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式為C2H6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質:A+Na―→慢慢產生氣泡
A+CH3COOH有香味的產物
(1)根據上述信息,對該化合物可作出的判斷是
( 。
A.一定含有—OH B.一定含有—COOH
C.A為乙醇 D.A為乙醛
(2)含A的體積分數為75%的水溶液可以用作______。
(3)A與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化合物A與CH3COOH反應生成的有香味的產物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期中測試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34年居里夫婦用α粒子(4He)轟擊27Al得到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磷元素的一種同位素():+―→+,開創(chuàng)了人造核素的先河。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變化說明原子核在一般的化學反應中也能發(fā)生變化
B.該變化同樣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C.是一種電中性粒子
D.對于有:原子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4.1.2海水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隨著全球淡水資源危機日益嚴重,世界各國都把目光投向了占全球總水量約97%的汪洋大海,希望從苦澀的海水中提取可以飲用的淡水。
(1)海水淡化由來已久。二次大戰(zhàn)時,一艘為盟軍運送軍事物資的商船遇難漂流到一座荒島上。為了獲取淡水,船員們將救生艇上的銅皮空氣箱拆下,在空氣箱上加蓋一塊邊緣向內卷曲形成水槽的銅蓋,做成一個簡易蒸餾器。加熱箱內的海水,水蒸氣在蓋頂冷凝后順著邊緣流進水槽。再滴入淡水桶內。根據上述文字的描述,為下圖簡易蒸餾器示意圖補畫銅蓋。
(2)海水淡化亦稱海水脫鹽。該工藝過程包括海水預處理、脫鹽、淡化水的后處理等。下列屬于海水預處理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淡水收集 ②除掉懸浮物 ③殺滅海洋生物 ④除掉海水中的鹽分 ⑤水質檢測 ⑥降低海水渾濁度
(3)為了檢驗所收集的淡水中是否含有氯離子,通常采用的試劑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4.1.1金屬礦物的開發(fā)利用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冶金工業(yè)上,均不能用通;瘜W還原劑制得的金屬組是( )。
A.Na,Mg,Al B.Na,K,Zn,Fe
C.Zn,Fe,Cu,Ag D.Mg,Al,Zn,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4.1.1金屬礦物的開發(fā)利用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鋁熱法還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屬各1 mol,消耗鋁最少的是( )。
A.MnO2 B.WO3 C.Cr2O3 D.Co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3章有機化合物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氣和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等物質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燒時所需氧氣的質量相等
C.纖維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質在一定條件下都能水解
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種元素,但不是同系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3章有機化合物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烯的結構簡式可以表示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3.3.2乙酸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酯類物質廣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實驗小組從梨中分離出一種酯,然后將分離出的酯水解,得到乙酸和另一種分子式為C6H13OH的物質。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羥基
B.實驗小組分離出的酯可表示為CH3COOC6H13
C.C6H13OH可與金屬鈉發(fā)生反應
D.不需要催化劑,這種酯在水中加熱即可大量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年高一化學人教版必修2 3.2.1乙烯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由乙烯的結構和性質推測丙烯(CH2=CH—CH3)的結構或性質正確的是( )。
A.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不能在空氣中燃燒
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與HCl在一定條件下能加成并只得到一種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