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解:Ⅰ.若Fe
2O
3中含有FeO,利用稀酸(非氧化性)溶解后生成的亞鐵離子,則具有還原性,而給出的試劑中KMnO
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可使KMnO
4溶液褪色,
則選擇試劑為稀硫酸、KMnO
4溶液;實驗操作時的步驟、實驗現象和結論為:取少量樣品溶于試管中,配成溶液后,再滴入幾滴稀硫酸和幾滴KMnO
4溶液,只要溶液不褪色或不變淺,即說明樣品中無FeO,
故答案為:KMnO
4溶液、稀硫酸;取少量樣品溶于試管中,配成溶液后,再滴入幾滴稀硫酸和幾滴KMnO
4溶液,只要溶液不褪色或不變淺,即說明樣品中無FeO;
Ⅱ.(1)測定樣品中Fe
2O
3的質量分數,先根據碳酸鈣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碳酸鈣的質量,再根據樣品質量計算出氧化鐵的質量分數,儀器連接順序為:先將空氣通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裝置B,以便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利用空氣將裝置D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驅趕到裝置A,利用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鋇生成的碳酸鋇沉淀的質量計算出碳酸鈣的質量,由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氣影響測定結果,需要在裝置A后連接一個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氣的裝置C,所以裝置連接順序為:BDAC,
故答案為:BDAC;
(2)實驗過程中需要持續(xù)通入空氣,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攪拌”A、D中反應物達到充分反應外,還可以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盡可能徹底的趕入裝置A中,使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夠被氫氧化鋇溶液完全吸收,
故答案為:將反應產生的CO
2氣體盡可能徹底的趕入裝置A中,使之完全被Ba(OH)
2溶液吸收;
(3)a、該實驗是通過測定二氧化碳的質量來計算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的,在加入鹽酸之前,應該排盡裝置內的CO
2氣體,避免裝置中的二氧化碳影響測定結果,故a正確;
b、若加入的鹽酸速度過快,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不完全,導致測定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偏低,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偏小,影響了測定結果,故b錯誤;
c、若裝置B中裝入濃硫酸,由于濃硫酸不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鋇溶液吸收,導致測定的二氧化碳質量偏大,應該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故c錯誤;
d、裝置B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目的是為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避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影響測定結果,故d正確;
e、由于該實驗是通過測定碳酸鋇質量來計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不影響測定結果,沒有必要在D之后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故e錯誤;
故選ad;
(4)由CaCO
3+2HCl═CaCl
2+H
2O+CO
2↑、CO
2+Ba(OH)
2=BaCO
3↓+H
2O可知,CaCO
3~BaCO
3,
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
3→BaCO
3,
100 197
x 19.7g
解得:x=10g,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為:26g-10g=16g,
樣品中Fe
2O
3的質量分數為:
×100%=61.5%,
故答案為:61.5%;
(5)由于裝置D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和水,導致裝置A在吸收反應產生的氣體前后的質量差偏大,測定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碳酸鈣的質量會偏大,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偏小,氧化鐵的質量分數會偏低,
故答案為: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