)上述5種物質的溶液既能與鹽酸又能與燒堿溶液反應的是(填寫序號) 。
(2)已知溶液④呈中性,該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3)已知溶液⑤呈堿性,比較④、⑤兩溶液的酸堿性,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研究大氣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和H2S)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1)高濕條件下,寫出大氣中SO2轉化為HSO3—的方程式: 。
(3)二氧化硫—空氣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以利用大氣所含SO2快速啟動,其裝置示意圖如下:
① 質子的流動方向為 (“從A到B”或“從B到A”)。
② 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
(4)燃煤煙氣的脫硫減排是減少大氣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關鍵。SO2煙氣脫除的一種工業(yè)流程如下:
① 用純堿溶液吸收SO2將其轉化為HS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② 若石灰乳過量,將其產物再排回吸收池,其中可用于吸收SO2的物質的化學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電解質的水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
(1)醋酸是常見的弱酸。
① 醋酸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
② 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稀溶液中CH3COOH電離程度增大的是 (填字母序號)。
a.滴加少量濃鹽酸 b.微熱溶液
c.加水稀釋 d.加入少量醋酸鈉晶體
(2)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別滴定體積均為20.00 mL、濃度均為0.1 mol·L-1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過程中溶液pH隨加入NaOH溶液體積而變化的兩條滴定曲線。
滴定醋酸的曲線是 (填“I”或“II”)。
② 滴定開始前,三種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最大的是 。
③ V1和V2的關系:V1 V2(填“>”、“=”或“<”)。
④ M點對應的溶液中,各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3)為了研究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轉化,某同學查閱資料并設計如下實驗。
資料:AgSCN是白色沉淀,相同溫度下,溶解度:AgSCN > AgI。
操作步驟 | 現象 |
步驟1:向2 mL 0.005 mol·L-1 AgNO3溶液中加入2 mL 0.005 mol·L-1 KSCN溶液,靜置。 | 出現白色沉淀。 |
步驟2:取1 mL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加1滴2 mol·L-1 Fe(NO3)3溶液。 | 溶液變紅色。 |
步驟3:向步驟2的溶液中,繼續(xù)加入5滴3 mol·L-1 AgNO3溶液。 | 現象a ,溶液紅色變淺。 |
步驟4:向步驟1余下的濁液中加入5滴3 mol·L-1 KI溶液。 | 出現黃色沉淀。 |
寫出步驟2中溶液變紅色的離子方程式 。
步驟3中現象a是 。
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步驟4的實驗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煙氣(主要成分CO2、CO、SO2、NOX) 的排放對環(huán)境有很大的影響。
I.利用氨水作吸收液是當前有效捕捉CO2的方法,經過可逆反應生成NH4HCO3。生成的NH4HCO3分解可得到CO2,從而實現吸收液的再生。
(1)寫出氨水捕捉CO2 的化學方程式 。
(2)已知:NH4HCO3 溶液顯堿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NH3·H2O)>c(H2CO3)
b.c(NH4+)>c(HCO3—)>c(OH—)>c(H+)
c.c(NH3·H2O)+c(NH4+)=c(H2CO3)+c(HCO3—)
d.c(HCO3—)+2c(CO32—)+c(OH—)=c(H+)+c(NH4+)
(3)如圖是氨水吸收CO2 的脫除率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圖。
應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 CO2 在 40℃-45℃ 脫除率降低可能的原因 。
II.SO2、NOX 可以經 O3 預處理后用 CaSO3 水懸浮液吸收,可減少煙氣中SO2、NOX 的含量。O3 氧化煙氣中 NOX 的主要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4)用CaSO3水懸浮液吸收煙氣中NO2時,清液 ( pH約為8) 中SO32-將NO2轉化為NO2-,其離子方程式為 。
(5)CaSO3水懸浮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能提高NO2 的吸收速率,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其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C1化學”是指以碳單質或分子中含1個碳原子的物質(如CO、CO2、CH4、CH3OH等)為原料合成工業(yè)產品的化學工藝,對開發(fā)新能源和控制環(huán)境污染有重要意義。
(1)一定溫度下,在兩個容積均為2 L的密閉容器中,分別發(fā)生反應:
CO2(g)+3H2(g)CH3OH(g)+H2O(g) △H=﹣49.0kJ/mol。相關數據如下:
容器 | 甲 | 乙 |
反應物投入量 | 1 mol CO2(g)和3 mol H2(g) | 1 mol CH3OH(g)和1 mol H2O(g) |
平衡時c(CH3OH) | c1 | c2 |
平衡時能量變化 | 放出29.4 kJ | 吸收a kJ |
請回答:
①c1 c2(填“>”、“<”或“=”);a = 。
②若甲中反應10 s時達到平衡,則用CO2來表示甲中反應從開始到平衡過程中的平均反應速率是 mol/(L·s)。
(2)壓強為p1時 ,向體積為1 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b mol CO和2b mol H2,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平衡時CO的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
①該反應屬于 (填“吸”或“放”)熱反應;p1 p2(填“>”、“<”或“=”)。
②100℃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 (用含b的代數式表示)。
(3)治理汽車尾氣的反應是2NO(g)+2CO(g)?2CO2(g)+N2(g) △H<0。在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通入n(NO):n(CO)=1:2的混合氣體,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圖像正確且能說明反應在進行到t1時刻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 (選填字母)。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福建省龍巖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區(qū)別硝石(KNO3)和樸消(Na2SO4):“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經集注》,這里運用了硝石的哪些性質:
A.焰色反應 B.氧化性 C.還原性 D.不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7屆福建省龍巖市五校高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Na2O2的電子式:
B.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C.HClO分子的結構式:H-Cl-O
D.乙烯的結構簡式:CH2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