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實驗中.可以不用溫度計的是
A. 制乙烯 B. 制硝基苯 C. 制溴苯 D. 石油分餾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儲存濃H2SO4的鐵罐外口易出現(xiàn)腐蝕,主要原因是硫酸具有
A.脫水性和吸水性B.強氧化性和脫水性
C.吸水性和酸性D.難揮發(fā)性和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常利用甲醛法測定(NH4)2SO4樣品中氮的質(zhì)量分數(shù),其反應(yīng)原理為:4NH4++6HCHO =3H++6H2O+(CH2)6N4H+[滴定時,1 mol (CH2)6N4H+與 l mol H+相當],然后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反應(yīng)生成的酸。某興趣小組用甲醛法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I 稱取樣品1.500 g。
步驟II 將樣品溶解后,完全轉(zhuǎn)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搖勻。
步驟III 移取25.00 mL樣品溶液于250 mL錐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搖勻、靜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試液,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復(fù)2次。
(1)根據(jù)步驟III 填空:
①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直接加入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則測得樣品中氮的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水未倒盡,則滴定時用去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滴定時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眼睛應(yīng)觀察____________。
(A)滴定管內(nèi)液面的變化 (B)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的變化
④滴定達到終點時,酚酞指示劑由_________色變成_________色。
(2)滴定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標準溶液的濃度為0.1010 mol·L-1,則該樣品中氮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Na與CuSO4溶液反應(yīng):2Na+Cu2+=2Na++Cu
B. 新制氯水中:Cl2+H2O 2H++ClO-+Cl-
C. 200 mL 2 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11.2L標準狀況下的氯氣:4Fe2++6Br-+5Cl2=4Fe3++3Br2+10Cl-
D. 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Ca2++HCO3-+OH-= 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由于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以煤為原料制備一些化工產(chǎn)品的前景又被看好.圖是以煤為原料生產(chǎn)聚乙烯(PVC)和人造羊毛的合成線路.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反應(yīng)類型:反應(yīng)①_______________,反應(yīng)②______________;
(2)寫出結(jié)構(gòu)簡式:PVC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寫出A→D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與D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且可發(fā)生堿性水解的物質(zhì)有_______________種(不包括環(huán)狀化合物),寫出其中一種的結(jié)構(gòu)簡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油的分餾、裂化、裂解屬于化學(xué)變化B.煤的干餾、氣化、液化屬于物理變化
C.石油分餾后所得的汽油、煤油、柴油均是純凈物D.天然氣、沼氣的主要成分均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zhì)屬于酯類的是( )
①豆油 ②甘油 ③牛油 ④溶劑油 ⑤汽油 ⑥硝化甘油 ⑦潤滑油
A.②④⑤⑦B.①③⑥C.⑤⑥⑦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物質(zhì)分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HNO3屬于酸B.Mg(OH)2屬于堿
C.液氯屬于混合物D.SO2屬于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