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A、B起始物質的量均為零,通入C的物質的量(mol)隨反應時間(min)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實驗1中反應在10—20 min內(nèi)反應的平均速率為 ① mol·(L·min)-1;實驗2中采取的措施是 ② ;實驗3中n3 ③ 1.0 mol(填“>”“=”或“<”)。
②比較實驗4和實驗1,可推測該反應中Q ④ 0(填“>”“=”或“<”),理由是 ⑤ 。
(2)在另一反應過程中A(g)、B(g)、C(g)物質的量變化如下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所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⑥ 。
a.10—15 min可能是升高了溫度 b.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c.20 min時可能是縮小了容器體積 d.20 min時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條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 mol A(g)和3 mol B(g),此時容器的壓強為p(始)。反應進行并達到平衡后,測得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為p(始)的。若相同條件下,向上述容器中分別通入a mol A(g)、b mol B(g)、c mol C(g),欲使達到新平衡時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仍為p(始)的。
①a、b、c必須滿足的關系是 ⑦ , ⑧ 。(一個用a、c表示,另一個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時反應表現(xiàn)為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a的取值范圍是 ⑨ 。
①v(C)=0.006 5 mol·(L·min)-1 ②使用催化劑 ③> ④<
⑤溫度降低,C的平衡濃度升高,說明逆反應吸熱 ⑥b、d ⑦a+c=5 ⑧b+=3 ⑨3<a≤5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平衡移動方向判斷、等效平衡等知識,特點是會分析圖和表。
(1)關鍵是從圖中的因果關系(條件改變及其影響結果)中發(fā)現(xiàn)關系。在①的計算中,要注意速率單位與題目數(shù)據(jù)的物理量是否吻合。實驗2與實驗1的差別僅在于(條件沒有改變)一是第10分鐘時反應消耗的C的量多,二是反應先達到平衡——反應速率快——使用催化劑。實驗3的特點是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明顯高于實驗1和實驗2,但條件沒有改變——化學平衡、化學平衡常數(shù)就沒有改變,說明只能是改變了反應物的量。實驗4是條件改變導致平衡時C的含量改變,只能考慮勒夏特列原理。
(2)在10—15 min,由于A、B、C三線斜率明顯增大,說明反應速率加大。但由于三者增大的幅度相同,說明是催化劑而不是溫度升高(溫度升高對吸熱反應速率增大的幅度明顯大于放熱反應)。
20 min時,僅一種物質的濃度變化,所以不可能是容器的容積改變。從三條線在10 min時的變化量看,中間的線表示的物質是B,因為它的變化量是其他物質的二分之一,它在20 min時的獨自增加,只能說明是單獨增加了B的量。
(3)在相同條件下的兩個,說明了這兩個反應是達到了相同的平衡狀態(tài)。在一個密閉容器中的任何化學反應,在這個容器中都遵循守恒定律:反應原子數(shù)守恒、質量守恒。所以,a、b、c之間也必然滿足這些守恒關系,本題中只涉及原子守恒。a、c是所有含A元素的物質,它們之間的關系是A原子守恒的關系,b、c之間的關系則是B原子守恒的關系。
根據(jù)等效平衡原理、差量法計算及三量式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和判斷。反應物共8 mol,反應前后壓強減小到原來的,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定律知,在反應中有1 mol的物質的量差。則有
起始量(mol) 5 mol 3 mol
轉化量(mol) 2 mol 1 mol 2 mol 1 mol
平衡量(mol) 3 mol 2 mol 2 mol
所以:要使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a>3,由于容器中A的最大量是5 mol,所以,3<a≤5。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若平均每分鐘生成0.5 mol C,容器表面向外散熱速率平均為400 J·min-1·cm-2,為了維持恒溫t ℃,平均每分鐘需用加熱器提供____________ kJ的熱量。
(2)將2 mol A與1 mol B充入上述
①20 min時發(fā)生變化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
A.加入催化劑 B.降低溫度
C.縮小了容器體積 D.增加了B物質的量
②在15 min達到平衡,此時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______ (用分數(shù)表示)。若保持體系溫度為t ℃,則隨著反應的進行,K值_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③若起始時在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年河北省高二上學期9月份月考化學(理)試卷 題型:填空題
(每空2分,共18分)在實驗室中做如下實驗:一定條件下,在容積為2.0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 2A(g)+B(g)2C(g);△H =QkJ/mol
(1)若A、B起始物質的量均為零,通入C的物質的量(mol)隨反應時間(min)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實驗 序號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 0 0 ℃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 0 0 ℃ |
n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 0 0 ℃ |
n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7 3 0 ℃ |
1.0 |
0.90 |
0.80 |
0.75 |
0.70 |
0.65 |
0.65 |
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實驗1中反應在10至20min內(nèi)反應的平均速率Vc= mol/(L·min);實驗2中采取的措施是 ;實驗3中n3 1.0 mol(填“>、=、<”)。
②比較實驗4和實驗1,可推測該反應中Q_ 0(填“>、=、<”),理由是_
(2)在另一反應過程中A(g)、B(g)、C(g)物質的量變化如右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所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__ __。
a.10~15 min可能是升高了溫度
b.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劑
c.20 min時可能是縮小了容器體積
d.20 min時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條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 (g)和3molB(g),此時容器的壓強為P(始)。
反應進行并達到平衡后,測得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為P(始)的 。若相同條件下,向上述
容器中分別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欲使達到新平衡時容器內(nèi)氣體壓
強仍為P(始)的 。
①a、b、c必須滿足的關系是 , 。
(一個用a、c表示,另一個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時反應表現(xiàn)為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a的取值范圍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江西省期中題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同步題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