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的性質(zhì)與應用均正確的是

A.MgO的熔點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溫材料
B.Na2O2是堿性氧化物,具有強氧化性可用于殺菌消毒
C.氨氣是一種堿性氣體,可用P2O5或無水CaCl2干燥
D.SO2和Cl2都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兩者等體積混合可以增強漂白能力

A

解析試題分析:A、正確;B、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屬于過氧化物,B不正確;C、3NH3+H3PO4=(NH4)3PO4,CaCl2也能與NH3反應可以發(fā)生絡(luò)合作用,得到八氨合氯化鈣(CaCl2·8NH3),C不正確;D、Cl2+SO2+2H2O=2HCl+H2SO4,從方程式看出,兩者等體積混合失去漂白能力。選A。
考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物質(zhì)的性質(zhì)和用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化學中常用圖像直觀地描述化學反應的進程或結(jié)果。下列圖像描述錯誤的是(    )

A.圖①表示催化劑對可逆反應2X(g)+2Y(g)3Z(g)+W(s)的影響,乙使用催化劑 
B.圖②表示乙酸溶液中通人氨氣至過量的過程中溶液導電性的變化 
C.圖③表示在1 L 1 mol·L-1FeBr2溶液中通人C12時Br-的量的變化 
D.圖④表示一定濃度NaHCO3溶液中滴加鹽酸,生成CO2與滴加鹽酸物質(zhì)的量的關(guā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化學反應得出的結(jié)論不正確的是

 
化學反應
結(jié) 論
A
2Na + 2H2 O=2NaOH + H2
4Na + O2= 2Na2O
Na應隔絕空氣,密封保存
B
CO32- + 2H=CO2 + H2O
遇強酸產(chǎn)生大量CO2的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CO32-
C
Al2O3+ 6H=2Al3+ + 3H2O
Al2O3+ 2OH=2AlO2+ H2O
Al2O3是兩性氧化物
D
CO2(少量) +H2O+ C6H5O→HCO3+C6H5OH
相同溫度時,電離出H的能力:
H2CO3 > C6H5OH> 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室常用鋁鹽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制備Al(OH)3沉淀
B.將Na投入到NH4Cl溶液中只能生成一種氣體
C.過量的銅與濃硝酸反應有一氧化氮生成
D.飽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復至室溫后溶液的pH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說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因為氨水是弱堿,所以不能用FeCl3溶液和氨水反應制取Fe(OH)3
C.明礬水解形成的Al(OH)3膠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可用它來凈水
D.濃硫酸為強氧化劑,二氧化硫為強還原劑,所以不能用前者干燥后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元素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CO和SiO2都不能和水反應,所以它們都不是酸性氧化物
B.易溶于水的化合物溶于水的過程一定有化學鍵斷裂的過程
C.Na2O2是離子化合物,但是含有共價鍵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lmL 1 mol/L FeCl3溶液,制得紅褐色Fe(OH)3膠體.則膠粒的數(shù)目是10一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實驗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①鈉放入水中后,沉在水下緩緩冒出氣體
②Na2CO3和NaHCO3的溶液都可以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③氫氣在氧氣或氯氣中燃燒,都能觀察到淡藍色火焰
④將某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紅色褪去,說明該氣體一定是SO2
⑤向某溶液中加入燒堿溶液,加熱后生成使?jié)駶櫦t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說明原溶液中有NH4+
⑥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熱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鹽酸.硝酸和硫酸均有強氧化性和強酸性
B.Fe分別與氯氣和稀鹽酸反應所得氯化物相同
C. K.Zn分別與不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D制備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將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陳述Ⅰ、Ⅱ正確并且有因果關(guān)系的是(   )

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
A
濃H2SO4有吸水性
濃H2SO4可用于干燥NH3
B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的橙色褪去
C
Mg有還原性
電解MgCl2飽和溶液可制備Mg
D
鋅金屬性比鐵強
海輪外殼上裝鋅塊可減緩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