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實驗室用CH3CH2OH分兩步制備12-二溴乙烷現(xiàn)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備1,2-二溴乙烷的裝置如下圖所示:

有關數(shù)據(jù)列表如下:

物質(zhì)名稱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狀態(tài)

無色液體

無色液體

無色液體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點/

78.5

132

34.6

熔點/

130

9

116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A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類型為________,在此制備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引發(fā)反應  b減少副產(chǎn)物乙醚生成 c 防止乙醇揮發(fā) d加快反應速率

(2)在裝置C中應加入________(填字母),其目的是吸收反應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氣體。

a.水 b.濃硫酸 c.氫氧化鈉溶液 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3) 裝置D中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

(4)1,2-二溴乙烷粗產(chǎn)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蕩后靜置,產(chǎn)物應在________(”)層。

(5)反應過程中應用冷水冷卻裝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2H5OH CH2=CH2↑+ H2O 消去反應 b c 溴的顏色完全褪去 避免溴大量揮發(fā)

【解析】

裝置A為乙烯的制備裝置,裝置B是根據(jù)氣壓原理設計的防堵塞裝置,如果D中導氣管發(fā)生堵塞,A中產(chǎn)生的乙烯氣體會導致裝置B中壓強增大,長導管液面會上升,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將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裝置C中盛有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酸性氣體,防止干擾1,2-二溴乙烷的制備,裝置D是溴水與乙烯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的反應器。

(1)裝置A中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170℃時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 CH2=CH2↑+ H2O;乙醇與濃硫酸的混合液共熱的溫度控制在140℃,乙醇分子間脫去一個水分子,反應生成的是乙醚,所以制備乙烯實驗中,要盡可能迅速地把反應溫度提高到170 ℃左右,減少副產(chǎn)物乙醚生成,故答案為:C2H5OH CH2=CH2↑+ H2O;消去反應;b;

(2)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將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答案為:c;

(3)乙烯和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為無色,所以裝置D中實驗現(xiàn)象為溴的顏色完全褪去,故答案為:溴的顏色完全褪去;

(4)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所以加水,振蕩后靜置,產(chǎn)物應在下層,故答案為:下;

(5)溴在常溫下,易揮發(fā),乙烯與溴反應時放熱,溴更易揮發(fā),冷卻可避免溴的大量揮發(fā),故答案為:避免溴大量揮發(f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白磷有劇毒,白磷中毒可用硫酸銅溶液解毒,白磷與硫酸銅可以發(fā)生如下兩個反應:

(1)2P+5CuSO4+8H2O5Cu+2H3PO4+5H2SO4

(2)11P+15CuSO4 +24H2O5Cu3P+6H3PO4+15H2SO4

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 上述兩個反應中,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B. 上述兩個反應中,氧化劑都只有硫酸銅

C. 上述兩個反應中,氧化產(chǎn)物都是H3PO4

D. 反應(2)中,1molCuSO4可氧化1/5mol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欲提純混有硫酸鈉、碳酸氫銨的氯化鈉固體,某學生設計了如下方案:

請根據(jù)操作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①在加熱時應選擇___盛裝混合物(填儀器名稱)。

2)進行操作②后,判斷SO42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___。

3)操作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

4)操作④的目的是___。

5)實驗室進行操作⑤的具體步驟是___。

6)某同學欲用制得的氯化鈉固體配制100mL0.2molL1的氯化鈉溶液。

①配制NaCl溶液時需用到的主要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燒杯、玻璃棒、量筒、__、__。

②下列操作會使所配氯化鈉溶液濃度偏小的是___(請?zhí)钚蛱?/span>)

A.加水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B.容量瓶內(nèi)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處理

C.在溶解過程中有少量液體濺出燒杯外

D.顛倒搖勻后發(fā)現(xiàn)凹液面低于刻度線又加水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超市違規(guī)出售的一種雞蛋為橡皮蛋,煮熟后蛋黃韌性勝過乒乓球,但經(jīng)檢測為真雞蛋。專家介紹,這是由于雞飼料里添加了棉籽餅,從而使雞蛋里含有過多棉酚所致。棉酚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該化合物的分子式為C30H30O8

B. 既能與FeCl3發(fā)生顯色反應,也能和NaHCO3反應放出CO2

C. 1 mol棉酚最多可與6 mol NaOH反應

D. 該物質(zhì)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化學原理對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渣等進行有效檢測與合理處理。

某工廠對制革工業(yè)污泥中Cr元素的回收與再利用工藝如圖(硫酸浸取液中金屬離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Fe2+、Al3、Ca2、Mg2):

常溫下部分陽離子以氫氧化物形式沉淀時溶液的pH見表:

陽離子

Fe3

Fe2

Mg2

Al3

Cr3

開始沉淀時的pH

1.9

7.0

沉淀完全時的pH

3.2

9.0

11.1

8

9(>9溶解)

1 酸浸時,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至少寫兩條)。

2H2O2的作用是_____。

3)調(diào)pH8是為了除去___(填Fe3、Fe2、Al3、Ca2、Mg2)。

4)鈉離子交換樹脂的原理為MnnNaR→MRnnNa,被交換的雜質(zhì)離子是___(填Fe3Fe2、Al3Ca2、Mg2)。

5)已知以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未配平):Na2Cr2O7SO2H2OCrOH)(H2O5SO4Na2SO4;以上反應各物質(zhì)的配平系數(shù)依次為___。每生成1 mol CrOH)(H2O5SO4轉(zhuǎn)移電子的數(shù)目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有機物A用質(zhì)譜儀測定如圖1,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2,則A的結構簡式可能為(

A. C2H5OHB. CH3CH2CHO

C. CH3OCH3D. CH3CH2CH2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氯水中存在多種分子和離子,它們在不同的反應中表現(xiàn)各自的性質(zhì)。下列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一致且正確的是(  )

A. 加入有色布條,一會兒有色布條退色,說明有Cl2存在

B. 溶液呈黃綠色,且有刺激性氣味,說明有HClO分子存在

C. 先加入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有Cl存在

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黃綠色消失,說明有HClO分子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三室式電滲析法處理含Na2SO4廢水的原理如圖所示,采用惰性電極,abcd均為離子交換膜,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兩膜中間的Na+SO42-可通過離子交換膜,而兩端隔室中離子被阻擋不能進入中間隔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通電后中間隔室的SO42-離子向正極遷移,正極區(qū)溶液pH增大

B. 該法在處理含Na2SO4廢水時可以得到NaOHH2SO4產(chǎn)品

C. 負極反應為2H2O–4e=O2+4H+,負極區(qū)溶液pH降低

D. 當電路中通過1mol電子的電量時,會有0.5molO2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B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2)三個反應中,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________(填序號)

3SO2中硫元素顯+4價,它可以降低到0價,利用這一性質(zhì)可在工廠的煙道氣中通入合適的________(氧化劑還原劑”)除去SO2,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

4)已知pH=lgc(H),經(jīng)測定某次雨水所含酸性物質(zhì)只有硫酸,且其濃度為5×105mol·L1,則這次降雨________(不是”)酸雨。

5)為了除去有害的SO2氣體,在英國進行了一個研究,結果表明:高煙囪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濃度。在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由發(fā)電廠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煙囪的建造,地面SO2濃度降低了30%之多。

①你認為減少酸雨產(chǎn)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少用煤作燃料 B.把工廠的煙囪建高

C.燃料脫硫 D.把工廠遷移到農(nóng)村 E.開發(fā)新能源

②請從全球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分析這種建高煙囪的方法是否可取?________(可取不可取”),理由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