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韶關二模)向一容積為5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5molA與8molB,在一定條件下反應:2A(g)+3B(g)?xC(g)+yD(g)  (x、y為正整數(shù)),反應進行2min后達到平衡,這2min內(nèi)平均反應速率v(C)=0.3mol/(L?min),D的平衡濃度為0.3mol/L,又知v(B):v(C)=3: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分析:A、根據(jù)△c=v△t計算△c(C),結(jié)合D的平衡濃度,利用濃度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確定x:y的值;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由v(B):v(C)=3:2,故x=2,據(jù)此解答;
C、根據(jù)D的平衡濃度計算△c(A),A的起始濃度-△c(A)=A的平衡濃度;
D、根據(jù)D的平衡濃度計算△c(A)、△c(B),起始濃度-濃度變化量=平衡濃度,據(jù)此計算判斷.
解答:解:A、△c(C)=0.3mol/(L?min)×2min=0.6mol/L,D的平衡濃度為0.3mol/L,濃度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故x:y=0.6mol/L:0.3mol/L=2:1,故A正確;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由v(B):v(C)=3:2,故x=2,所以v(A):v(C)=2:2=1:1,故B錯誤;
C、由A、B分析可知y=1,D的平衡濃度為0.3mol/L,故△c(A)=2×0.3mol/L=0.6mol/L,A的平衡濃度為
5mol
5L
-0.6mol/L=0.4mol/L,故C正確;
D、y=1,D的平衡濃度為0.3mol/L,故△c(A)=2×0.3mol/L=0.6mol/L,A的平衡濃度為
5mol
5L
-0.6mol/L=0.4mol/L,
△c(B)=3×0.3mol/L=0.9mol/L,B的平衡濃度為
8mol
5L
-0.9mol/L=0.7mol/L,故A與B的平衡濃度之比為0.4mol/L:0.7mol/L=4:7,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及反應速率的有關計算,難度不大,推斷x、y的值是關鍵,注意基礎知識理解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9?韶關二模)下列實驗操作完全正確的是( 。
編號 實    驗 操    作
A 鈉與水的反應 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切下綠豆大小的鈉,小心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
B 配制一定濃度的氯化鉀溶液1000mL 準確稱取氯化鉀固體,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蕩搖勻,定容
C 排除堿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氣泡 將膠管彎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兩指捏住膠管,輕輕擠壓玻璃珠,使溶液從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層液體 下層液體從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關閉活塞,換一個接收容器,上層液體繼續(xù)從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9?韶關二模)常溫下,加水稀釋時
c(H+)
c(OH-)
值明顯增大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①K+、Cl-、NO3-、AlO2-             ②K+、Fe2+、I-、SO42-
③Ba2+、OH-、NO3-、Na+             ④Na+、Ca2+、Al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9?韶關二模)下列物質(zhì)的性質(zhì)比較,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9?韶關一模)某興趣小組同學為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從不同角度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鹽酸,并不斷振蕩溶液,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得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即可得溶液的pH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將被測液滴到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即可得溶液的pH

(2)簡述強調(diào)“測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鹽酸過量,這時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鹽酸過量,這時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顯紅色,然后再滴加鹽酸,可觀察到紅色逐漸消失,則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現(xiàn)象: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變成了紅色,過了一會兒紅色就消失了.該小組對這種意外現(xiàn)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
②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使紅色消失.
(1)為驗證猜想①,該組同學將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加熱,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實驗中“加熱”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趕走溶液中少量氧氣,隔絕氧氣
趕走溶液中少量氧氣,隔絕氧氣
.實驗結(jié)果表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為驗證猜想②,該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也呈現(xiàn)紅色.請用離子方程式解釋這一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
CO32-+H2OHCO3-+OH-
CO32-+H2OHCO3-+OH-

由此說明酚酞溶液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無關.
(3)該小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當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大于2mol/L時,就會出現(xiàn)上述意外現(xiàn)象.請設計實驗證明該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濃度過大:
做對比實驗,取上述NaOH溶液稀釋,加入酚酞溶液出現(xiàn)紅色且不褪去
做對比實驗,取上述NaOH溶液稀釋,加入酚酞溶液出現(xiàn)紅色且不褪去

方案三:化學反應中通常伴隨有能量的變化,可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如果NaOH溶液與稀鹽酸混合前后溫度有變化,則證明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溫度計測定室溫下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并記錄了每次混合前后溫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編號 鹽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學在沒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右圖所示裝置完成了實驗.則該同學根據(jù)
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
U形管中左邊液面下降
判斷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