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小心誤將水加入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里,你將采用下列何種方法分離

A.過濾 B.分液 C.滲析 D.萃取

B

解析試題分析:食用花生油和水為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兩種液體,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A、過濾用于固體和液體分離,錯(cuò)誤;B、食用花生油和水為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兩種液體,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正確; C、滲析用于膠體的精制,錯(cuò)誤;D、萃取是利用物質(zhì)在不同溶劑中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zhì)從它與另一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食用花生油和水兩種物質(zhì)互不相溶,分層,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離,錯(cuò)誤。
考點(diǎn):考查物質(zhì)的分離。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除雜質(zhì)選用試劑和主要操作都正確的是

 
 
物質(zhì)
 
雜質(zhì)
 
試劑
 
主要操作
 
A
 
SiO2
 
Fe2O3
 
鹽酸
 
過濾
 
B
 
NaHCO3
 
NH4Cl
 

 
加熱
 
C
 
鐵粉
 
銅粉
 
稀硫酸
 
過濾
 
D
 
甲烷
 
乙烯
 
溴水
 
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利用下列實(shí)驗(yàn)裝置進(jìn)行的相應(yīng)實(shí)驗(yàn),不能達(dá)到實(shí)驗(yàn)?zāi)康牡氖?br />

A.圖1所示裝置可制取氨氣
B.圖2所示裝置可分離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
C.圖3所示裝置可制取乙烯并驗(yàn)證其易被氧化
D.圖4所示裝置可說明濃H2SO4具有脫水性、強(qiáng)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還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某溶液中所含離子的檢驗(yà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顯紅色,再向溶液中滴幾滴新制的氯水,溶液變?yōu)榧t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溶液在火焰上灼燒,產(chǎn)生黃色的火焰,則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D.加鹽酸,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固體混合物含有等物質(zhì)的量且均為1mol的四種成分中的某兩種。通過實(shí)驗(yàn)確定其組成:取少量固體溶于水,得到無色澄清的溶液;向該溶液滴入少量的硝酸鋁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該固體混合物的組成是

A.KC1、NaOH B.KC1、C.NaOH、D.K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只用一種試劑就能將苯酚、乙醇、NaOH、KSCN、Na2CO3、KI六種溶液鑒別開的是

A.FeCl3溶液B.KMnO4溶液C.溴水D.CC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海洋中有豐富的食品、礦產(chǎn)、能源、藥物和水產(chǎn)資源等(如下圖所示),

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第①步中除去粗鹽中的SO42-、Ca2+、Mg2+、Fe3+等雜質(zhì),加入的藥品順序?yàn)椋篘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過濾后加鹽酸
B.加熱蒸干氯化鎂溶液獲得氯化鎂固體,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鎂冶煉金屬鎂
C.從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為了富集溴
D.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實(shí)驗(yàn)室中,下列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碳酸鈉溶液,振蕩,然后分液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使乙烯轉(zhuǎn)化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濃HNO3和濃H2SO4,將其倒入NaOH溶液中,靜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將其通入NaOH溶液中洗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某無色氣體可能由O2、CO、CO2、HCl、NH3、NO、Br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通過圖中洗氣瓶后氣體體積減少(該裝置前后都不與大氣直接相連),通過干燥管(內(nèi)盛放Na2O2)后氣體呈紅棕色,則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原氣體中一定有NO和O2
B.原氣體中一定有NH3、NO、CO2、CO
C.原氣體中一定沒有CO
D.原氣體中一定沒有HCl、Br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