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化學方程式或電離方程式中,不能正確表達反應(yīng)顏色變化的是

A.將氨氣通入滴有酚酞試液的水中,溶液變紅:NH3H2ONH3·H2ONH4OH

B.少量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變?yōu)榧t褐色液體: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C.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鐵粉,溶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FeCuCl2CuFeCl2

D.呼吸面具使用后,Na2O2由淡黃色逐漸變?yōu)榘咨?/span>2Na2O22Na2OO2

【答案】D

【解析】

A. 將氨氣通入滴有酚酞試液的水中,溶液變紅,說明氨氣溶于水后,生成的一水合氨中,有一部發(fā)生電離生成OH-,A正確;

B. 少量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生成氫氧化鐵膠體,使溶液變?yōu)榧t褐色液體,B正確;

C. 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鐵粉,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FeCuCl2CuFeCl2,從而使溶液由藍色變?yōu)闇\綠色,C正確;

D. 呼吸面具使用后,發(fā)生反應(yīng)2Na2O2+2CO2==2Na2CO3+O2,從而使Na2O2由淡黃色逐漸變?yōu)榘咨?/span>D錯誤。

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擬探究和比較SO2C12的漂白性, 設(shè)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二套。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

1)向第一套裝置中通入一段時間的SO2,觀察到試管中的品紅溶液褪色,然后再加熱試管,溶液________(填恢復不恢復)紅色;

2)向第二套裝置中通入一段時間的C12,觀察到試管中的品紅溶液也褪色,然后再加熱試管,溶液________(填恢復不恢復)紅色;

3)由以上兩個實驗可以說明SO2C12的漂白原理____(填相同不相同);

4 C12通入品紅溶液中,生成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質(zhì)是_____(填“HC1”“HClO”)。

5)燒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現(xiàn)有X、Y、Z三種非金屬元素,A、B、C三種金屬元素,有如下情況:

(1)X、Y、Z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均為氣體

(2)X的單質(zhì)在Z的單質(zhì)中燃燒,火焰呈蒼白色.產(chǎn)物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試液變紅.

(3)兩摩爾X的單質(zhì)可與一摩爾Y的單質(zhì)化合生成兩摩爾X2Y,X2Y常溫下為液體.

(4)Z的單質(zhì)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5)A的單質(zhì)可以在Z的單質(zhì)中燃燒,生成棕紅色固體,該固體溶于水呈黃色溶液.

(6)BZ形成的化合物BZ3溶于水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又逐漸溶解.

(7)C的單質(zhì)與Y單質(zhì)反應(yīng)可能得到兩種產(chǎn)物,其中一種為淡黃色固體M.

請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下列物質(zhì)的化學式:XZ__________,X2Y_________M_________

(2)Z的單質(zhì)溶于X2Y中所得溶液中起漂白作用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A的單質(zhì)與Z的單質(zhì)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Z3與過量的NaOH溶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單質(zhì)與Z單質(zhì)的混合氣體經(jīng)點燃充分反應(yīng)后,冷卻至室溫,再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氣體被完全吸收,求原混合氣體中X單質(zhì)與Z單質(zhì)的體積比可能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98K,20mL3xmol·L1Na3AsO3、20mL3xmol·L1I220mLNaOH溶液混合,發(fā)生反應(yīng):AsO33-(aq)+I2(aq)+2OH(aq)AsO43-(aq)+2I(aq)+H2O(l),溶液中c(AsO43- 與反應(yīng)時間(t)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下列不能判斷反應(yīng)達到平衡的是

A. 溶液的pH不再變化

B. 2v(I)=v(AsO33-)

C. c(AsO43-)/c(AsO33-)不再變化

D. c(I)=2y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9321日是第二十七屆世界水日,保護水資源,合理利用廢水節(jié)省水資源,加強廢水的回收利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guān)注。已知:某無色廢水中可能含有H+、NH4+、Fe3+、Al3+Mg2+、Na+NO3-、CO32-SO42-中的幾種,為分析其成分,分別取廢水樣品100,進行了三組實驗,其操作和有關(guān)圖像如下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上述3組實驗可以分析廢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陰離子是_______,一定存在的陽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驗③圖像中沉淀達到最大量且質(zhì)量不再發(fā)生變化階段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反應(yīng)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圖像,在原溶液中c(NH4+)c(Al3+)的比值為__________,所得沉淀的最大質(zhì)量是__________g

(4)若通過實驗確定原廢水中c(Na+)=0.14mol/L,試判斷原廢水中NO3-是否存在?__________(存在”“不存在不確定”)。若存在,c(NO3-)=__________mol/L。(若不存在或不確定則此空不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廢易拉罐制備明礬的實驗步驟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清除已剪成片狀的廢易拉罐表面顏料及塑料內(nèi)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需用100 mL 1.5 mol·L1 KOH溶液,配制時需稱取KOH固體質(zhì)量為_________;配制過程中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玻璃棒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時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4)“酸化時,為使硫酸滴加量不過量太多,正確的操作依據(jù)是_________。

(5)鑒定明礬中含有K的操作方法及現(xiàn)象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X為一種常見酸的濃溶液,能使蔗糖粉末變黑。AX反應(yīng)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下圖所示,其中反應(yīng)條件及部分產(chǎn)物均已略去,則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 X使蔗糖變黑的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了X的強氧化性

B. A為鐵,則足量AX在室溫下即可完全反應(yīng)

C. A為碳單質(zhì),則將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觀察到白色沉淀產(chǎn)生

D. 工業(yè)上,B轉(zhuǎn)化為D的反應(yīng)條件為高溫、常壓、使用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硫代硫酸鈉 (Na2S2O3)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廣泛應(yīng)用。硫化堿法是工業(yè)上制取硫代硫酸鈉的方法之一。實驗室模擬工業(yè)生產(chǎn)裝置如圖所示:

(1)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為保證硫酸順利滴下的操作是_______。

(2)裝置B中生成的Na2S2O3同時還生成CO2,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在該裝置中使用多孔球泡的目的是_____。

(3)裝置C的作用是檢驗裝置BSO2的吸收效果,C中可選擇的試劑是__(填字母)。

a.H2O2溶液 b.溴水 c.KMnO4溶液 d.BaCl2溶液

(4)Na2S2O3溶液常用于測定廢水中Ba2+濃度。

①取廢水20.00mL,控制適當?shù)乃岫,加入足鹽K2Cr2O7溶液,得到 BaCrO4 沉淀,過濾洗滌后用適量稀酸溶解,此時 CrO42-全部轉(zhuǎn)化為Cr2O72-;再加過量 KI溶液,將Cr2O72- 充分反應(yīng);然后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劑,用0.100 mol/LNa2S2O3 溶液進行滴定:(I2 +2 S2O32-= S4O62-+ 2I-),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平行滴定3次,消耗Na2S2O3 溶液的平均用量為18.00mL。則該廢水中Ba2+ 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____mol/L

②在滴定過程中,下列實驗操作會造成實驗結(jié)果偏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a.滴定管未用Na2S2O3溶液潤洗

b.滴定終點時俯視讀數(shù)

c.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進行干燥處理

d.滴定管尖嘴處滴定前無氣泡,滴定終點發(fā)現(xiàn)有氣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向含0.2molAlCl3的溶液中加入了一定量的1mol/LNaOH溶液后,生成了7.8g的沉淀,則加入的NaOH溶液的體積可能為(

A.150mLB.200mLC.700mLD.4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