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四種干燥、純凈的氣體(圖中加熱裝置和氣體的收集裝置均已略去;必要時可以加熱;a、b、c、d表示相應(yīng)儀器中加入的試劑)。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
制取氣體
a
b
c
d
A
NO
稀硝酸
銅片
H2O
濃硫酸
B
O2
雙氧水
MnO2
H2O
濃硫酸
C
NH3
濃氨水
堿石灰
濃硫酸
H2O
D
SO2
濃鹽酸
Na2SO3粉末
NaHSO3溶液
濃硫酸
C
C錯誤,濃氨水中加入堿石灰可以快速制取氨氣,但氨氣是堿性氣體,不能用硫酸干燥,應(yīng)用堿石灰干燥,且氨氣極易溶于水,應(yīng)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分)已知某化工廠的含鎳催化劑主要含有Ni,還含有Al (31%)、Fe(1.3%)的單質(zhì)及氧化物,其他不溶雜質(zhì)(3.3%)。某;瘜W(xué)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通過查閱資料,設(shè)計了如下圖所示的方法以該含鎳廢催化劑為原料來制備NiSO4·7H2O。

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a、c中需使用的儀器除鐵架臺(帶鐵圈)、酒精燈、燒杯、玻璃棒外還需要的主要儀器為         。
(2)“堿浸”的目的是除去         。
(3)“酸浸”時所加入的酸是         (填化學(xué)式)。酸浸后,經(jīng)操作a分離出固體①后,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金屬離子是         。
(4)操作b為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你認為pH的最佳調(diào)控范圍是         。
(5)“調(diào)pH為2~3“的目的是         。
(6)產(chǎn)品晶體中有時會混有少量綠礬(FeSO4·7H2O),其原因可能是         。
(7) NiSO4在強堿溶液中用次氯酸鈉氧化,可以制得堿性鎳鎘電池電極材料——NiOOH。該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___         。
(8)一般認為殘留在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小于1×10-5 mol/L時,沉淀已經(jīng)完全。請利用上表中數(shù)據(jù)估算Fe(OH)2的溶度積         和可逆反應(yīng)Fe2++ 2H2O2H++ Fe(OH)2在25℃時的平衡常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2分)I.下圖是某學(xué)生設(shè)計的制取和收集某些氣體的實驗裝置(可加熱)。
(1)該裝置在加入反應(yīng)物前,應(yīng)首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
(2)下列氣體的制取中,若用排空氣法收集,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選填編號,下同)__________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氣瓶中充滿水),可使用該裝置制備和收集的是  ___________。

①用Zn與稀鹽酸反應(yīng)制H2     
②用CaCO3與稀鹽酸反應(yīng)制CO2  
③用固體NaOH和濃氨水制NH3   
④用Cu與稀HNO3反應(yīng)制NO
⑤用MnO2與雙氧水反應(yīng)制O2
⑥濃硫酸與銅片反應(yīng)制SO2
⑦用MnO2與濃鹽酸反應(yīng)制Cl2
II. 某;瘜W(xué)研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對濃硫酸與金屬鋅的反應(yīng)進行探究。首先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然后取一定量的濃硫酸與足量Zn充分反應(yīng),微熱試管A,實驗過程中先觀察到C、D中均有氣泡產(chǎn)生,D中開始出現(xiàn)渾濁,后渾濁消失,隨后氣泡量逐漸減少,品紅溶液褪色,反應(yīng)較長時間后,C、D中的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

試回答:
(1)從甲、乙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填入B、C中,并進行正確連接,a接   、   接b,c接    、     接d;
(2)D、E試管中CCl4溶液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倒吸,該實驗中起到同樣作用的裝置是____________;
(3)能證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實驗現(xiàn)象為                                 ;
(4)反應(yīng)較長時間后氣泡量又會明顯增加的原因是                             ;
(5)D中渾濁消失的離子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Inorganic Syntheses》(無機合成)一書中,有一如右圖所示的裝置,用以制備某種干燥的純凈氣體。

該裝置中所裝的藥品正確的是
A.A中裝濃硫酸,B中裝濃鹽酸
B.A中裝濃鹽酸,B中裝濃硫酸
C.A中裝氫氧化鈉濃溶液,B中裝濃氨水
D.A中裝濃氨水,B中裝氫氧化鈉濃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中a、b表示相應(yīng)儀器中加入的試劑,可用下圖裝置制取、收集的氣體是
編號
氣體
a
b
A
NH3
濃氨水
生石灰
B
CO2
鹽酸
碳酸鈣
C
NO
稀硝酸
銅屑
D
H2
濃硫酸
鋅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備CO2的簡易裝置,用該裝置制備CO2可有隨時使反應(yīng)發(fā)生、也可以隨時使反應(yīng)停止的效果。下圖中的裝置與右圖裝置具有相同效果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6分) 圖Ⅰ是實驗室中常用于制備和干燥氣體的裝置:

(1)  甲同學(xué)用圖Ⅰ裝置、銅和濃硝酸制備并收集干燥的NO2氣體:
① B中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收集NO2氣體的方法                              
③ 將收集滿NO2的燒瓶密封浸入冰水中,燒瓶內(nèi)氣體顏色變淺,則下列反應(yīng):
2NO2 (g)N2O4(g) ΔH 中的ΔH    0(填“>”或“<”)
(2) 乙同學(xué)用圖Ⅰ裝置制取NH3和O2的混合氣體,用圖Ⅱ裝置驗證氨的某些性質(zhì):
往A中加入濃氨水,B中加入Na2O2固體,C中加入堿石灰,D內(nèi)放置催化劑(鉑石棉),按氣流方向a→ b→c→ h連接各儀器 :

① 實驗中觀察到D內(nèi)有紅棕色氣體出現(xiàn),證明氨氣具有____(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② D中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   _____、                         .
③為防止NO2 污染環(huán)境,E裝置中裝的試劑可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下圖是用來進行乙醇的氧化和氧化產(chǎn)物的檢驗的實驗裝置?晒┻x擇的試劑有:氧化銅粉末、乙醇、新制氫氧化鈣懸濁液、銀氨溶液,溴水、高錳酸鉀溶液所需其他儀器任選。(不考慮裝置內(nèi)空氣的存在)

(1)做乙醇氧化實驗時,C中應(yīng)裝         。
(2)在       處加熱,實驗一段時間后A處的實驗現(xiàn)象                       。
(3)在檢驗乙醇氧化產(chǎn)物時,對B、D的具體操作方法為                      。其中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有關(guān)催化劑的催化機理等問題可以從“乙醇催化氧化實驗”得到一些認識,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如圖裝置(夾持裝置儀器已省略),其實驗操作為:按圖安裝好,先關(guān)閉活塞a、b、c,在銅絲的中間部分加熱片刻。然后打開活塞a、b、c,通過控制活塞a和b,而有節(jié)奏(間歇性)通入氣體,即可在M處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xiàn)象。試回答以下問題:

(1) A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                                      
B的作用:              ;C中熱水的作用:                          
(2) M處發(fā)生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為:                                     。
(3) M管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從中可認識到該實驗過程中催化劑       (填“參加”或“不參加”)化學(xué)反應(yīng),還可以認識到催化劑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        。
(4) 驗證乙醇氧化產(chǎn)物的試劑是     ,并寫出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               。
(5) 若試管F中收集到的液體用紫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顯紅色,說明液體中還含有        ,要除去該物質(zhì),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寫字母)。
a、氯化鈉溶液      b、苯     c、碳酸氫鈉溶液     d、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