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Fe、FeO、Fe2O3的均勻混合物質量為7.2g,向其中加入200 mL 1 mol·L-1的鹽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1120 mL(標準狀況)的氣體。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無血紅色出現(xiàn),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溫下還原相同質量的此混合物,能產生鐵的質量為 ( )
A. 1.4g B. 2.8g C. 5.6g D. 11.2g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X、Y、Z、W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與W同主族。物質A、B、C均由其中三種元素組成,且為中學常見強電解質,可發(fā)生反應A+2B=C+2H2O。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 Y與Z位于同一周期 B. 單質氧化性:Y<W
C. W的氫化物具強還原性 D. lmol C中含有離子數目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性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某元素原子共有3個價電子,其中一個價電子位于第三能層d軌道,試回答:
該元素價電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圍電子排布式為3d54s2的原子,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__,其最高正價為________;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為: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分子中是否有手性原子:_________(填“有”或“無”,若有請在圖中碳原子下方用“*”標出)
(4)在下列物質①CO2、②NH3、③CCl4、④BF3、⑤H2O、⑥SO2、⑦SO3、⑧、PCl3中,屬于非極性分子的是(填番號)________________。
(5) 試比較下列含氧酸的酸性強弱(填“>”、“<”或“=”):
HClO3________HClO4; H3PO4________H3P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山東省濱州市高二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性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基態(tài)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原則不包括( )
A. 能量守恒原理
B. 能量最低原則
C. 泡利不相容原理
D. 洪特規(guī)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成都簡陽市高一上學期期末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將10.7g 氯化銨固體與足量熟石灰混合加熱,使之充分反應。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的氨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______________L。
(3)用氨可以把一氧化氮還原成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此反應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成都簡陽市高一上學期期末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組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時,由于反應物的量不同而導致生成不同產物的是:( )
①SO2與NaOH溶液 ②鹽酸與NaHCO3溶液 ③高溫下焦炭與O2
④ AlCl3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 ⑤鐵與稀硝酸
A. 除②外 B. 除③外 C. 除②③外 D. 除②③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成都簡陽市高一上學期期末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氣體中,既可用濃硫酸干燥,又可用固體NaOH干燥的是
A. Cl2 B. O2 C. SO2 D. 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天津市高二3月學生學業(yè)能力調研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于苯乙烯( )的下列敘述中: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發(fā)生加聚反應;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⑤能發(fā)生硝化反應;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其中正確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全部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浙江省紹興市高三3月教學質量調測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金屬鈉單質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NaCl可用作食品調味劑 B. 相同溫度下NaHCO3溶解度大子Na2CO3
C. Na2CO3的焰色反應呈黃色 D. 工業(yè)上Na可用于制備鈦、鋯等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