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溫度下,某一密閉恒容的容器內(nèi)存在可逆反應A(g)+3B(s)2C(g),可判斷其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
A.當生成C的速率為0時                      
B.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 molA,同時生成3n molB     
D.A、B、C的分子數(shù)之比為1:3:2

B

解析試題分析:A.當生成C的速率與消耗C的速率相等而且不為0時,反應達到平衡,錯誤。B.由于容器的容積不變,而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會發(fā)生變化,氣體的質(zhì)量也會發(fā)生變化,所以若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不隨時間而變化,則反應達到平衡,正確;C.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 molA,同時生成3n molB,因此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正確;D.反應達到平衡時,A、B、C的分子數(shù)之比可能為1:3:2,也可能不是,這與加入的物質(zhì)的量的多少有關(guān),因此不能判斷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錯誤。
考點:考查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的標志的知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可逆反應2SO2+O22SO3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夠長的時間后,18O原子

A.只存在于O2B.只存在于O2和SO3
C.只存在于O2和SO2D.存在于O2、SO2和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原創(chuàng))某課外研究小組的同學將FeCl3(aq)滴加到5%H2O2溶液后,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無色氣體由慢到快,最后再變慢;溶液溫度升高;同時溶液顏色由黃色立即變?yōu)樽睾稚,當反應殆盡時,溶液又恢復黃色,由此得出以下結(jié)論,你認為錯誤的是

A.H2O2的分解反應為放熱反應
B.FeCl3是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C.與不加FeCl3(aq)相比,當H2O2均完全分解時,加FeCl3(aq)使反應放出的熱量更多
D.若將少量FeCl2溶液滴入過量5%H2O2溶液中,則除溶液顏色變化不同外,其它現(xiàn)象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已知在一定條件下, 2SO2+O22SO3  反應達平衡后SO2的轉(zhuǎn)化率為45.3%,加入V2O5(催化劑)后,SO2的轉(zhuǎn)化率為

A.大于45.3%B.小于45.3%C.等于45.3%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四個數(shù)據(jù)都表示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其中代表同一反應速率的是       
= 0.3mol·L-1·min-1= 0.9 mol·L-1·min-1
= 0.015 mol·L-1·s-1   ④= 2.25 mol·L-1·min-1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解釋實際應用的原理表達式中,不正確的是

A.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
B.熱的純堿溶液堿性增強:
C.向懸濁液中加入溶液:
D.配制FeCl3溶液時為防止溶液渾濁常加入少量稀鹽酸Fe3++3H2OFe(OH)3+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g)+3B(g)  2C(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標志是
A.C生成的速率與A分解的速率2倍相等    
B.單位時間生成n mol A,同時生成3n mol B
C.A、B、C的濃度不再變化                
D.A、B、C的分子數(shù)比為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把下列四種X的溶液,分別加入四個盛有10 mL 2 mol·L-1鹽酸的燒杯中,此時X和鹽酸緩和地進行反應,其中反應速率最大的是(    )

A.10 mL 2 mol·L-1 B.20 mL 2 mol·L-1 C.10 mL 4 mol·L-1 D.20 mL 3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對于可逆反應2A(g)+3B(g)3C(g),在一定條件下,使一定量A和B氣體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具有的關(guān)系是
A.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c(A):c(B):c(C)=2:3:3
B.平衡混合物體積是反應開始前的3/5
C.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
D.單位時間內(nèi),若消耗了a mol A物質(zhì),則同時也消耗了1.5a mol C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