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質(zhì)所含分子物質(zhì)的量最多的是(   )
A.4 ℃時2.7 mL水
B.2.8 g CO
C.6.02×1022個HCl分子
D.4.9 g H3PO4
A
物質(zhì)所含分子物質(zhì)的量多少由關(guān)系式n==判斷。
2.7 g/18 g·mol-1="0.15" mol  2.8 g/28 g·mol-1="0.1" mol
6.02×1022/6.02×1023 mol-1="0.1" mol
4.9 g/98 g·mol-1="0.05" mol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SO2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實驗。
(1)根據(jù)反應Na2SO3(g)+H2SO4(濃)====Na2SO4+SO2↑+H2O,制備SO2氣體。
(2)有一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SO2產(chǎn)生緩慢,以致后續(xù)實驗現(xiàn)象很不明顯,但又不存在氣密性問題。
請你推測可能的原因并說明相應的驗證方法(可以不填滿)。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驗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驗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驗證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通過溶解、過濾、蒸發(fā)等操作,可將下列各組混合物分離的是(  )
A.硝酸鈉氫氧化鈉B.氧化銅二氧化錳
C.氯化鉀二氧化錳D.硫酸銅氫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一定量a%的NaOH稀溶液加熱蒸發(fā)掉b g水,得到溶液體積為V mL,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a%。蒸發(fā)后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
A.a(chǎn)b/(80V) mol·L-1
B.a(chǎn)b/(2 000V) mol·L-1
C.250ab/V mol·L-1
D.0.5ab/V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一定質(zhì)量的鈉、鎂、鋁分別與足量的硫酸反應。
(1)若放出氫氣的體積比為1∶2∶3,則鈉、鎂、鋁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_。
(2)若放出氫氣的體積相同,則鈉、鎂、鋁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質(zhì)量比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實驗室中能用磨口玻璃瓶保存的是:( )
A.KOHB.溴水C.水玻璃D.氫氟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把河沙(主要成分是SiO2)與鎂按一定質(zhì)量比(質(zhì)量之比約為15∶24)混合均勻,裝入試管中加熱大約1 min后發(fā)生劇烈反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化合物和一種硅化物,待生成的混合物冷卻后放入盛有稀H2SO4的燒杯中,立即產(chǎn)生氣泡并伴有爆炸聲,產(chǎn)生的氣體是一種能在空氣中自燃的氣態(tài)氫化物。
(1)寫出河沙與鎂粉在加熱條件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是_____________(填“放熱”或“吸熱”)。
(2)生成的混合物放入稀H2SO4中,產(chǎn)生的氣體是_____________。
(3)寫出產(chǎn)生“爆炸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化學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中和滴定實驗中應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B.蒸餾操作時應將溫度計的水銀球插入液面下
C.用重結(jié)晶的方法提純苯甲酸時應趁熱過濾
D.NaOH溶液應保存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的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必須先檢查瓶塞是否漏水
B.用棕色的滴瓶盛放新制的濃溴水
C.剛制備完醛酚樹脂的試管中的殘污可用酒精洗掉,但將污跡加熱后卻不能用酒精洗掉
D.用12mol/L鹽酸可洗去制氯氣后瓶中的黑色污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