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方案一: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與氫氣;
(1)鎂的質量分數(shù)最小時,金屬鋁的質量最大,需要的氫氧化鈉溶液最多,實際需要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應大于或等于最大值,據此計算;
(2)鎂上會附著偏鋁酸鈉等物質,未洗滌導致測定的鎂的質量偏大;
方案二:(1)裝置的組裝順序:合金與水反應,用排水量氣法測定氫氣的體積,其中盛水的試劑瓶導管一定要短進長出,增大壓強原理將水排出,量筒中水的體積就是生成氫氣的體積,量筒內導管應伸入量筒底部;
(2)①保持分液漏斗內氣體壓強與錐形瓶內氣體壓強相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時稀硫酸能順利滴下,滴入錐形瓶的稀硫酸體積等于進入分液漏斗的氣體體積,從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氫氣體積誤差;
②滴定管的數(shù)值零刻度在上方,兩次的體積之差為測定的氫氣的體積(注意應保持干燥管與滴定管內液面等高),收集氫氣后滴定管內液面上升,讀數(shù)減小;
③氣體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較大,若要確定氣體的物質的量,必須知道實驗時的溫度和壓強.
解答 解:方案一: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與氫氣,反應方程式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為:2Al+2NaOH+2H2O=2NaAlO2+3H2↑;
(1)含鎂為3%時,金屬鋁的含量最高,10.8g合金中鋁的質量為,10.8g×(1-3%)=10.8×97%g,則: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2mol
10.8g×97% V×10-3L×4.0mol/L
所以54g:(10.8g×97%)=2mol:(V×10-3L×4.0mol/L),解得:V=97,
故V(NaOH溶液)≥97mL,
故答案為:97;
(2)鎂上會附著偏鋁酸鈉等物質,未洗滌導致測定的鎂的質量偏大,鎂的質量分數(shù)偏高,
故答案為:偏高;
方案二:(1)裝置的組裝順序:合金與水反應,用排水量氣法測定氫氣的體積,其中盛水的試劑瓶導管一定要短進長出,利用增大壓強原理將水排出,量筒中水的體積就是生成氫氣的體積,量筒內導管應伸入量筒底部,故連接順序為:(A)接(E)(D)接(G),
故答案為:E、D、G;
(2)①裝置中導管a的作用是:保持分液漏斗內氣體壓強與錐形瓶內氣體壓強相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時稀硫酸能順利滴下,滴入錐形瓶的稀硫酸體積等于進入分液漏斗的氣體體積,從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氫氣體積誤差,
故答案為:保持分液漏斗內氣體壓強與錐形瓶內氣體壓強相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時稀硫酸能順利滴下,滴入錐形瓶的稀硫酸體積等于進入分液漏斗的氣體體積,從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氫氣體積誤差;
②滴定管的數(shù)值零刻度在上方,兩次的體積之差為測定的氫氣的體積,收集氫氣后滴定管內液面讀數(shù)減小,所以測定氫氣的體積為V1-V2,
故答案為:V1-V2,
③由于氣體受溫度和壓強的影響較大,若要確定氣體的物質的量,必須知道實驗時的溫度和壓強,
故答案為:實驗時的溫度和壓強.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含量的測定、對實驗原理與裝置的理解、實驗方案設計等,題目難度中等,理解實驗原理是解題的關鍵,是對知識的綜合考查,需要學生具有知識的基礎與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密閉容器中加入3mol H2和1molN2,充分反應后可得到NH3分子數(shù)為2NA | |
B. | 0.1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Na+為0.2NA | |
C. | 一定條件下,23 g Na與O2反應生成Na2O2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NA | |
D. | 標準狀況下,22.4L SO3中含有的氯原子數(shù)為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苯、甲苯 | B. | 乙炔、苯乙烯 | C. | 甲醛、甲酸甲酯 | D. | 甲烷、辛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④ | B. | ②③④ | C. | ③④ | D. | ②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元素周期表有 18 個族 | |
B. | 1-20 號元素稱為短周期元素 | |
C. | 元素周期表中有 7 個主族,7 個副族 | |
D. | 零族元素原子最外層均為 8 個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選項 | 實驗操作 | 實驗目的 |
A | 溴乙烷在氫氧化鈉溶液存在下加熱水解后,加入硝酸銀溶液 | 可用于檢驗溴元素的存在 |
B | 苯中有少量苯酚,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分液 | 可用于除去苯中的苯酚 |
C | 乙烷中有少量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可用于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
D | 測乙烯與溴水反應前后的pH | 可驗證發(fā)生的是加成反應還是取代反應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