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Ca2+、Cl-、CO32- B. Na+、Mg2+、SO42-、OH-
C. K+、Na+、OH-、Cl- D. Cu2+、Ba2+ 、Cl-、SO42-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1molNe和1molO2的體積相同
B. 1mol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
C.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物質的體積約為22.4L
D. 在標準狀況下,1molNe和Cl2的混合氣體的體積約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配制240mL0.2mol·L-1Na2CO3溶液的示意圖;卮鹣铝袉栴}:
(1)①中稱得Na2CO3__________g。
(2)玻璃棒在②、③兩步中的作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出現(xiàn)如下情況,對所配溶液濃度有何影響?(填 “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A.某同學在第⑧步觀察液面時時俯視___________;
B.沒有進行操作步驟④和⑤ ___________;
C.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體流到容量瓶外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純鋅片和純銅片按圖示方式插入同濃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時間,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兩燒杯中銅片表面均無氣泡產生
B.兩燒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C.甲中銅片是正極,乙中銅片是負極
D.產生氣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堿金屬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單質都是銀白色的柔軟金屬,密度都較小
B. 單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都是過氧化物
C. 堿金屬單質與水劇烈反應生成堿和氫氣
D. 單質的熔沸點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實驗室某濃鹽酸試劑瓶上的標簽,試根據有關數(shù)據回答下列問題:
(1)該濃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mol/L。
(2)取用任意體積的該鹽酸溶液時,下列物理量中不隨所取體積的多少而變化的是________。
A.溶液中HCl的物質的量 B.溶液的濃度
C.溶液中Cl—的數(shù)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學生欲用上述濃鹽酸和蒸餾水配制500 mL物質的量濃度為0.3 mol/L的稀鹽酸。
①該學生需要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 mL上述濃鹽酸進行配制。
②配制時,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用字母表示,每個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
A.用約30mL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洗滌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蕩
B.用量筒準確量取所需濃鹽酸的體積,慢慢沿杯壁注入盛有少量水(約30mL)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慢慢攪動,使其混合均勻
C.將已冷卻的鹽酸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D.將容量瓶蓋緊,上下顛倒搖勻
E.改用膠頭滴管加蒸餾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處恰好與刻度線相切
F.繼續(xù)往容量瓶內小心加蒸餾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線1~2cm處
③在配制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對所配制鹽酸的濃度有何影響?(用“偏高、偏低或無影響”填空)。
I、用量筒量取濃鹽酸時俯視觀察凹液面____________;
II、用量筒量取濃鹽酸后,洗滌量筒2~3次,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_________;
III、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沒有恢復到室溫就進行定容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王同學在做實驗時引發(fā)了鎂失火,她立即拿起二氧化碳滅火器欲把火撲滅,卻被實驗老師及時制止。原因是CO2可以支持鎂燃燒發(fā)生以下反應:2Mg+CO22MgO+C,下列關于該反應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Mg元素化合價由0價升高到+2價,所以MgO是還原產物
B. 由此反應可以判斷氧化性CO2>MgO,還原性Mg>C
C. CO2作氧化劑,表現(xiàn)氧化性,發(fā)生氧化反應
D. Mg原子得到的電子數(shù)目等于碳原子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蘋果汁是人們喜愛的飲料。由于此飲料中含有Fe2+,現(xiàn)榨的蘋果汁在空氣中會由淡綠色變化為棕黃色。若榨汁時加入維生素C,可有效防止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這說明維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B.還原性C.堿性D.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