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40 mL 1.5 mol·L-1的CuSO4溶液與3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淺藍色的沉淀,假如c(Cu2+)、c(OH-)都已變得很小,可忽略,則生成的沉淀的組成可表示為( )
A.Cu(OH)2
B.CuSO4·Cu(OH)2
C.CuSO4·2Cu(OH)2
D.CuSO4·3Cu(OH)2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一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1是銅鋅原電池示意圖。圖2中,x軸表示實驗時流入正極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y軸表示
A.銅棒的質(zhì)量
B.c(H+)
C.c(Zn2+)
D.c(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推斷題
軟質(zhì)隱形眼鏡材料W、樹脂X的合成路線如圖所示。
(1)A 中含有的官能團名稱是_________。
(2)甲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
(3)B→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
(4)B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屬于酯且含有碳碳雙鍵的同分異構體共有______種(不考慮順反異構,下同),寫出其中能發(fā)生銀鏡反應,且含有甲基的所有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
(5)已知F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10,分子中碳原子、氫原子數(shù)都是氧原子數(shù)的3倍,苯環(huán)上的氫原子化學環(huán)境都相同.則F還能發(fā)生的反應是________(填序號)。
A.加成反應 b.氧化反應 c.加聚反應 D.水解反應
(6)寫出樹脂X可能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7)E的分子式為C10H14O2,含三個甲基,苯環(huán)上的一溴代物有兩種,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是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根據(jù)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 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A | 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AlO結合H+的能力比CO強 |
B | 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 溶液顯血紅色 |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 |
C | 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 試紙不變藍 | 原溶液中一定無NH |
D | 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某溶液進行焰色反應 | 火焰呈黃色 | 原溶液中一定有Na+、無K+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霧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重金屬離子可導致蛋白質(zhì)變性
B.SO2和NxOy都屬于酸性氧化物
C.苯是最簡單的芳香烴
D.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人為因素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松原市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說:“水銀熔化(加熱)還復為丹”。《黃帝九鼎神丹經(jīng)》中的“餌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熱Hg制得的。這里的“丹”是指( )
A.氧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氯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大慶鐵人中學高二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有機物分子中,若某個碳原子連接4 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則這種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凡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物質(zhì)一定具有光學活性。已知某有機物結構如下: 具有光學活性,當它發(fā)生下列反應后生成的有機物仍然具有光學活性的是
A.與甲酸發(fā)生酯化反應 B.與NaOH 溶液共熱
C.與氧氣發(fā)生催化氧化 D.在催化劑存在下與H2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南一中高一下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元素周期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第IA族元素全部是金屬元素
B. 過渡元素全是金屬元素
C. 第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
D.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屬與非金屬的分界線附近可以尋找制造半導體的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