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金屬汞灑落,必須盡可能收集起來,并將硫磺粉撒在灑落的地方,使金屬汞轉(zhuǎn)變成不揮發(fā)的硫化汞
B.滴定管、移液管在使用前要用待裝液潤洗,而容量瓶不用潤洗
C.檢驗紅磚中的紅色物質(zhì)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驟為:樣品→粉碎→加水溶解→過濾→向濾液中滴加KSCN溶液。
D.碘單質(zhì)與食鹽的分離常用升華法,而碘水中提取碘單質(zhì)則常用萃取法。

C

解析試題分析:Fe2O3不溶于水,應(yīng)溶于鹽酸,所以正確操作步驟為:樣品→粉碎→加適量稀鹽酸溶解→過濾→向濾液中滴加KSCN溶液,故C錯。
考點:化學(xué)實驗基本操作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中所用儀器合理的是

A.用25 mL的堿式滴定管量取14.8 mL NaOH溶液
B.用100 mL量筒量取5.2 mL鹽酸
C.用托盤天平稱取25.2 g氯化鈉
D.用100 mL容量瓶配制50 mL 0.1 mol/L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

A.用蒸發(fā)方法使NaCl從溶液中析出時,將蒸發(fā)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熱蒸干
B.在托盤天平上稱量NaOH時,應(yīng)將NaOH固體放在小燒杯中稱量
C.用25 mL量筒量取4.0 mol/L的鹽酸5.62 mL
D.用托盤天平準(zhǔn)確稱取5.85 g NaCl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中,所采取的分離方法與對應(yīng)原理都正確的是(     )

選項
目的
分離方法
原理
A
使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
萃取分液
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較大
B
分離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體中混雜的NaCl
重結(jié)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餾
丁醇與乙醚的沸點相差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可將一定量FeCl3固體溶于適量鹽酸中并加入少量鐵粉
B.制備Fe(OH)3膠體,可向沸水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并長時間煮沸
C.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00 mL,將4.0 g NaOH固體放入100 mL容量瓶中溶解
D.向飽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無水CaO固體,恢復(fù)原溫度,溶液中Ca(OH)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鍍鋅鐵皮的鍍層厚度的測定”實驗中,將鍍鋅鐵皮放入稀硫酸,待產(chǎn)生氫氣的速率突然減小,可以判斷鋅鍍層已反應(yīng)完全。
B.在“火柴頭中氯元素的檢驗”實驗中,摘下幾根未燃過的火柴頭,將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斷氯元素的存在。
C.在“硫酸亞鐵銨的制備”實驗中,為了得到硫酸亞鐵銨晶體,應(yīng)小火加熱蒸發(fā)皿,直到有大量晶體析出時停止加熱。
D.受強(qiáng)酸或強(qiáng)堿腐蝕致傷時,應(yīng)先用大量水沖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飽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沖洗,并視情況作進(jìn)一步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操作不能達(dá)到目的的是

選項
目的
操作
A
配制100mL1.0mol/L
CuSO4溶液
將25gCuSO4·5H2O溶于100mL蒸餾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將混合物制成熱的飽和溶液,冷卻結(jié)晶,過濾
C
在溶液中將MnO4完全轉(zhuǎn)化為Mn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確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觀察是否出現(xiàn)白色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實驗室常用圖所示的裝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準(zhǔn)確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
C.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鹽酸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鹽酸
D.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時有機(jī)層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